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 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菱形藻和舟形藻;隐藻门的啮蚀隐藻和卵形隐藻。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整体变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密度以2009年5月最高,为14936.63×104 cells/L,而在2013年5月最低,为493.6×104 cells /L;生物量峰值为206.82 mg/L,最低值为4.74 mg/L。经ANOVA检验,这两者在各年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五年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基本持平,丰富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均匀度呈逐年上升态势。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稳定性较差。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海河干流的水质处于α中污—重污型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澜沧江干流(中国境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探究其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与生态分布特点,根据其流域特点,2011年5月28日至7月14日在干流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2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104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72种,占检出种类的69.23%;绿藻门15种,占14.43%;蓝藻门11种,占10.58%;甲藻门和金藻门各2种,分别占1.92%;裸藻门和红藻门各1种,分别占0.9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0.280×104~95.064×104个/L,平均密度为41.5171×104个/L个/L,小湾库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旧州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3~0.87 mg/L,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漫湾库区的生物量最高,橄榄坝最低;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占总密度的90.77%和总生物量的68.8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9~3.31,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均匀度指数为0.12~0.65,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8~3.18,旧州最高,糯扎渡最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于2023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静海区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监测到的种类分属硅藻门、绿藻门、隐藻门、蓝藻门,共23种,其中硅藻门6种,绿藻门12种,隐藻门2种,蓝藻门3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297.60×104cell/L,平均生物量为26.01 mg/L;浮游植物Shannon index H2’均值为2.236,Margalef index d均值为3.264,Pielou evenness index J均值为0.5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水质处于轻污阶段,建议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增强系统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与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1—2012年对漳卫南运河流域19个采样位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5种(变种),隶属于8门131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159种),硅藻门次之(110种),再次为裸藻门(56种)和蓝藻门(49种)。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2 167.2×104cells/L,夏季最高为3350×104cells/L,秋季最低为1221×104cells/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67×104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值为25.96 mg/L,夏季最高为54.43 mg/L,秋季最少为6.33 mg/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09 mg/L。浮游植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05~3.93,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14~3.4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0.62。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在夏季最高,春季次之。  相似文献   

5.
建塘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浙江省建塘江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2017年5—10月,对建塘江水质现状和浮游植物组成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建塘江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建塘江水质评价结果处于重污染到严重污染状态,其中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为主要的超标因子。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0科38属48种。其中绿藻门22种,蓝藻门10种,硅藻门10种,裸藻门3种,甲藻门2种,隐藻门1种。建塘江浮游植物丰度为86.00×10~4~635.00×10~4个/L,平均丰度为310.00×10~4个/L;生物量为0.14~2.34 mg/L,平均生物量为0.96 mg/L。丰富度指数为1.02~1.68,属于α-中污;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在各采样断面均处于2.00~3.00,属于β-中污;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正相关,而生物量与氨氮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温度在第1排序轴和第2排序轴上均有较高的贡献率;蓝藻门与温度和总磷含量正相关,表明蓝藻能够适应较高的水温;绿藻门在各个象限均有分布,第2象限包含绿藻门种类最多,说明绿藻门浮游植物能适应高氮营养盐;硅藻门主要分布在第1、2、4象限,与温度呈负相关,说明高温抑制了硅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伊犁河是新疆最大的一条河流,本文于2019年6月、9月、12月对伊犁河流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伊犁河干流、3条一级支流、3条二级支流及2个附属水库共23个样点的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88属141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共70种(49.65%),其次是绿藻门40种(28.37%),再次是蓝藻门17种(12.06%),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种类较少,分别为2种(1.42%),4种(2.84%)、3种(2.13%)和5种(3.55%),种类数表现为干流>1级支流>2级支流,水库绿藻门种类明显多于河流,隐藻门种类只在水库样本中出现。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脆杆藻(Fragilar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异极藻(Gomphonema sp.),其中脆杆藻(Fragilaria sp.)为全流域全年的优势种。伊犁河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数量均值为30.77×104 cells/L,生物量均值为0.67 mg/L;恰甫其海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数量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42.99×104 cells/L和0.41mg/L;温泉电站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数量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258.69×104 cells/L和1.02 mg/L;季节差异均表现为9月>6月>12月。Margalef物种丰富度(d)、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2.86、0.85、2.48和0.75,恰甫其海水库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2.41、0.56、1.55和0.56,温泉电站水库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8、0.66、1.82和0.73。河流样本受海拔、溶氧和总磷的影响较大,水库样本受水深、透明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根据多样性指数和藻类丰度,对伊犁河水质评价总体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2013年7~9月研究了采煤塌陷地池塘夏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2个属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5.44~136.30)×10~6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40.18×10~6 ind./L,其中蓝藻的密度最大,其次为绿藻,硅藻和隐藻,裸藻、甲藻和金藻的密度较小;生物量变动范围为3.82~77.97mg/L,平均生物量20.36mg/L;其中裸藻的生物量最高,其次为硅藻、甲藻和隐藻。采煤塌陷区池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变动在2.16~3.95之间,均值为3.04;均匀度(J)在0.44~0.85之间,均值为0.64;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3.37~5.45之间,均值为4.30。H’、J、d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池塘浮游植物种类较多,群落结构稳定,分布均匀。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区池塘水体环境质量属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8.
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质监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2016年10月(秋季)、2017年1月(冬季)、4月(春季)和7月(夏季),对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季度调查。结果表明,赣江中下游共记录浮游植物5门、55属、95种。其中,绿藻门44种,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46.0%;硅藻门29种,占30.5%;蓝藻门15种,占16.0%。浮游植物密度为82.3×104~906.0×104个/L,平均值为315.0×104个/L。生物量为0.43~1.26mg/L,平均值为0.69mg/L。赣江支流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546.0×104个/L,1.07mg/L)均高于干流(212.0×104个/L,0.52mg/L)。干流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支流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年均值分别为1.87和0.94,干流的H′值高于支流,而干流的D值低于支流。研究显示,赣江中下游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干流的污染程度比支流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7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34科75属112种,其中绿藻门49种、硅藻门32种、蓝藻门17种、裸藻门5种、金藻门4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283.0万个/L和4.22mg/L.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鼍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数最9月为高峰,而生物量5月最大;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7个站点之间无明显差异.水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10.
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7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34科75属112种,其中绿藻门49种、硅藻门32种、蓝藻门17种、裸藻门5种、金藻门4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283.0万个/L和4.22mg/L.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鼍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数最9月为高峰,而生物量5月最大;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7个站点之间无明显差异.水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对九龙江华安段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密度开展为期一年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共计57种,分属于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等6个门类,以硅藻占相对优势,占总平均细胞密度的69.61%;其次为绿藻,占12.89%;隐藻和裸藻分别为7.22%和6.51%;而甲藻、蓝藻最少,分别为1.98%和1.80%.优势种主要有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菱形藻(Nitzschi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裸藻(Euglena sp.)、布纹藻(Gyrosigma sp.)、隐藻(Cryptomonas spp.)、多甲藻(Peridinium sp.)等.各调查站位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动范围为3 700 ~12 500 cells/L,平均为28 232 cells/L.3个调查库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年平均值分别为西陂29 113 cells/L、绵良31 863 cells/L、城关23 721 cells/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2.91和0.76,二者变动情况基本一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全年变化情况明显与水温和汛期有关,以1月、5月和7月最低,3月最高.多甲藻在3月部分站位形成优势种,存在水华的可能性.根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情况及控制冬春季水华的需要,认为秋季是增殖放流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12.
江苏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综合分析水质,为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设置5个采样点,每月上旬上午9时左右、天气状况良好时采水样1次。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7门63属147种(包含变种及变型),绿藻门28属63种、硅藻门16属46种、蓝藻门10属23种、甲藻门3属6种、裸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3种,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浮游植物密度2.3×106~8.0×106个/L、平均4.2×106个/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密度占比分别为57.3%、29.8%和8.4%。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2~3.67,平均2.48;均匀度指数J 0.53~0.86、平均0.71;丰富度指数d 0.83~3.32、平均2.05。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美丽鼓藻(Cosmariumformosulum),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Melosiravarian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等。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水温、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关系,与总氮没有相关关系。硝酸盐和溶解氧对浮游植物密度有显著影响,亚硝酸盐氮、氨氮、CODMn、浊度、p H、UV254的水平变化和浮游植物密度没有相关性。根据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富营养化指数值TLI(∑)评价,横山水库水质属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2属181种,浮游植物主要由绿藻、蓝藻和硅藻组成。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菱形藻、舟形藻;隐藻门的啮蚀隐藻、卵形隐藻。运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该水域各站点主要浮游植物与6个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5年研究结果,总氮、总磷和pH值是影响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物种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洞庭湖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在2016年对洞庭湖浮游植物开展了季度调查。结果表明洞庭湖浮游植物样品中共检出6门53属,其中蓝藻门4属、绿藻门19属、硅藻门21属、隐藻门2属、裸藻门4属、甲藻门3属。洞庭湖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8.6×104cells/L,其中硅藻门最为丰富,占总密度的43.1%,其次为蓝藻门占23.4%、绿藻门占18.9%、隐藻门占8.8%、裸藻门占3.9%、甲藻门占1.9%。空间分布上,东洞庭湖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其次为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入湖口和西洞庭湖。时间分布上,6月份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其次为9月、3月和12月份。洞庭湖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9.9,为中营养水平,其中东洞庭湖出现了轻度富营养化,尤其是大小西湖在夏秋季节有水华爆发的风险。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表明总磷和透明度是影响洞庭湖藻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沙河水库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进行了四季调查,测定了其初级生产力.共计检出浮游植物7门28属,其中绿藻门为13属,硅藻门和蓝藻门各5属,其它为隐藻门、金藻门及裸藻门.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0×105个/L和0.312 mg/L.生物量以裸藻和隐藻为主,夏季各门类浮游植物均达到最高值.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年平均为2.097 g/m2·d.鲢鱼年总产量约56 000 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庐山西海生态系统结构,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平衡,于2012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庐山西海均匀设置18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8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3种,占总种类的59.43%;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为17种和14种,分别占19.54%和16.09%。优势种共4门、14种,主要有莱哈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黏四集藻(Palmellaceae mucosa)、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e)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植物密度为4.28×105~5.17×106个/L,平均为2.20×106个/L;生物量为1.24~7.01 mg/L,平均为2.90 mg/L;其中,夏季平均密度为3.1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3.90 mg/L;而秋季平均密度为1.2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1.89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84~4.45,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63~0.8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46~3.69。庐山西海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藻类种数、数量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秋季大于夏季;空间分布上,夏、秋季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程度、群体结构稳定程度及水质清洁程度总体较好,其中夏季过渡区较好,而秋季湖泊区较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对宝应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宝应湖共有浮游植物62种,隶属8门22科36属,其中绿藻门有14属25种,硅藻门有8属14种,蓝藻门有8属12种。优势种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优势种为小球藻、啮齿隐藻、湖生束球藻等。全年种类结构以绿藻、蓝藻等为主,生物量以蓝藻、绿藻和隐藻为主。不同采样点浮游植物数量在2.94×106~8.08×106ind/L,Shannon-Weaver指数2.040~3.284。宝应湖处于中营养状态向富营养状态过度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2012年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进行了11次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7属428种,其中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为46.27%~59.42%,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为21.73%~31.69%和7.03%~16.62%。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2.45~44.95)×104ind./L和0.050 5~1.282 mg/L,其中繁殖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0.465~38.58)×104ind./L和0.371 8~0.811 3 mg/L;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665~11.82)×104ind./L和0.228~0.497 2mg/L;越冬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8.562 5~20.765 8)×104ind./L和0.225 2~0.558 8 mg/L。调查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变幅分别为3.807~4.375(均值4.094)和0.796~0.911(均值0.871)。两种浮游植物评价结果均表明调查水域为轻污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19.
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2科33属54种(含变种)。以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30%;其次是蓝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4.07%和22.22%;黄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相对较少,占5.56%和1.85%。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以及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密度为1.228×10~4~33.002×10~4ind./L,均值为9.453×10~4ind./L;生物量为0.005~0.512 mg/L,均值为0.157 mg/L。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皖河口采样断面(7月)、最低值均出现在杨家套采样断面(4月)。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均不显著,季节变化上则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918~3.147,均值为2.53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96~1.000,均值为0.893。Shannon-Wiener指数在空间分布和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季节间变化上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安庆段水质状况介于清洁型/β-中污型。  相似文献   

20.
宝应湖浮游植物调查及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对宝应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宝应湖共有浮游植物62种,隶属8门22科36属,其中绿藻门有14属25种,硅藻门有8属14种,蓝藻门有8属12种.优势种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优势种为小球藻、啮齿隐藻、湖生束球藻等.全年种类结构以绿藻、蓝藻等为主,生物量以蓝藻、绿藻和隐藻为主.不同采样点浮游植物数量在2.94×106~8.08×106 ind/L,Shannon-Weaver指数2.040~3.284.宝应湖处于中营养状态向富营养状态过度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