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语言是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最为普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然而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对计算机编程一无所知的学生掌握C语言的精髓,并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年的改革与实践,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阐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实施的新思路,并对今后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专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水平和教学改革成败.本文对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课程群实验建设措施.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为培养出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和实践能力高的本科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非科研型人才.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成为证明一个人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对高职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及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目标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学校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应该是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6,(6):147-150
鉴于目前水务管理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淡化数据处理环节、学生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低下和计算机基础与专业实验课程脱节等问题,本研究将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贯穿于实验的各个环节,将数学、计算机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团队深度融合,解决了计算机基础技能何时用、怎么用两个关键性教学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利用数学和专业课知识提升其信息技术分析与处理的能力,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圣力嘉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在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多元化、办学方式、教学手段、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指导方面很有特色,对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对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有很大启示.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应将专业建设同学院农业背景和地区特点相结合,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作为专业主要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2(主题熟悉度)×3(被试的工作记忆广度)的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工作记忆和材料主题熟悉度对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被试为58名计算机专业学生.首先进行工作记忆容量测验,并且确保材料主题的熟悉度与实验预设相符;接着阅读两篇主题熟悉度不同的文章后进行单词回忆测验,实验结果发现:材料主题熟悉度主效应显著;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显著;材料主题熟悉度与被试工作记忆容量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分级教学;结合专业选择相应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实施分组协作学习模式;改革学习成绩评价方式.教学实践表明,采取上述措施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教育已成为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的实质性举措,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并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上机实践、考核方式几个方面的进行阐述,对如何在普通高校教学中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和教学质量水平,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的导下,依据对计算机实验内容的分析,计算机中心建立了立体化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设计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和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2.
关于计算机实验课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的计算机教育面临新的问题,而计算机的实验环节又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灵活运用计算机技能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实验计划、教学纲要友实验课前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总结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上好计算机实验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教学实验法,在计算机专业学生中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实验班经过一年教学实验后,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亲和力、沟通能力、责任感、协作能力、互动能力和自尊心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工科类单片机毕业设计中由于实验设备不足,不可能让每个设计都通过单片机的实验来验证,达不到毕业设计应有的效果.提出一种单片机实验仿真板Ledkey和Simboard并应用毕业设计教学中,以交通运输专业的单片机系统开发设计为例加以说明.结果表明,设计手段形象直观,设计成本低、效果好.该仿真实验板在单片机系统开发毕业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gnitive psych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have advanced to the point where it is feasible to build computer systems that are as effective as intelligent human tutors. Computer tutors based on a set of pedagogical principles derived from the ACT theory of cogni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eaching students to do proofs in geometry and to write computer programs in the language LISP.  相似文献   

16.
非计算机专VFP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FP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能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进行管理系统开发的常用工具。它是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对重视课前准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重视上机实验指导、“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层出不穷的信息安全事件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高校计算机系大多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的设计与开发,将“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夫兰克-赫兹实验仪的基础上增加信号转换板和RS232串行口,同时引入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程序,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了解计算机数据采集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效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9.
以6#和2#果蝇的杂交为例,探讨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分析"果蝇的综合杂交实验"的数据应从1对遗传因子分析到2对遗传因子分析,再到3对遗传因子分析;分析内容应包括性状的显隐判断、基因位置的确定、表现型比例和假设检验。同时,在实验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复习、巩固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验的设计阶段让学生思考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实践表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仅思路清晰、逻辑性增强,而且充分挖掘了实验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从而提高了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目就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可见上机实践在课程中重要性.我们开发本系统就是以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明确、效果显现、更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今后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