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量,未来一段时间内稻田氮肥消耗量仍会持续增加,但现阶段我国氮肥回收利用率仅为30%左右,针对我国稻田氮素损失量大的现状,概述了稻田氮素三大损失途径,即氨挥发损失、硝化反硝化损失和氮素淋溶、径流损失的现状及其环境效应,分析了农作措施、降雨、土壤类型及水稻基因型对稻田氮素损失的影响,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当前减少稻田氮素损失的对策,并对今后减少稻田氮素损失措施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效尿素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室内氨挥发模拟系统和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高效尿素对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比,高效尿素在供试的3种土壤中能推迟氨挥发开始时间和氨挥发高峰值出现的时间,降低氨挥发速率高峰值,减少氨挥发损失18.9%~44.1%。高效尿素使水稻植株中来自肥料和土壤中的氮显著增多,当季氮素利用率增加6.3~7.1个百分点,土壤残留量增加5.3%~12.0%,减少氮素损失17.0~19.3%。施用高效尿素的水稻产量比施用等氮量普通尿素增产27.0%~29.3%。  相似文献   

3.
在半封闭设备条件下对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半封闭设施条件下土壤中生物化学作用较为强烈,无论农肥或化学肥料在施入土壤中都有一个较高的NH3挥发和NOx挥发峰值,从挥发总量占投入氮总量来看,NH3挥发量较NOx挥发量高得多,降低设施内NH3的挥发将是减少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注意合理搭配化肥品种和控制农肥的使用量可以减少氮素气态损失。  相似文献   

4.
盆栽试验表明,在小麦生长后期,地上部分的氮素显著减少。减少量约等于含氮量最高时期的1/3~1/5。减少的氮素既未在作物的根系中完全找到去向,也未在土壤中(包括根际土壤)找到归宿。根据前人研究及本次试验,作者推断,小麦地上部分氮素的减少是由于作物后期代谢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损失的途经很可能是蛋白质降解形成氨基酸,脱氨以后所造成的直接挥发。  相似文献   

5.
沼液在稻田的精确施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探究沼液在稻田中的适宜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0、90、157.5、225、292.5、562.5 kg·hm~(-2))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田面水无机氮动态变化、土壤残留无机氮以及稻田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随沼液氮素施用量的变化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沼液在水稻种植中的最佳氮素施用量为213.9 kg·hm~(-2);施用沼液显著增加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施用沼液3 d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迅速降低,而田面水硝态氮初始浓度无明显变化;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沼液氮素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沼液施用后的一周内,氨挥发所引起的氮素损失占沼液氮素量的14.52%~17.64%;等氮量施用的沼液和化肥相比,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生产率和土壤残留无机氮均无显著差异,而单位稻谷产量的氨挥发量显著降低22.6%。由此可见,稻田合理施用沼液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差,风沙、盐碱、干旱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也是导致土壤氮素营养挥发损失、影响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肥料深施是减少和避免氮素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简单、易行、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田施用涂层尿素对氮素挥发抑制效果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田土壤施用涂层尿素抑制氮素挥发损失的研究结果表明,涂尿素素肥料在全层混施,8cm深施和表面撒施3种施肥方式下均有抑制NH3和NOx挥发损失的作用,涂层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表面撒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损失率达32.8%,8cm深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失率达19.9%,全层混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损失率达6.9%。  相似文献   

8.
尿素涂层施入水田后对NH3和NOx挥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涂层尿素施入水田后NH3和NOx挥发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涂层可明显抑制NH3和NOx的挥发损失,在等氮量条件下施入土壤7d内涂层尿素与未涂层尿素相比NH3 NOx挥发损失可降低22.1%~24.8%,且这一降低挥发效果随尿素用量增加而增大。说明尿素涂层不仅能提高氮素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NOx等气体的排放,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强吸水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国外始于70年代中期,国内始于近几年,一般作为土壤吸水剂用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种子出苗率和树木移栽成活率。碳酸氢铵(以下简称碳铵)是一种性质很不稳定的化肥,氮素极易挥发损失,其挥发速率和本身含水量密切相关。能否利用这类材料的高吸水性能及其所带阴性基团对铵离子的吸附作用抑制或减少其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强吸水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范围,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为解决稻田氮素低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双季稻田间试验,采用动态室法监测基肥和穗肥施用不同用量氮素后的土壤氨挥发特征及田面水氮形态含量特征.[结果]早稻基肥期土壤氨挥发损失峰值于施肥后第5d出现,第9d接近对照水平;晚稻同期及穗肥期土壤氨挥发损失峰值均于施肥后第1d出现.基肥氨挥发损失量低于穗肥,晚稻高于早稻.早、晚稻平均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2.99%和21.79%.施氮提高氨挥发损失量和累积损失量,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地增加.氨挥发损失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氨挥发损失量和磷肥施用量均与田面水铵态氮、硝态氮和溶解性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施氮通过提高田面水氮含量促进稻田氨挥发损失.通过合理施肥、改变肥料特性等措施降低施肥后田面水中氮含量降低,从而减少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1.
江西森林火灾与火险天气分析及综合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引起江西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经济损失的可燃条件、火源条件和具备火灾的火险天气条件,提出了地面道路防火工程、绿色防火工程、黑色防火工程、化学防火工程、加强森林火灾预测预报、建立森林防火池、加强火源管理和加强高科技的应用,使森林防火走向数字化八大综合预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林火综合防治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防火形势十分严峻,森林火灾频发,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失,也给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森林防火工作在保护森林资源各项工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强度林火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依据地表可燃物损耗量来判断林火强度,在大兴安岭松岭林区落叶松林混交林火烧迹地选择低强度林火迹地为样地,对低强度林火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3 a连续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低强度林火主要影响森林土壤A层容重,没有对土壤B层产生显著影响;低强度林火燃烧后土壤A层持水量和贮水能力减小,火烧虽然没有改变土壤B层的有机质,但孔隙度相差明显;低强度林火提高了A层土壤pH,随时间的推移土壤pH从6.4恢复到5.4,说明低强度林火对土壤pH影响有限;低强度林火对土壤有机质再分配是有影响的,不单纯地表现为减少趋势,可能更多的是分解;土壤营养元素中以N素最易挥发,火烧后迹地土壤A层全N量下降;低强度林火对速效K含量增加只限于一个生长季.火后Ca,Mg和P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K近似.[结论]有计划地实施低强度林火对森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广州市林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泰森多边形特点引入林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依据泰森多边形面积越大,林火发生次数越少,则林火发生概率越低,通过克里格插值生成广州市林火易发性分布图,在对道路距离、海拔和坡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局部参数估计,并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在空间上的作用,以直观地反映林火各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林火易发性变异函数揭示林火的发生主要由地理自然因素和人为随机因素共同作用;林火各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局部存在较强的聚集格局;GWR模型分析结果明显优于OLS模型,各变量回归系数在空间上作用不均匀,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广州市东北部林火易发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海拔因素呈从北到南正负效应相反的分布,坡度因素呈块状分布,道路因素呈带状、块状空间分布。林业管理部门根据林火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可在林火防控工作上更具针对性,最大程度地减少林火损失。  相似文献   

15.
秦岭林区公路在森林防火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保障防火物资和大量人员快速到达火场,可以以防火线的作用预防林火蔓延缩短扑火时间,减少扑火费用和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借用多种形式恢复不能通行的林区公路,注意5个衔接,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合理布局,对森林防火工作、林区经济发展、动植物保护、森林观光旅游、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都有促进。  相似文献   

16.
秦岭林区每个沟都聚积大量的废弃材,废弃材是发生火灾的隐患之一,废弃材不可避免出现,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纵深开展,林区公路的通畅率越来越低,加强废弃材的防火预案,把其造成森林火灾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水平。先分析废弃材形成的原因,造成火灾的特点,再给出恰当的灭火方法,最后给出多项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把造成大的森林火灾的水平消灭在萌芽状态。多管齐下,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经济损失评估只制定了烧毁乔木林的评估体系、方法,而在生态脆弱的青海地区灌木林所占比重大,灌木林火灾损失的评估却一直是个空白,本文依据乔木林火灾损失评估方法简要提出灌木林火灾损失评估方法,旨在引起相关研究,制定规范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建设好首都西南的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好绿化成果,常规的森林防火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必须引进高科技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以适应复杂地貌类型、高效护林防火工作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房山区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4S"森林防火体系。通过应用"4S"技术,房山区掌握了林火发生的规律,提高了房山区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预防、指挥、扑救能力,林火发生率、经济损失大幅度下降,保证了林区秩序的安定。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马尾松林下土壤在不同火烧强度下的养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10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无火烧(对照))对马尾松次生林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为改良火烧迹地土壤和恢复马尾松次生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的浓度、碳氮比、速效磷质量分数均显著提高,不同火烧强度...  相似文献   

20.
安康地区森林火险程度不仅受当日14时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风速、24h蒸发量等气象要素控制,而且与前期的温度、相对湿度、降雨及风速均值有关;研究还考虑了季节变化和地面积雪对森林火险的影响。经综合分析,利用true BASIC编写了回归计算程序,得出了3种不同的预报模型。经历史资料检验表明,建立的预报模型适合于安康地区的特点,提出的火险级和预防对策可供生产上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