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 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渔政部门评价电捕鱼行为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可以促进雌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连续电刺激组对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不大却会抑制雌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连续电刺激组对性成熟后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却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且可产卵雌鱼的产卵周期平均延长4.5 d,产卵量平均减少36粒,受精率平均降低9.2%。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鱼的卵巢没有造成影响,而连续的周期性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雌鱼卵巢中大的卵细胞的细胞膜造成了损坏,细胞膜界限变得不清晰;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雄鱼精巢没有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鱼类个性行为反映其生活史策略,研究环境因素对鱼类个性行为的影响,可为更好地理解该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及优化鱼类养殖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研究对象,使用隔板跨越和遮蔽物出游2 种实验方法,观测了同类鱼群刺激、禁食及不同环境照度下稀有鮈鲫的个性行为。结果显示,隔板跨越测试中,稀有鮈鲫开始运动前的潜伏期在同类鱼群存在与否的情况下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禁食后显著减小(P<0.05),在不同照度下差异显著(P<0.05),且随照度的增加而增大;稀有鮈鲫总跨越隔板数在不同的照度条件下差异极显著(P<0.01),随照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同类鱼群存在与否及禁食组与饱食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遮蔽物出游测试中,稀有鮈鲫游出遮蔽物的时间在24 h 禁食后变化不显著(P>0.05),但在同类鱼群出现时差异显著(P<0.05),不同照度条件下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照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研究表明,禁食导致的饥饿和同类鱼群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稀有鮈鲫的探索性,但环境照度是稀有鮈鲫个性行为最为关键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对硝基酚对稀有鲫( Gobiocypris rarus)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记录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特征,并对稀有鲫的心率、死亡率、孵化率、自主运动频率及孵出仔鱼体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硝基酚会导致稀有鲫胚胎发育延迟,并造成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现象。随着对硝基酚浓度的提高,稀有鲫的胚胎孵化率、96 h成活率降低,各时期的死亡率与畸形率均增加。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分别是14.162、10.282、4.484、4.160 mg/L,安全浓度( SC)是1.63 mg/L。  相似文献   

5.
6.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7.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8.
应激刺激对养殖鱼类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惊扰或操作可使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提前或推迟繁殖,也可加速或完全抑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繁殖.鱼类对应激刺激的策略是通过改变配子或后代的质量来影响繁殖适合度。环境变化,尤其是营养,是影响配子质量和繁殖时间的最重要因素。鱼类对应激因子的生理反应具有种内或种间多样性。静止和应激状态下的虹鳟血液中初级反应因子-皮质醇的浓度变化很大。应激刺激会影响免疫能力,降低亲鱼的繁殖适应度。母体通过调节入卵物质(如皮质醇和抗体等)和繁殖时序使卵免受应激刺激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鳃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浓度为2 mg/L的Cd Cl_2水溶液对稀有鮈鲫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具4对鳃,由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组成。鳃的各个部位表面均有上皮细胞覆盖;鳃耙和鳃弓具味蕾,鳃弓上还具不同类型的黏液细胞;相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间也分布有黏液细胞,在鳃小片基部有氯细胞着生。鳃丝表面有不规则凹陷和微嵴,具沟、坑、孔等结构;鳃小片两面均呈凹凸状。在2 mg/L的Cd Cl_2水溶液暴露下,鳃受到损伤,发生鳃小片充血呈球状,鳃上皮水肿、脱落,黏液细胞增多等现象;并随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镧(LaCl3?7H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含量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IHB系稀有鮈鲫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IHB系稀有鮈鲫在繁育过程中的遗传结构变化,旨在鉴定IHB系的遗传质量,为实验动物封闭群的建群和维持以及濒危物种种群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IHB系稀有鮈鲫建群原代(P0)为2006年采自四川省汉源县的野生个体,采用最佳避免近交法繁育出F1~F8世代,利用12对微卫星位点对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在IHB系培育过程中,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从4.4个降低为4.1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从4.0个降低为3.0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从0.5878降低到0.55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5509降到0.5293;随着传代的持续,后代与建群原代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分化程度有逐渐增大趋势,但相邻世代间的差异逐渐减小;繁育过程中共丢失了6个等位基因,从F5代后所有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变化。经过8代的繁育,IHB系遗传多样性虽略有下降,但仍维持适宜的水平,近交程度得到有效控制,且遗传结构趋于稳定,符合实验动物封闭群遗传质量要求。IHB系可作为稀有鮈鲫地模种群的活体基因库。  相似文献   

12.
黄□洪 《海洋与渔业》2010,(8):47-47,42
高背鲫,又名高体型异育银鲫,是杂食性鱼类,产粘性卵子。作者利用雄性的兴国红鲤与高背鲫交配,以网箱作产卵池,鱼卵在网箱内孵化,取得了较理想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电麻处理对低温贮运鲫生理生化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电麻电压和时间.对鲫(Carassius auratus)用不同电压(0,10,15,20,25,30 V)电麻5 min及用20 V电压电麻不同时间(0,2,4,6,8,10 min)后低温贮运,测定其存活率、血液生化指标、氨氮排泄量.结果表明.电麻处理可降低鲫对暂养水温急剧变化的应激反应,20 V电麻4~6 min时存活率最高,电麻组鲫的皮质醇、血糖、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氨氮排泄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用20 V电麻6 min时鱼体内血液指标活性最低,低温贮运保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单性群体选育途径,定向生产具备特定生长和繁殖性状的苗种,满足繁殖育种需要,进行濒危鱼类保护,以稀有鮈鲫(Gobicypris rarus)为试验对象,采用紫外线-热休克雄核发育技术诱导二倍体的方法,人工诱导稀有鮈鲫超雄个体产生。试验设置14组,1号为空白对照组,2~8号紫外线总辐射剂量分别为60、90、120、150、180、210、230 mJ/cm2,9~14号紫外线-热休克组的总辐射剂量分别为60、90、120、150、180、210 mJ/cm2。处理水温均为(38.5±0.5)℃,热休克2 min。结果表明:(1) 在紫外线总辐射剂量60~230 mJ/cm2时,随着照射剂量的不断增加,紫外线辐照组、紫外线-热休克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均有下降趋势;(2)紫外线和热休克处理对受精卵造成一定的损伤,成活率大幅度降低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囊胚晚期、肌肉效应期以及出膜前期,少数胚胎由于活力差,存在难以正常脱膜孵化现象;(3)经紫外线或紫外线-热休克处理的受精卵,发育速度稍慢于正常受精卵,且均存在畸形发育卵。通过紫外线-热休克雄核发育技术获得的稀有鮈鲫畸形个体较少,可能为超雄正常形态的个体则更少。研究显示,紫外线和热休克相结合处理鱼类染色体的技术,有望成为人工诱导稀有鮈鲫雄核发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种渔药对稀有(鱼/句)鲫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控温半静态换水式实验方法,测定了伊维菌素(0.4%)、辛硫磷(20%)、氯氰菊酯(4.5%)和精制马拉硫磷(20%)四种常用药物对稀有(鱼句)鲫(Gobiocypris rar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实验24、48、72 h和96 h后记录稀有(鱼句)鲫幼鱼的死亡数,并推算了实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四种渔药的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01、24.22、9.37和460μ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0、2.42、0.94和46.00μg/L,这4种药物对稀有(鱼句)鲫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伊维菌素>氯氰菊酯>辛硫磷>精制马拉硫磷。结果表明:稀有(鱼句)鲫可用于渔药对水体环境影响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滇池高背鲫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晖  杨雄 《淡水渔业》2000,30(7):6-7
滇池高背鲫为滇池特有鱼类 ,在七十年代末占整个滇池鱼产量的 70 %以上 ,在九十年代 ,随着滇池污染的加重 ,环境条件的改变 ,产卵场的破坏 ,产量剧减。该鱼生长速度明显优于鲫鱼 ,且抗逆性高 ,抗病能力强 ,适应性广 ,肉味鲜美 ,个体较大 ,常见于 0 5千克 ,大者可达 1千克以上 ,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优良品种。我中心于1996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 ,经过四年的摸索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现报告如下。1 滇池高背鲫的形态特征及繁殖习性滇池高背鲫的背鲫分枝鳍条数、侧线鳞数和鳃耙数等与鲫鱼无明显区别 ,但在外部形态及生态习性等…  相似文献   

17.
镉对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经口染镉的方法研究镉对鲫血清溶菌酶(LSZ)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染镉后第14天时0.5mg/kg饲料组对LSZ和POD有激活作用,18、108和648mg/kg饲料组对LSZ和POD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第28天时0.5mg/kg饲料组对LSZ和POD有激活作用,3、18、108和648mg/kg饲料组对LSZ和POD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推测镉对鲫LSZ和POD有Hormesis现象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8.
镉对鲫血红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研究了镉对鲫血红蛋白的影响。急性染镉导致鲫Hb在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与红细胞数量的急剧变化有关;摄入高剂量镉的鲫在第30天时出现缺铁性贫血,摄入低剂量镉组未使鲫出现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淡水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丰富淡水养殖的品种,台山市科委最近从湖南省生物研究所引进了湘鲫的繁殖制种技术,100多尾亲鱼和亲鱼原种已在3月底空运回台山。4—5月份已孵出幼苗30多万尾,目前已向养殖户供应湘鲫鱼苗20多万尾。  相似文献   

20.
<专刊>= <栏目>=摘要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