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蒋炳奎  廖万彩 《福建农机》2000,(3):10-10,12
1970年开始随着插秧机的普及和正规化的需要 ,水稻育秧方法也从纽苗、带苗、纸筒苗等多种方式变为卷秧 (幼苗、中苗 )和钵秧 (成苗 )。育秧使用的床土原来是稻田土、旱地土、山土等自然土 ,现在又出现人工床土及植生带等多种替代材料 ,且已经市场化。植生带是一种高分薄膜 ,里面有肥料等 ,可吸水 ,种子播在上面后可放于大田或秧盘里 ,发芽后根会穿过薄膜而扎根于土中 ,薄膜则慢慢分解掉。卷秧的历史还不到 30年 ,技术的进步却很惊人。这里只简单说明目前育秧方法的动向和介绍新的水稻育秧技术。1 .育秧床土、育秧方法和集中育秧设施动向1 99…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机》1997,(1):39-39
1.计算好秧盘数量根据育秧盘内的秧钵数和大田的栽培密度来确定栽培面积所需的秧盘数量。计算公式为;平方米的穴数×面积(平方米)÷秧盘内体数=秧盘数。目前岳阳市通用的行穴距多为20×13厘米(每平方米37穴)。一亩秧田可抛插大田75.5亩。2.选地与做床1)选地。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通气的菜地或旱土做苗床,且地势平坦,排水、浇水方便。如果采用稻田作苗床时,则要求选肥沃的高岸田。每亩大田需备苗床8~10平方米。2)做床。把床地挖松整平。床的方向一般为东西走向。上块要打碎、整平,防止置床不平,育秧盘变形。并配好营养…  相似文献   

3.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是机械化插秧技术的重要配套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且普遍推广的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有双膜育秧技术和软盘育秧技术,这两项技术与工厂化育秧技术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操作简便等特点。两者的作业流程也几近一致。双膜育秧是指在秧板上平铺有孔地膜,再铺放2至2.5cm厚的床土,播种覆土后加盖农膜以保温保湿促齐苗的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施规范(试行)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双膜育秧技术 双膜育秧与软盘育秧原理大致相同,只是把软盘换成地膜.双膜育秧是在秧畦面平铺有孔农膜,再铺放2~2.5厘米厚的床土,播种覆土后加盖覆膜保温保湿促齐苗的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5.
水稻育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床土配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稻苗的生长发育,为解决床土中土块过多过大的问题,笔者设计了9MF-20型床土粉碎机,经过试验,使用效果很好,现已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6.
分别作沼肥浸种旱床育秧和常规浸种旱床育秧等四组对比试验,结果沼肥组的秧贡素质明显优于常规组,沼肥组的秧苗株高、茎粗、叶片多、叶宽、叶色浓、根系发达、病害率低,产量比常规组增加9.8%。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近年来房县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械化软盘育秧技术,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机插育秧方式。因此,本文重点介绍软盘育秧技术。1育秧前准备苗床准备选好床地,精细整床,施足底水,床土消毒。选择背风向阳、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工作时底土和表土的提升与输送问题,针对带式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通过结构与工作参数优化,设计了一种具有检测和控制功能的带式供土装置。采用全因子试验研究了床土种类和提升高度对供土装置供土性能的影响,得出供土装置输送不同种类床土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育秧土与基质的混合物、育秧基质、育秧土,供土装置的输送能力随提升高度的增大而降低。试验表明:具有检测与控制功能的带式供土装置满足现有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的供土要求,节省了劳动力。此研究为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供土装置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机插秧盘水田泥浆育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能否获得高产稳产,育秧是关键。目前钟祥市主要采用塑盘水整旱育或旱整旱育两种育秧方式,这两种方式需要床土准备、碎土、过筛、拌肥等,操作较繁琐。该市石牌镇八姓庙村机插示范户王明生在总结以上2种育秧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机插育秧模式,把机插育秧方式与常规育秧相结合,摸索出了水稻机插塑盘水田泥浆育秧法。此法具有程序简单、操作方便、技术稳定、节约成本、一看就会、便于广大农民所掌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双膜育秧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稻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各种满足插秧机用秧的育秧方式也逐渐成熟。目前,双膜育秧技术正以它成本低、易操作,更接近传统育秧方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一、作业流程 精做秧板→放有孔地膜→铺平底土→均匀播种→盖土→封膜盖草→揭膜管理→切块移栽 二、育秧准备 1.床土:(1)取土。床土取粘土和沙土混合土,比例为1:1,用6mm细筛过筛,沙土最好在闲田和菜园中取表层土,要求无杂草、病菌少,不宜在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每亩大田按100~150kg备足。(2)培肥、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盐城市水稻机械化栽插实施面积达1411hm2。采用简易双膜育秧的占94.2%,亩成本23.5元,比软盘、硬盘育秧每亩分别降低1.5元和8.5元。机插成本比雇工栽秧每亩省5元。机插水稻比手工栽插水稻亩平均增产2%以上,节本增收比较显著。但是该技术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面较广、技术环节较多的综合性技术,需要周密安排、精心操作,否则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秧板不平整,床土不过筛,造成床土厚度无法一致,出苗不齐,无法机插。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已被广大农户接受,但育秧技术要求高。目前,常用育秧技术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工厂化育秧等。在这几种育秧方法中,营养土(床土)采集、破碎、培肥、过筛、盖土等工序繁杂,比较费工费时,不能适应大面积机插秧的需要。而淤泥软盘育秧即用大田淤(烂)泥替代营养土进行软盘育秧,操作技术简单,易于推广。淤泥软盘育秧作业步骤:秧田的选择,精做秧田,铺放软盘,淤烂泥装盘,撒播稻种,开排水沟,拱棚盖膜,秧苗管理,起盘运秧,装秧机插。  相似文献   

13.
插秧机推广的关键环节是机插秧苗的培育。为探索不同育秧农艺对机插质量影响的程度,对软盘细土育秧、双膜淤泥育秧两种育秧农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每种农艺的营养层厚度、播种量两个因素的水平对秧苗素质与机插质量的影响程度。试验表明,育秧农艺为软盘育秧、营养土厚度为2.5cm、播种量80g/盘时秧苗素质最好,机插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是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双膜育秧、软盘(硬盘)育秧方式,这两种方式需要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打孔铺膜等,操作较为繁锁,是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的重要制约瓶颈。近年来,崇阳县机插示范户在使用总结双膜育秧、软盘育秧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机插育秧模式,把常规育秧和机插育秧方式相结合,创新出了水稻机插秧盘泥浆育秧法,此法经推广应用,具有简化程序、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5.
<正>机械化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机插秧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育秧,没有标准化的秧苗,很难实现机插秧的成功,在育秧过程中,常常遇到以下问题。1.床土问题如果取土便利,建议按要求选取比较肥沃的菜园土做营养土为宜,这样有利于苗期管理、有利于机插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秧苗在大田尽快恢复。使用床土需要特别注意几点:多年使用草木灰的菜园土不能用;当年喷洒过除草剂的土质不能用;沙质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槭化育秧技术是在育秧过程中使用机械以及温度调节和自动控制等手段。将种、土、肥、水、温度、湿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项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所育出的秧苗均匀、整齐、规格统一,便于机插,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育秧阶段采用了选种、消毒、床土调酸等技术,基本上切断了病菌、杂草的传播途径,还具有省种、省肥、省秧苗的特点,且延长了水稻生长期,提高了积温,便于水稻产区实现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按移栽秧苗的土层厚度可分为无土、薄土和带土三大类.近几年推广使用较多的主要有三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机械插秧对秧苗的素质要求很高。适宜的、成本低的育秧方法有2种:一种是双膜细土育秧,另一种是双膜淤泥育秧,这种育秧方式成本低,简单方便。现谈谈早稻双膜淤泥育秧技术。一、作业流程(1)精作秧板;(2)铺放有孔地膜;(3)铺平床土;(4)均匀播种;(5)盖种;(6)封膜盖草;(7)切块;(8)机插。二、具体实施1.精做秧板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的田块作育秧田,秧田与大田的面积比约为1∶100。在播种前5天连续旋耕2遍,耙平秧田。待泥地沉实后开沟,按秧板畦宽1.5米,沟宽0.25米,沟深0.15米做平。…  相似文献   

18.
浙南双季稻产区水稻简易规格化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开始,浙江省瑞安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引进多种进口和国产的播种流水线和机动插秧机,与温州市农科院合作进行早、晚两季常规和杂交品种水稻规格化育秧配套机械插秧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浙南双季稻产区适用的水稻简易规格化育秧技术。该技术节省了购置播种流水线的资金,不受天气和电源限制,免除了工厂化育秧床土采集、运输、晒土、筛士、消毒等繁琐环节,减少了育秧后秧盘运输下田工序,大幅度降低了育秧成本,并且简单易行,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是将种、土、肥、水、温度、湿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项技术。采用这种技术育出的秧苗均匀、整齐、规格统一,可育出适合插秧机移栽的标准化地毯状秧苗.而且秧苗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育秧阶段采用了选种、消毒、床土调酸等技术基本上切断了病菌、杂草的传播途徭.还具有省种、省肥、省秧田、增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水稻基质育秧适应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稻机插育秧所用的营养土多为农民自配。农民自配营养土既难以保证合理的养分水平,又因秧盘过重,增大机械作业负荷,不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插秧技术推广。用大量非种植层黄土作育秧床土,造成了诸多问题:土地资源和植被遭到破坏,取土困难,床土质量差,春季化冻慢,不能适时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