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分布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迄今为止依旧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目前研究农地土地制度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学者均从农地制度中各要素与马克思地租理论展开研究,其研究内容、研究不足与有待突破之处亟需总结。从现有的文献出发、总结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土地制度研究的当代价值,将马克思地租理论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构建马克思地租理论与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逻辑框架。有待深化之处,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结合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马克思地租理论视域下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有待开展实证研究,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横向比较研究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2.
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周期性频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对资本主义 国家,甚至全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与影响。因此如何分析经济危机产生原因显得尤为重 要,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找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另一个新 视角。  相似文献   

3.
刘启鹏 《吉林农业》2010,(11):250-250
文章从马克思是全球化理论的开创者、如何理解当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和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形成全球化的经济秩序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和当代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之一,占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地位。阐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其与青年的关系,分析了当代青年在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青年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原始文本,提出"交往"用是马克思一生关注的中心课题,它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基础性地位.主张将"交往"定位为"主体间对象化实践活动",认为正是交往将分散的个人力量整合成改造世界的最大化合力,将彼此隔绝、孤立发展的史初格局改变成全球一体,共生共荣的当代历史格局.交往范畴的当代定位不仅有助于沟通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赋予唯物史观以当代内容和当代形式,而且将为把握世界历史和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共产党在革命反侵略的战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对我国人民在思想斗争,价值观念和人生信念的建设和养成中有着远大的影响和深沉的意义。本文将紧密联系笔者对于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探索和思考,并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作出分析讨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发展构建上的途径与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克思实践主体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掘和研究新农村建设中所蕴涵的马克思实践主体理论,该理论对构建更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应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及现实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主要包含有生产决定分配的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形式/生产决定劳动力的价格、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包含无产阶级贫困情况的理论,包含对未来人类社会收入分配情况的预测理论等内容。上述这些理论之间互相联系,最终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主要在介绍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同时,研究其在现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近些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系统的世界现代化理论,它深刻揭示了世界现代化的实质、动力、过程特征及其基本规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认真研究这些内容,对当代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来,随着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度日益提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意义和价值也越来越重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具有客观规律性和社会历史性,同时也深刻揭露了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出只有走共产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尽管年代久远,但从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来看,依旧需要马克思生态观的指导,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都对当代生态建设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危机产生根源有两种理论解释,一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长波理论中的技术创新论,二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经济学说。虽然两种解释不同,但都揭示科学技术创新对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历次科技革命后的世界经济复苏也证实了这点,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普遍把加快科技创新作为应对危机的核心战略。可见,我国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产业革命浪潮,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的成型标志着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最终确立。作者着重分析了马克思绝对地租的科学涵义及现代价值。认为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土地公有制是土地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存在绝对地租。正确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处理好我国土地产权关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保护有限的国土资源,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99-300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态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分析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相统一的思想、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物质循环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与践行绿色发展的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将其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以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为导向,担负起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任。在当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时代使命。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视阈的开启,为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这一理论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基础上,通过人的生命展开方式即实践活动,阐明了自然、人和社会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我们当代人类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不断地反思、批判和超越的过程。本文根据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其研究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哲学批判阶段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两个阶段,对其进行梳理,以求更加清晰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181-182
马克思所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不能克服经济危机这个判断的基础上的。然而,自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大危机以来接近90年,类似于1929年那种程度的危机已经不再出现,给人以资本主义可以克服经济危机这样的假象。本文试图从纸币发行的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得到缓解的原因,并得出经济危机只能缓解,最终仍将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简要评述了农民问题研究存在的两条路径。指出邓小平在中国国情的背景中,重新解读了马克思的小农经济理论,获得了对当代中国农民的最新认识。最后探讨了邓小平研究农民问题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价值中立"原则是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原则之一,旨在说明科学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依然是广为接受的科学标准。本文拟以"价值中立"原则的思想来源为切入点阐释其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