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8月18日至20日,林业部部长徐有芳视察了榆林治沙工程。徐部长看了榆林治沙工程的现场之后,高兴地说:“榆林治沙是全国的重点和样版、也是林业部应该抓的工作重点,今后林业部在治沙方面东抓赤峰、西抓榆林。 榆林行署领导向部长介绍了榆林沙区  相似文献   

2.
榆林飞播造林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 在全球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提起榆林的治沙造林事业,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榆林治沙何以吸引如此多的眼球?除了矢志不渝治沙造林取得可喜的成效外,更重要的是其探索精神和不屈的生态意识.榆林是中国治沙造林的一面旗帜,而飞播造林更以其特殊的功效,成为这里治沙造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种草主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林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始于1958年,是全国开展飞播治沙最早的沙区之一。初期飞播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保存率比较低。1974年开展了飞播治沙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使飞播治沙获得成功。1988年以来,榆林沙区的飞播治沙开始投入  相似文献   

4.
提高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治沙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播治沙造林种草作为治理榆林沙区的一项主要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根据近年来榆林沙区飞播治沙造林情况,就现阶段飞播治沙造林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提高榆林沙区的飞播成效、加快该地区沙地治理速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林业》2007,(4):11-14
8月1日,陕西省政府在西安召开全省防沙治沙工作会议。省防沙治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榆林、延安、渭南以及榆阳、神木、定边、靖边、横山、府谷、佳县、米脂、吴起、大荔等10县(区)党政领导、全省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参加了会议。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徐春华主持了会议,省林业厅厅长张社年做了工作报告,陕西省副省长张伟代表省政府与主要沙化土地分布区榆林、延安、渭南三市签订"《十一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并做了重要讲话。会上还对全省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榆林市、大荔、横山县人民政府、陕西省治沙防沙研究所、神木县生态建设协会等进行了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6.
正陕西榆林林业展览馆里,一张老照片"诉说"着昔日风沙肆虐的情景:20世纪50年代,沙土一路埋到了镇北台的半腰处,眼看就要翻过城头,直泄而下。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的边关要塞镇北台,挡得住铁骑来犯,却拦不住滚滚黄沙。那时,森林覆盖率只有0.9%,流沙面积达860万亩。榆林人吃尽了风沙的苦,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沙,非治不可!靠着毅力和韧劲,以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代表的当地百姓攻坚克难,治沙止漠。依靠科学治沙,榆林的林木覆盖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0.9%提高到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播撒绿带锁黄龙,敢叫大漠换新颜。不仅在榆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右玉、河北塞罕坝林场,一个又一个科学治沙的故事诠释着增绿护绿背后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古称"上郡",有"小北京"之美称。辖区面积43578平方公里。榆林是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和全国两个跨区域防沙治沙示范区之一。曾经,这里北部沙区的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榆林城被迫三次南迁,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榆林沙区防沙治沙区域优化模式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顾了榆林沙区以及我国防沙治沙的经验和成就,论述了目前防沙治沙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防沙治沙应遵循的生态建设原则。并且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榆林沙区的防沙治沙产业发展模式划分为工农互补模式、节水综合农业模式、波动利用与保护的雨养农牧模式和富集资源与匹配开发模式4类,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榆林风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开始于1958年,至1965年为初期试验期,共播种沙蒿、花棒、草木樨、苜蓿、柠条等植物种107万亩,保存率比较低。1974年~1981年是榆林流动沙区飞播造林种草的试验阶段,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立了由中国林科院、西北农学院、榆林治沙所、陕西林勘院等10个单位、28人组成的榆林沙区飞播  相似文献   

10.
榆林市六十年治沙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走访、咨询专家、查阅文献、整理治沙档案,分析总结了榆林市治沙60多年的历程、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与途径,为榆林沙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榆林市防沙治沙经历了"点"上探索、"线"上中试、"面"上推广和全面提升等四个阶段,摸索出以"引水拉沙""飞播治沙""樟子松栽培"和"片、圈、面治沙"等具有时代标志的一大批科研成果。经过60多年的治理与推广,榆林流沙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前的573.3×103 hm2减小至目前的3.5×103 hm2,沙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从0.9%提高到40%以上,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治沙的一个先进典型。但同时为单纯追求治沙生态效率,因早期栽植和飞播造林存在林分质量与结构不尽科学合理、林地自我更新能力弱等不足,造成现有沙区特有植被和湿地资源锐减、树种单一等、生态系统结构尚不稳定、极易引起"二次"沙化等问题,沙区整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植被群落结构急需调整,生态系统稳定性亟待提升,整个防沙体系进入良性循环的道路仍很遥远。  相似文献   

11.
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榆林沙区樟子松营造林技术,为榆林沙区樟子松苗木快速繁殖和大面积造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满足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工程的需要,具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榆林防沙治沙监测资料分析,评价了1994~2004年陕西防沙治沙效果,分析了人类经济活动、政策导向和气候因素对防沙治沙工程的影响,认为开矿、修路,水资源利用不当,掠夺林地和政策不配套是影响防沙治沙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负责、保护资源、政策引导、科技先行、产业带动的防沙治沙策略.  相似文献   

13.
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治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应注重"重点治沙,防重于治"的策略,调动群众治沙的积极性,达到长久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陕西省治沙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按照党和国家防沙治沙的方针与政策,落实防沙治沙工作,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沙区进行了严格治理,大力发展绿植业。防沙治沙、建设绿植也一直是推动林业发展工作中的中心点,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野生树种面临灭绝的危机,对当地的沙生植物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保存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雾霾、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出现,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随之有所增强,这就对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榆林沙区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的全面建设,对榆林沙区当前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保障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4月27日,日本中国同人馆第六次绿色遣唐使团一行42人,带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乘机抵达榆林,与榆林地、市各界人士和村民一起在榆林市牛家梁乡大伙场村参加中日友好治沙造林活动。省人大任国义副主任、杨志文副秘书长,省林业厅钟高适厅长等与该  相似文献   

16.
飞播造林作为治理榆林沙区的一项主要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根据近年来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治沙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对今后提高榆林沙区的飞播成效、加快荒沙治理速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沙柳(Salix psammophila)是榆林沙区重要的灌木资源,也是优良固沙树种,沙柳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效果很好的治沙措施。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基层防沙治沙的实践经验,主要分析了沙柳沙障对风速、地表粗糙度和近地表输沙率的影响以及防风固沙效益。  相似文献   

18.
全国解放后,榆林人民遵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在党的领导下大搞治沙造林,在1977年底,造林保存面积达到500万亩,占宜林荒沙面积的40%,占沙漠总面积的17%。其中3条总长1900多华里的大型基干林带已造林100万亩,占设计面积的66%;受风沙危害严重的144万亩农田中,有100万亩实现林网化,沙漠腹地出现了万亩以上的成片林62块,其中10万亩的两块。治沙造林固定流沙300万亩,保护农田100万亩,恢复牧场100万亩;结合修建水库,引水拉沙,还从沙漠中新辟农田40多万亩,发展养鱼水面20多万亩。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逐步深入,治沙造林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榆林沙漠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变,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两倍多。治沙造林锻炼了人,也鼓午了人们的斗志,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从此,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开始了“人进沙退”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陕西沙化土地面积的99.5%集中在榆林。文章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地调研,简述陕西防沙治沙成效,介绍榆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以来荒沙地开垦耕地利用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1989年起实施的榆林治沙一期工作已告战捷。今年又步入二期工程。二期治沙工程,计划通过7年时间,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开发沙地1000万亩,其中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防护林120万亩,飞播治沙300万亩,发展经济林30万亩、用材林60万亩,人工种草及改良草场330万亩,治沙造田10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