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 《北京农业》2011,(31):21-22
<正>1褐腐病病菇幼时受侵染,无法进行分化,后期则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疙瘩头"。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病菇色泽变暗,继之腐烂,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若棚温低于20℃,该过程约需7天以上。子实体生长中期受侵染,则在菌盖表面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粗胖状,继之菇体变软,渗出暗褐色液滴。切开病菇其内部组织由原来的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则变为乌褐色,并发出臭味。  相似文献   

2.
1.褐腐病。病菇幼时受侵染,无法进行分化,后期则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疙瘩头”,如菌盖极厚如拳,或菌柄菌盖难以区分等,且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病菇色泽变暗,继之腐烂,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若棚温低于20℃,该过程变长,约需7天以上。子实体生长中期受侵染,则在菌盖表面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粗胖状,继之菇体变软,  相似文献   

3.
一、真菌性病害1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 ,由空气和害虫传播。当菇房空气不流通 ,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 ,感病后 ,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 ,严重时形成畸形菇 ,变为褐色 ,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一)真菌性病害 1、褐腐病 又称白腐病、水泡病。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由空气和害虫传播。当菇房空气不流通,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感病后,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严重时形成畸形菇,变为褐色,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防治方法:主要对  相似文献   

5.
一、疣孢霉 1.症状。菇体被疣孢霉浸染后出现畸形,菇柄膨大、菇盖变小,并附有白色绒毛状菌丝,以后变成褐色.产生褐色病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 一、真菌性病害 1.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常发生在双孢蘑菇、平菇、草菇上。病菌通过覆土带入菇房,由空气和害虫传播。当空气不流通,遇高遇高湿时发病重。在菇房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感病后,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严重时形成畸形菇,变为褐色,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侵染后期,渗出褐色汁液而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防治方法:主要对覆土进行消毒。将覆土置于空室内,按每  相似文献   

7.
李源 《农家致富》2005,(3):32-32
发病症状 受白腐病危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产生褐色的瘤.此后这种瘤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霉。受害严重的蘑菇一开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彤,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具有恶臭味的粘液流出。  相似文献   

8.
在北疆地区,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穗轴及果实等。不同品种感病程度不一,症状略不同。个别品种在引种时,苗木带菌,在叶片上表现受害症状。即叶片受侵后,在正面出现褪色病斑,天气潮湿时在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层。穗轴受侵后,基部变褐色,破开穗轴可见灰白色霉状物。幼果受侵后,  相似文献   

9.
李发 《农技服务》1997,(11):28-29
<正> (一)真菌性病害 1、褐腐病 又称白腐病、水泡病。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由空气和害虫传播。当菇房空气不流通,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感病后,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严重时形成畸形菇,变为褐色,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防治方法:主要对覆土进行消毒。将覆土置于空室内,按每平方米5毫升甲醛加3克高锰酸钾的比例熏蒸24小时后,才能使用。菇床上若发现病菇,应立即停止喷水,通风降温  相似文献   

10.
症状:被害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后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色霉。受害严重的蘑菇开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形,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的黏液流出,具恶臭味。  相似文献   

11.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2):122-122
发病症状蘑菇受害初期在菌盖及菌柄表面发生褐色肿瘤,后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霉。受害严重的蘑菇开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形,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的黏液流出,具恶臭味。  相似文献   

12.
蘑菇褐斑病又名干泡病.分布较为普遍,在菇床上常有发生,危害很大. 1 症状 发病时多在菌柄、菌伞、菌褶上形成褐色斑点,并凹陷,病菇往往失去坚韧性,呈畸形.严重时蘑菇腐烂.幼菇发病多产生变形现象.菌伞边缘呈锯齿状缺刻,或菌柄弯曲.有的形如葱头,菌柄粗于菌盖.在大菇上发病时多产生局部的褐色班点.病菇后期变干,革质化.在病部产生灰色霉层.与白腐病不同之处是病菇腐烂较慢,且不流出褐色粘液,也没有恶臭.褐斑病发生早期与白腐病的症状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
症状诊断芦笋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初期仅见田间个别植株变黄后萎蔫,病情发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出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4.
<正>1.症状表现蘑菇子实体受到疣孢霉感染时,子实体分化碰壁,形成畸形菇。如果菇柄和菇盖分化后感病,菇柄就会变为褐色。在子实体发育末期被感染,子实了解涌现角状淡褐色雀斑而看不到病菌菌丝。若病菇组织留在菇床上,会逐步变为褐色,并渗出褐色液体。2.防治方法覆土宜用距地表15厘米以下的土,这样可避免把地表层的病虫害带入菇房。覆土取回后,在烈日下暴晒至单调情况,并用0.1%的甲醛溶液将土粒调至湿润情况,此后用薄膜覆盖密闭1天,再摊开晾1天,让甲醛挥发后再使用。若用蒸  相似文献   

15.
黄一 《农家参谋》2004,(9):14-14
一、科学选择栽培时间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10℃~13℃,子实体生长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到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二、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  相似文献   

16.
<正> 金针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俏销海外,掌握其栽培技术是夺得良好效益的关键。1 科学选择栽培时间。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10~13℃,子实体生长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  相似文献   

17.
一、诊断 1.黄瓜霜霉病:是影响黄瓜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初发病时,叶片病斑黄绿色或褪绿,色泽变为黄色或褐色,到发病后期,病部色泽褐色,形成坏死斑.黄瓜霜霉病色泽变化的整个过程,其快慢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温度低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缓慢,病状轻,黄绿的色泽变化扩展慢,当温度在20℃~24℃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加强,病菌生长发育迅速,破坏加剧,色泽变为黄褐色,扩展迅速.温度高于30℃时,因其不利霜霉菌生长而死亡,病菌形成枯斑,不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金针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掌握其栽培技术是夺得良好效益的关键。1科学选择栽培时间。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10~13℃,子实体生长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2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  相似文献   

19.
<正>1987年6月,我院安宁渠试验场草莓果实成熟时发病腐烂,病果率达10%.病果表面无光泽,并有灰褐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一层白色霉状物,果肉呈灰褐色、腐烂,并有难闻的腥臭味,干燥时病果干缩呈褐色僵果.经分离、镜检和回接试验,确认本病是苹果疫霉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rt et Cohn)Schr(?)ter]侵  相似文献   

20.
一、蘑菇褐腐病 1.症状:染病的蘑菇子实体呈不规则白色棉絮状菌团,即菇盖停止发育。无菌盖和菌柄之别,表面被白色絮状菌丝覆盖,并渗出暗褐色液滴,散发腐败臭味,也可致菌柄膨大或菌伞缩小,后溃烂产出褐色液滴状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