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1例异位妊娠手术中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未发现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取得了满意效果。认为自体血回  相似文献   

2.
腹腔内出血积血回输法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以稀释回输报道较少。作者自1990年8月至1998年4月将23例腹腔内出血积血回收过滤,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输回,取得满意效果,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腹腔内出血患者共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45岁,平均33岁,出血距入院时间30min~6h。23例的原发病有单纯脾破裂8例、单纯肝破裂3例、肝脾同时破裂2例、脾破裂并四肢骨折3例,以上为车祸伤者;宫外孕破裂7例。23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其中…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0岁。入院前从2米高处跌下,身体左侧着地,随即觉气促、左侧胸痛。体查:T38.2℃,R120次,P30次,BP16/11kPa。急性痛苦病容,呼吸促,无紫绀。气管右移,右侧胸廓饱满,无骨擦感,左胸叩诊呈鼓音,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增强。未见心尖搏动,心率120次,心音弱。腹平软,无压痛,肠鸣  相似文献   

4.
异位妊娠致腹腔大出血休克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异位妊娠致腹腔大出血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2年异位妊娠致腹腔大出血休克158例的诊断、延误诊断原因和救治。结果:157例经抗休克及手术均救治成功。未及时就诊,入院时已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延误诊治是造成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育龄妇女有停经史、突然腹痛、晕厥、休克应高度怀疑异位妊娠腹腔大出血。建立快速的输液通道,及时有效抗休克,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手术止血,行自体血液回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肺肉瘤临床少见,本院曾收治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例1,男,6O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胸痛4个多月入院。查体:神情.生命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涌状胸,气管右们,左胸叩诊偏实,左肺呼吸音减弱,右胸叩诊过清音,右肺呼吸音稍粗,双肺未闻干、湿性罗青,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左侧中央型肺癌;MRI示:左侧中央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职部B超示: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拟“左侧中央型脑地”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中发现左肺肺门部有一肿块,约4cmX3cmXZCm,左侧支气管壁增厚、变硬,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体血液照射回输的放射保护作用。方法将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自体血液照射回输加放疗)和对照组(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研究组患者血疗前后IL-2,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研究组为12.1%(4/33),对照组为60.6%(20/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变化(P<0.01);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平均放疗剂量(X±SxGy)研究组为4050±822,对照组2460±609(P<0.01);研究组血疗前后IL-2,T淋巴亚群都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提高肺癌患者抗辐射的能力,低剂量辐射刺激诱发机体的适应性和免疫机能,提高正常组织对放疗的耐受量而对肿瘤组织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穿刺有气栓、气胸或血胸等危险[1~4]。腹部闭合伤并下腔静脉系统损伤时,大隐静脉输液有加重出血的可能[5]。亦有由下肢所输的血液经下腔静脉破裂口流至腹腔的报道[6]。为避免上述并发症,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途径,1990~1998年我院对44例腹部闭合伤出血休克患者施行高位头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置管抗休克,置管全部成功,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4例,其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46岁。全部病例为腹部闭合伤出血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8岁。左胸痛伴咳嗽20余天。20余天前无何诱因左胸疼痛伴咳嗽,咯白痰,偶有血丝痰,无发热盗汗。吸烟30年,冠心病11年.体查左肺呼吸音稍减弱,十指轻度杵状,余无异常发现。1986年11月17日  相似文献   

9.
水牛的血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牛的血结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血结为暗红色小体,圆形或椭圆形,公母及大小水牛均有,直径约5-12mm,分散存在,有小血管与之相连。主要分布于胸、腹腔大动脉附近、纵隔及肠系膜根部,数目不等,多者可达百余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股动脉瘤并感染的诊治。方法:对我医院近5年来所收住的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均行股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术,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后,其中l例由于病变血管未完全切除,术后残留病变的股动脉破裂出血,需再次手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其中l例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移植血管阻塞,但动脉血管造影提示股深动脉穿交通畅,患肢远端血运好,未再次手术治疗。其余7例移植的血管通畅。结论:在腹股沟区血管不洁注射毒品可引起外伤性股动脉瘤并局部感染,治疗上可采取股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术。股动脉瘤在股深动脉以下者,穿支与腺动脉网侧枝循环代偿好.即使血管移植失败,也不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4岁。因发热、四肢关节疼痛伴红肿、活动障碍8d,右胸痛、心悸气促3 d于1988年12月 8日入院。患者于8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39~40℃),双膝、右肩、右肘关节疼痛,红肿、活动障碍。无畏寒、皮疹和瘀斑。5d后全身关节和右胸疼痛,伴心悸气促、干咳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曾在当地和本院急诊科接风湿热治疗无效。发病前无咽痛、外伤和疖肿史。无关节炎病史。体检:体温38℃,呼吸42次,急重病容,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唇无紫绀,扁桃体Ⅱ°肿大,无脓点,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左偏。右下肺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无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CT征象及预测。方法:临床与CT对照观察。结果:25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CT主要表现显示肿瘤外凸(19例),肝外侵犯(15例),肿瘤中心坏死、囊变(25例),门脉癌栓(22例)。结论:肿瘤外凸和肝外受侵可作为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预测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闭合性胸外伤16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60岁以上闭合性胸外伤患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5a来收治的老年闭合性胸外伤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155例。死亡10例,出现并发症36例。死亡原因:呼吸衰竭4例,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各1例。结论:治疗有全局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老年人闭合性胸外伤患者的气管切开及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指征可相应放宽。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自体输血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同种异体输血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在术中输自体血 ,在临床的运用逐渐受到重视。我院在 1997年 5月~ 1998年12月 ,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开展自体输血技术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及分组选择围手术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6 2例 ,其中男39例 ,女 2 3例 ,年龄 6~ 45岁 ,体重 2 0~ 6 5 kg,平均 31.3kg,均于体外循环前放血。其中用自血组 5 2例 (占 83.8% ) ,用库血组 10例 (占 16 .2 % ) ,其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 14例、室间隔缺损 2 5例、风心瓣膜病 12例、法乐氏四联症 5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2岁,干部。因体检发现右胸内团块状阴影,诊断为右胸内良性肿瘤于1988年8月20日入院。患者无咳嗽、咯血或胸痛等自觉症状。既往体健,无肺结核等病史。体查:除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外,余无阳性体征发现。化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偶发房性早搏。X线胸孝H:右心隔角区团块状阴影,边缘光滑与心包及右隔面有关系,考虑为胸内良性肿瘤可能性大。于1988年8月26日手术开胸探查,术中见肿瘤在右下肺前基底段周边,为实质性肿块,切除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2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COPD并自发性气胸4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例中17.5%无明显诱因,17.5%过度用力或屏气而诱发。65.0%的病例为急性加重期发病,75.0%缓慢起病;呼吸困难或加重的病例占82.5%,胸痛55.0%.紫绀50.0%,双侧呼吸音改变不一致82.5%;闭合型42.5%,交通型12.5%,张力型45.0%;确诊率22.5%,误漏诊率77.5%.误漏诊时间6~24h;8例经多次胸穿抽气后好转,3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27例顺利拔出胸引管,2例行胸膜破口修补术,3例死亡(1例并发脓胸)。结论:COPD并自发性气胸,易造成误漏诊,应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及时处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0岁.因咳嗽、左胸痛伴低热1周收住外院,拟诊为肝癌,左侧脓胸后送我院作腹部CT检查.体检:左胸廓饱满.左肺叩诊实音、左肺听诊呼吸音消失.心界不大,心率90次,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上腹部轻度压痛.腹部未扪及包块.肝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伴气紧1个月于1990年2月3日入院.体查:半坐卧位,全身皮肤紫绀,桶状胸,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双下肺可闻散在小水泡音,心脏无异常.全身皮肤凹陷性浮肿.周围血白细胞11.38×10~9/L,中性分类0.72,电解质正常.血气分析:pH7.3,PaCO_27.2kPa,PaO_27.5kPa,BE1mEq/L、HCO_326.3mEq/L、T_(CO2)27.9mmol/L、SH24.7mEq/L.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粗紊乱,右中下肺野透亮度明显增高,见一个16.1cm×8.5cm巨大空洞,其间无肺纹理(附图见217页),左肺野透亮度略高.诊断:(1)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19.
市某厂于1963年9月11日购入一头重約三十斤的約克夏杂交母猪,次晨見自左腹壁排粪,前来站檢查。一、症状病畜体温摄氏四十点一度,呼吸每分鐘二十次,心跳每分鐘一百二十次。精神良好,营养中等,被毛稍粗,鼻嘴油潤,心、肺、腸音及可見粘膜未見異常。眼結膜潮紅。大便于硬如雀卵、土黄色,尿色微黄。左腹壁髖骨粗隆,前下方四厘米处有一长十五厘米、寬十二厘米卵圓形肿瘤(图一),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4 0岁 ,工人。因“咳嗽、咳痰发热 5d”收入我院治疗。患者于 1977年体查时发现“肺结石病” ,常伴咳嗽、咳痰 ,多为白色粘稠痰 ,间有黄脓痰 ,受凉后多发 ,抗菌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活动不受限 ,但冬春季节又有复发。 1999年 9月曾因“自发性气胸”、“肺泡微结石病”收住我院治疗。患者无烟酒等嗜好和工业粉尘接触史。家族中有两姐妹患“肺泡微结石症”。体查 :体温 37 2℃、脉搏 10 0次 /min、呼吸 2 7次 /min、血压 12 9/80mmHg。一般情况可 ,胸廓正常 ,呼吸较急促 ,两肺呼吸音粗糙但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可见杵状指 (趾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