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 系列革新养蚕法是实现“一优两高”蚕业的重要途径系列革新养蚕法是我会会员邓志高、王平清和省丝绸公司刘世广在1990年针对全市、全省养蚕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和养蚕设备陈旧、技术繁杂等问题,与夹江县蚕农结合,按照蚕体生理学和生态学原理研试成功的一种养蚕新法(获省丝绸公司蚕业科技进步—等奖).它革除了传统的用蚕箔、蚕架养蚕等繁杂的养蚕操作.研试对比结果,取得了优质(提高4.5%)、高产(提高22%)、高效益(提高22.1%)和省工(35.6%)、省叶(10.57%)、省投资(23.1%)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正>为提高养蚕生产的经济效益,改革传统的养蚕方法,我们从试点到扩面,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配套推广了省力化养蚕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于后。 一、收蚁省力化 收蚁省力化的关键是提高一日孵化率,做到一批收蚁。为此,除了要做好催青期间的胚子发育调节外,要重视领种和补催青工作,注意蚕种到室后的黑暗保护、温湿度调节,以提高一日孵化率;同时,倒卵面积要适当,以减少定座、匀座的工作量;收蚁用叶和1龄第1天的用叶要适熟偏嫩,以促使小蚕发育齐一。 相似文献
4.
5.
6.
合理利用养蚕资源是一个养蚕布局区域蚕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区域生产决策和技术规范制定应该围绕养蚕布局进行。笔者1989年秋提出了《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课题,1992年1月撰写结题论文《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主张调整潼南县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按照“种品种桑、产品牌茧、建蚕桑基地”的目标 ,我县农村在县委、县政府提出“大田革命”的号召下 ,快速发展了一批高品质的蚕桑基地 ,蚕桑产业从区域化走上规模化。但规模化发展以后 ,如不解决农村蚕室紧张这个问题 ,就谈不上效益化发展。为此 ,我们在总公司蚕桑站的指导下 ,2 0 0 2年 8月份从嘉兴引进了大棚养蚕技术。在历经了土地调整、技术培训、大棚搭建等工作后 ,分别于早秋、晚秋期进行了试养 ,结果较理想。1 2 0 0 2年大棚养蚕基本情况早秋蚕于 9月 5日进棚 ,5户共养蚕6 .2 5张 ,产茧 2 4 6 .90kg ,茧款 36 77.88元 ;晚秋蚕由…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幅转移,繁琐的传统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了“粗管懒养”所造成的“发病率高、茧质差、产量低、收入少”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市通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提高养蚕工效的技术。现就下列环节的做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和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新的栽桑养蚕规模户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农村中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在家从事蚕桑生产的大多是些妇女、老人,如何推广省力化养蚕,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是当前蚕桑生产上面临的迫切问题.现将省力化养蚕方法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桑蚕5龄不除沙,自动上蔟技术的推广,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提高了养蚕劳动效益,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蚕劳动效率,缓解大批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与养蚕劳力不足的矛盾,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养蚕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收益,将行之有效的常规技术改进、组装成从补催青至自动上蔟全程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大棚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蚕农对养蚕技术、养蚕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薄膜拱形架已逐步被淘汰,代之以土墙木顶或砖墙木顶或木墙木顶等型式各样的大棚作为饲养大蚕的场所.大棚养蚕的优点有:一是通风透气,优化蚕儿环境;二是可以稀放饱食,蚕茧单产得以保证;三是可以实行条桑育--省力化养蚕,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四是给方格蔟室外预挂腾出了空间.正是具备了以上优点,大棚省力化养蚕呈现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让农民兄弟更好地使用这项技术,淮安市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3年共同下达了"大棚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示范基地为金湖县金南镇和塔集镇.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东山坞村民组有桑园2.65hm2,自1998年以来,市蚕桑站与中溪镇农技站在该组开展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承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8~2000年年均发种138盒,年均产茧5658kg,盒种产茧41kg,667m2桑产茧143.2kg,年均饲养量和养蚕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南县蚕农如何实现省力化养蚕和管理,提出了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操作方法和生产管理办法,使养蚕农户蚕桑生产达到"三省一高"(省工、省力、省投资、单产高)的目的,最终实现蚕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