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含水期油井可在原油凝点以下进行低温集输,但当集输温度低于其黏壁温度时,会发生原油在壁面黏附积聚的情况,影响油田实际生产运行。基于大量的油田现场实验,利用可视化实验装置,通过停三管伴热降低油水进站温度的方法,分析华北油田高阳区块油水两相流在不同进站温度下的管输流动特性,得到了进站温度与压降间的关系,并发现黏壁温度下压降突增的现象,从而得到油田现场测定高含水期油井原油黏壁温度的方法,并测得高阳区块3口典型油井的黏壁温度,其实际生产条件下的黏壁温度均低于原油凝点3~4℃,且油井液量越大,含水率越高,黏壁温度越低。提出的黏壁温度测试方法,对华北油田高含水期油井实现低温集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含水期油田采用不加热集输工艺时,由于输送温度低,管道中往往出现凝油粘壁现象,导致管道流通面积减小,井口回压升高,集输能耗增大。基于传统冷指装置设计了可实现试验介质循环的试验装置,探究了油温、油壁温差、含水率、剪切强度及试验时间对高含水含蜡原油凝油粘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凝油粘壁和多相蜡沉积不是同一种沉积行为。当油水混合液的温度低于起始粘壁温度时会出现严重的粘壁行为,高含水含蜡原油的粘壁温度低于纯油凝点,含水率越高,起始粘壁温度越低。油壁温差和油温对粘壁行为的影响分温度区间,原油凝点以下的粘壁行为主要受油温控制,凝点以上的粘壁行为受温差影响更大。不发生乳化的油水混合液,水相的存在弱化了粘壁行为;反之,水相的存在强化了粘壁行为。搅拌或管流流动对粘壁凝油主要起剪切剥离作用。凝油粘壁厚度随时间的持续存在极限值,并不会无限增长。(图10,表2,参29) 相似文献
3.
4.
5.
集油管路不加热集输工艺是油田开发后期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如果运行参数设置不当,会导致管内流体流动性恶化并产生粘壁问题,威胁石油生产安全。重点阐述了原油主要组分、复杂流动条件对油固黏附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了原油中蜡晶、沥青质、酸性化合物与粘壁行为之间的关系,梳理了不加热集输边界条件所包含的粘壁温度、粘壁速率两个评价指标的研究方法。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油-固界面相互作用微观研究手段,从力学行为角度对粘壁机理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今后对原油粘壁行为的研究建议。(图3,表2,参41)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域拥有丰富的稠油资源,长期注开发使稠油储层物性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室内试验、油藏数值模拟及测井参数解释方法对渤海Z稠油油田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2种主要物性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注水开发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经过长期水驱后,油田的平均孔隙半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整体都有所增加,但表现出2种相反的变化趋势:低渗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减少;高渗透储层渗透率增加,大孔隙的数量逐渐增多。储层这2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导致储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储层层间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期砂岩油藏治砂研究包括出砂预测和防砂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油井出砂和防砂存在的问题,从油藏出砂机理、出砂预测方法和防砂技术3个方面阐述疏松砂岩油藏治砂研究现状和应用水平,指出预测方法和防砂技术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9.
新民油田民3区块进入高含水期阶段,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岩心及动态资料研究其目前生产现状,发现该区块裂缝断层发育,水淹水洗严重。针对问题,为实现稳产,对该区块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研究该区块扶杨油层隔夹层类型、分布特征、砂体特征,分析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剩余油挖潜同时针对高含水特征采取精细注水调控,水井排加密和堵水主力层位、压裂接替层等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