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居民畜产品消费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和社会餐饮畜产品消费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家庭内畜产品消费均以猪肉为主,随着收入的增长,奶类消费的增长速度最快,城镇地区牛羊肉和禽肉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猪肉,而农村地区猪肉和禽肉消费的增长高于牛羊肉。收入和价格对城镇居民社会消费的影响极显著,社会餐饮畜产品消费仍以猪肉为主,随着收入的增加,牛羊肉消费的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猪肉、禽肉和禽蛋。现阶段我国应以稳定发展生猪生产为主,加快奶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消费的基本单位,大多数商品都是直接供家庭购买与消费的。即使是家庭个体成员的消费,也会受到家庭各方面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家庭特征与家庭消费行为规律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尤其是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消费角色对家庭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探讨家庭的消费行为规律,对工商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与高校信息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特点,提出必须针对消费性格、消费动机和消费需要等不同类型消费心理,提高高校信息服务质量,并指出应把握影响大学生信息消费的几个因素:群体、能力、性别与家庭。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家庭信息消费结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城市居民信息消费从元到有,不断增长,获得了巨大发展。城市居民信息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信息消费将成为人们未来消费的主流.尤其以网络为主要栽体的新兴信息消费的迅猛发展,使消费领域快速扩展,并逐渐成为人们信息消费的时尚。信息消费属于精神消费的范畴,健康的消费观念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本文通过调查家庭信息消费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信息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推行促进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农村家庭的信用卡消费也逐渐成为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以家庭金融调查的农村家庭微观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研究农村家庭的金融素养、家庭收入与信用卡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不仅会提高农村家庭持有信用卡的概率而且会提高农村家庭信用卡消费的额度;农村家庭户主的年龄越大,越少使用信用卡消费;农村家庭户主的学历越高,越倾向于持有信用卡消费;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金融素养通过提高农村家庭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家庭的信用卡持有和消费。稳健性检验也表明金融素养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持有信用卡的可能性和信用卡消费的额度。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一门学问,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人们的消费,一是生存,二是享受,三是发展和表现自己。但许多家庭,深处消费的“围城”当中,却不识消费的真谛,消费认识浅薄,消费目的简单,消费行为随意。家庭消费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钱都可以填进去。既然家庭消费存在着这样或那样贻害家庭而又令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民生活中自由时间的增加,自由时间消费日趋重要,自由时间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民自由时间消费的内容、形式、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提高农民自由时间消费质量,建立文明、健康的自由时间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以兰州市4所高校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消费是商家、家长和政府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兰州市4所高校1082名大学生整体状况的抽样调查及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提供,消费水平不高,处于温饱阶段,伙食费在消费结构中占据主要内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财能力,理性消费是主流。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学中“家庭构成”理论为基础,利用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省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不同食物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揭示了收入变量在消费中的影响程度;通过年龄虚变量的引入进一步证实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中家庭特征的作用。对于各类食物消费弹性的估计,量化了价格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对地区间的差异给予了说明,对于差异原因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基本构成单位,婚姻关系稳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而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群体的婚姻问题却表现得愈发严重,这不仅加剧了家庭贫困甚至影响下一代。基于上述社会现实,从理论上剖析了贫困对婚姻稳定的影响机制,并用来自江苏省5个精准扶贫试点县的258户年轻夫妻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对于大多数贫困家庭,虽然年轻夫妻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消费较少,降低了婚姻中的幸福感,但生活中的相互陪伴增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匮乏对婚姻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家中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成员的贫困家庭,家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照料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虽然这不会对年轻夫妻相处的时间造成太大影响,但会显著降低他们消费,从而降低婚姻幸福。主客观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贫困户的婚姻往往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未来扶贫方面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从普惠性政策向针对个体所需技能等有利于维持家庭中夫妻和子女间长期可持续关系层面入手,从物质支持转向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江西农业学报》2022,(6):162-165
以经济学中“家庭构成”理论为基础,利用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省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不同食物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揭示了收入变量在消费中的影响程度;通过年龄虚变量的引入进一步证实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中家庭特征的作用。对于各类食物消费弹性的估计,量化了价格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对地区间的差异给予了说明,对于差异原因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基于CFPS数据,研究中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始终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对消费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家庭存款对家庭消费支出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借贷、投资行为对家庭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理清其中关系,有利于建设消费型经济。利用微观数据构造家庭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分为经营、投资和筹资三类,分别与家庭日常收支、投资与借贷行为相对应,对现金流的实证结果表明借贷与投资行为都明显促进了家庭消费。在投资行为中,房地产投资对消费影响最大,金融投资影响微弱;借贷行为对消费具有带动作用,但不是体现在需求弹性最小的日常生活消费上;投资、借贷行为是通过增加家庭净资产和提升幸福感来实现对消费的拉动。  相似文献   

14.
在对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函数数理分析基础上,从中国农村家庭消费的现实出发,构建了消费与储蓄双变量的家庭效用函数,并利用线性规划推导出描述家庭消费行为的增量消费模型。最后利用湖南省农村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与检验,最终含有被解释变量滞后项的增量消费模型通过检验,印证了数理推导的正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蔬菜消费现状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峭  王克 《农业展望》2006,2(10):28-31
1 中国蔬菜消费现状   本文将蔬菜消费分为家庭消费、在外消费、加工消费和损耗四部分.目前,我国蔬菜主要加工产品有蔬菜罐头、速冻蔬菜、蔬菜汁饮料、干制品、腌制品、糖制品等.由于国内蔬菜消费主要是鲜菜消费,且蔬菜加工品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因此,在国内食用部分未考虑加工品.家庭消费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在外消费、加工消费和损耗由于没有直接数据来源,借用相关数据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绥化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所调查的用户中,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居前4位的分别为秸秆、电力、煤炭和薪柴。提出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中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服务体系滞后等主要问题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开发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等促进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合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大力拉动内需、促进农村消费的背景下,总结了耐用消费品进入农村居民家庭的3个发展阶段,即贫困一温饱阶段、温饱一小康阶段和小康一全面小康阶段,比较了耐用消费品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农户家庭之间的消费特征.由此总结出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窄幅震荡趋势、长远上升趋势、城乡趋同趋势、发展不平衡趋势、支出差距逐步缩小趋势和连续的倒“U”升级趋势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区域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有效热中商品能比例、人均标煤、人均商品能、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作为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区域划分的特征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各省、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指标值相似程度,将其划分为5类不同区域,并分析各区域的主要特点,为省级农村能源规划和区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形式,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主要以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和跨期平滑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是不完全的。无论是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还是从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收入组家庭来考察,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系数γ均介于0~1之间。此外,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程度很低,消费风险分担机制很不完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各个地区内部和不同收入组内部的风险分担系数要高于全国总体的风险分担系数,这说明我国城镇家庭在进行消费风险分担时具有显著的“本地偏好”和“阶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