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绍华  段宇航  孙伟栋  胡佳 《油气储运》2020,(12):1331-1336
海底管道的服役条件苛刻,对其监测、维修的难度大,事故后果严重。为了保障海底管道安全运行,通过调研国内外海底管道完整性评价的发展现状,分别从海底管道整体建设情况、多种安全评价体系、完整性标准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海底管道服役条件、运行特点,针对国内海底管道管理模式不健全、完整性评价技术薄弱、评价标准尚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中国海底管道完整性评价的研究路线及发展趋势:尽快实现对海底管道各种失效模式的评估分析、海底管道完整性评价,并建立海底管道完整性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对于中国海底管道完整性评价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图1,参35)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石油油气储运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宁 《油气储运》2003,22(9):30-32
从海上油气储运的基本模式、海底管道施工技术、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广泛应用等方面论述了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中,从最初的油气田内部短距离海底管道发展到各类长距离平台至陆地海底管道,其设计和施工技术在我国油气管道建设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底管道主动伴热维温技术作为被动保温方式的补充,拟在中国海上高黏、易凝原油,深水油气开发中进行应用,中国在自主应用海底管道主动伴热维温技术方面尚处空白,需要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应用案例的先进做法。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海底管道主动伴热维温技术可以适应各种水深海域,但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属于浅水区的北海海域。电加热/伴热技术由于适应性强、热效率高,特别是间接电伴热技术,将成为取代热流体伴热的重要选择。间接电伴热技术较直接电加热技术效率高、安全稳定,可实现长期运行,更适合海上油气物流的输送。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作为间接电伴热技术的一种,由于其安全性强、热效率高、沿线温度分布均匀且可监控,适合用于长距离海底管道的伴热维温,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海底管道主动伴热维温技术需要在当前国家对重要装备国产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开展横向和纵向对比,加大应用研究力度,突破接线盒处连接点的可靠性等关键问题,早日实现海底管道集肤伴热技术国产化,为中国海上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废弃处置是海底油气管道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尚缺乏专门的海底油气管道废弃处置规范,有必要系统调研整理国内外海洋油气设施弃置处置规范与海底管道弃置相关的法律规范及标准指南。调研发现,相关国际组织和沿海国家均制定了海底管道废弃处理方面的法律规范或作业指南,但现阶段尚无统一要求。中国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较为笼统,无专门针对海底管道的具体要求,难以应对复杂的海底管道弃置问题。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政府、石油公司关于海洋结构物废弃处理的法规、标准,找出中国现行法规、标准不足之处,进而从区域立法、责任主体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对制定中国海底油气管道弃置处置法规、标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中国石油重组改制以来及"十五"期间在科技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在油气管道工程技术,包括管道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高钢级管材及装备国产化、油气储运工艺、腐蚀与防腐、在役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管道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形成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在对"十一五"管道建设发展及技术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油气储运行业规模逐年扩大,技术及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回溯了国内外油气管道行业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目前中国油气储运行业在易凝高黏原油输送、油气管网集中调控、材料与装备国产化、管道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方面的诸多技术成就。分析了当前全球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变化,剖析了这些变化对油气储运行业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挑战。针对油气储运行业当前面临的设施安全、系统可靠性及大数据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石油与天然气管道工程最优化技术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最优化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已经应用多年,这里着重综述了最优化技术在油气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管道系统的最优化设计、最优扩建、最优运行、最优控制及海洋管道工程最优化等5个方面。介绍了管道工程最优化技术的历史发展情况和最优化采用的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存在的优缺点。并指出海洋管道铺设在海底的方式施工困难、成本昂贵、维修不便,且易造成过大的弯曲应力。作者提出了水中悬浮管道的设计方案,使管道在海浪激振下的应力、振幅和吸报器振幅都维持在各自的允许范围内。 近10年来,在管道工程中应用范围更广阔的各种最优化设计课题正在深入研究、发展之中,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赵国辉 《油气储运》2020,(4):379-388
长输油气管道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直接关系着其生产运行安全与效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通过创新实践开启了中国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新篇章。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油气长输管道控制系统为依托,回顾了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智慧化管道建设,展望了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各项设计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SCADA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等的创新成果来看,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代表了目前中国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图8,参17)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树鹏 《油气储运》2005,24(8):31-33
针对管道企业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企业规模、企业管理水平、管道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管道的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国内油气管道输送及管道建设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管道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开展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意义重大: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管道行业效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提出了中国石油采用"政产学研用"1+N模式的国产化工作思路,总结了中国石油在高强度管线钢管、天然气用燃驱和电驱压缩机、大口径球阀等设备国产化方面的重大成果,阐述了中国石油在输油泵、关键阀门及执行机构、流量计等5大类16种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方面的重要进展,最后对中国石油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天然气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高钢级油气输送管道建设快速发展,已进入国际领跑者行列。在高钢级油气输送管材应用过程中,产品开发与工程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支撑体系由质量监督与评价、标准化、科学研究、失效分析4个部分组成,分别阐述了各组成部分的内涵、发展历程及现状。该技术支撑体系在中国油气输送管产业发展与工程应用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X80输送管产品开发与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为本质安全的管道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图4,表2,参38)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外油气管道行业不同历史时期建设的几条著名大型油气管道的经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拉斯加原油管道、联盟管道(Alliance-Pipeline)和我国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大量科技研究工作在油气管道行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认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当今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油气储运业务快速发展,带动了油气储运科技的进步。在调控运行方面,实现了大型管网的集中调控输配,开发了Realpipe系列仿真优化软件;在安全维护方面,建立了基于风险预控的完整性技术体系,油气管道监测、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大型管网系统可靠性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在关键设备国产化方面,压缩机组、大口径球阀、大型输油泵等设备全面国产化,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超过90%,部分国产化装备应用率超过75%。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管道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科技创新方面,将在管网可靠性、优化运行、安全监测、腐蚀防护、节能环保以及国产化装备性能提升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提高技术成熟度,保障油气管网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姜昌亮 《油气储运》2020,(2):121-129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发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成果,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综合设计指标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球领先,代表了当前油气管道建设运营的最高水平。管道建设过程中,面对冬季最低气温-40℃、夏季大面积沼泽湿地、社会依托差、有效工期紧等重重挑战,大力实施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等手段,优化完善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资的全面受控;另一方面,以智能化为抓手,创新搭建"智能工地",打造"智能管道样板工程",实现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提档升级、全面国产化,有力保障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高质量建成、高水平投产。通过总结经验、梳理成果,为今后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姜昌亮 《油气储运》2020,(2):121-129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发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成果,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综合设计指标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球领先,代表了当前油气管道建设运营的最高水平。管道建设过程中,面对冬季最低气温-40℃、夏季大面积沼泽湿地、社会依托差、有效工期紧等重重挑战,大力实施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等手段,优化完善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资的全面受控;另一方面,以智能化为抓手,创新搭建"智能工地",打造"智能管道样板工程",实现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提档升级、全面国产化,有力保障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高质量建成、高水平投产。通过总结经验、梳理成果,为今后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阀门技术管理是目前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的"短板"之一。通过对阀门启用由来、定义、本质、特点、作用的探究,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认为阀门启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短板"问题,进而改善油气管道工程的阀门技术状况,降低管道投产、运行的风险,提升管道运行品质,丰富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油气管道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多年秦汉时期,但近代中国的管道工业显著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大型油气田开发带动了管道工业发展,2011年,西气东输二线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管道建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我国在易凝高黏原油输送、高压输气管道断裂控制、管道工程建设、管道完整性管理及大型管网集中调控等方面进步显著。陆上油气管道已成为我国最为现实、可靠、重要的能源战略通道,安全高效是油气管道永恒的主题,管道建设运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相关技术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发挥管道独特的安全、经济、环保优势,未来我国油气管道发展面临如下重大课题:重质原油输送、天然气高效输送、X90/X100高钢级钢管应用、机械化施工、管道安全防护、管网可靠性管理和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油气管道关键设备是国之重器,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已成为制约中国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产化工作,决定自主攻关,全力防范和化解"卡脖子"风险.在国家能源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于2007年开始陆续启动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工作,先后设立两期国产化重大科技专项,...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油气行业发展受供需失衡及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影响,油价大幅下落,行业发展步入低谷,高成本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投资逐步减少。通过分析能源结构发展趋势及区域能源发展战略,总结全球在役油气管道运行现状和新建管道建设情况,关注重点管道的建设动态,从而全面把握全新国际油气行业发展形势下全球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未来油气管道建设将呈现出拓展能源进出口通道,减少高成本风险投资,管道建设投资整体下降以及天然气管道建设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据此,深入探讨了全球油气管道建设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我国海洋油气工业发展的需要,概述了国外ROV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海洋油气管道和电缆等工程设施施工和检测过程中ROV的应用技术体系,并对我国现有的ROV检测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结合我国海洋环境条件特点和深水油气开发的需要,提出了未来ROV深水检测作业需要具备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海洋油气设施施工和检测装备的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