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罗凯 《中国糖料》2001,(1):39-41
作者就大力建设雷州半岛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发展热带、南亚热带高效农业工作中,如何发展传统、大宗的甘蔗糖业进行了探讨:一是要在市场需求中,寻求甘蔗糖业的生存空间;二是要理顺甘蔗与其他作物、其他产业的关系;三是要有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即市场化策略、水利化策略、规范化策略、集约化策略、产业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述了广西糖业科技现状,系统分析广西糖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其中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广西糖业与国际先进糖业水平差距,提出了广西糖业科技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范志明 《广西蔗糖》2011,(4):38-41,20
本文通过糖业看金融,提出建议金融机构要抓住糖业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支持广西糖业产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了广西糖业科技现状,系统分析广西糖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其中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广西糖业与国际先进糖业水平差距,提出了广西糖业科技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糖业竞争力与糖食品安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糖业竞争力构成的分析,并与国际主要糖出口国对比,提出了提高广西糖业竞争力的措施及广西糖业做强做优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我国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对我国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雷州半岛旱地甘蔗节水灌溉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及效果,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雷州半岛旱地甘蔗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情况,高水平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与目标,是实现广西糖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高质量编制好广西糖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规划专家咨询会。文章根据与会专家的建议,对广西糖业“十三五”发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分析了今后若干年广西糖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提出广西糖业“十四五”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近3个制糖期广西糖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提出了解困的意见及对今后糖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广西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困境,据此总结广西糖业发展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巴西蔗糖产业种植、管理、贸易、政策、加工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可知,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其制糖成本低、国际竞争力强。其甘蔗病虫害防控实行:⑴重点培育和推广抗病虫甘蔗良种;⑵通过种苗检疫、脱毒和健康种苗繁育技术严防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⑶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系统;⑷生物防控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其糖厂已实行全网络自动化控制系统,蔗糖生产采用两步法生产精制糖。其蔗糖产业发展特点:重视氮高效品种的选育、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率高、采用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燃料乙醇工业发达、多种糖料蔗供应渠道、加工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甘蔗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我们可从中得到的借鉴为:重视强宿根蔗的选种计划、加速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建立完善的甘蔗病虫害防控系统、加强蔗糖高值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抗旱甘蔗品种的选育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干旱对蔗糖产业的影响,从种质创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等方面总结了云南甘蔗抗旱育种的经验及取得的成就,认为云南开展甘蔗抗旱育种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3.
雷州半岛甘蔗植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仁林 《中国糖料》2006,(4):44-45,54
分析了雷州半岛甘蔗不同植期的优缺点,提出了该蔗区不同植期所占配比的建议:以冬植蔗为主,占30%~40%,稳定宿根蔗面积40%,合理搭配春植蔗10%~15%,秋植蔗占5%;抓好夏植蔗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选育及推广应用甘蔗良种能带给蔗糖产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客观高效地筛选和评价甘蔗品种对蔗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甘蔗的多个目标性状进行经济权重模型的构建,客观评价目标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完善甘蔗育种评价体系和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依据云南省18家糖厂3个榨季的调查问卷数据和云南省多年从事甘蔗生产的农户及农场管理人员的调研反馈数据,对整个蔗糖产业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计算不同经济性状的经济权重,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构建了甘蔗11个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模型,包括3个直接目标性状(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纤维分),8个间接目标性状(茎径、有效茎、株高、蒲心、脱叶性、57号毛群、侧芽、芽突起程度);(2)基于新植产量63 t/hm 2、糖分12.5%、纤维分12.0%和甘蔗1 a新植2 a宿根生产周期总产量170.73 t/hm 2的条件下,每吨糖的总生产成本为4643.99元,蔗农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68.15%,糖厂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31.85%;当每吨甘蔗的收购价格为440元时,蔗农每吨甘蔗的收益为44.38元,当市场糖价突破每吨糖5000元时,糖厂每吨糖的收益超过356.01元;(3)基于目前人工收获生产模式条件下,甘蔗11个目标性状的绝对经济权重值为:蔗茎产量(t/hm 2)37.95元、商业糖分(%)328.44元、纤维分(%)-22.28元、茎径(cm)320元、有效茎(条/m 2)-80元、株高(cm)0元、蒲心(分级)-760元、脱叶性(分级)-320元、57号毛群(分级)-160元、侧芽(分级)-159.82元、芽突起程度(分级)-63.26元;(4)结合性状遗传增益的分析得到11目标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值,依次为商业糖分400.99元、蔗茎产量130.51元、茎径36.93元、株高0元、芽突起程度-5.22元、纤维分-8.25元、脱叶性-21.15元、侧芽-24.30元、有效茎-28.61元、毛群-30.72元、蒲心-200.04元。通过对整个蔗糖产业各个环节成本的核算,利用边际效益的方法构建的目标性状经济权重模型可为甘蔗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往每年榨季糖料蔗砍收后,在田间留下大量的蔗叶(叶梢),通常以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但近年来因污染环境已被明令禁止。如何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已成为糖料甘蔗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糖料蔗叶的营养成分,以及蔗叶还田、蔗叶作为饲料、栽培食用菌、生产木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存在问题。建议通过研究开发小型实用多用途的蔗叶粉碎机械设备,形成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蔗农提供蔗叶粉碎还田作业服务;研发推广蔗叶回收机械,扩大利用蔗叶处理加工生产规模,形成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多头并进,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以促进蔗糖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蔗农业生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甘蔗农业生态生物为研究领域从过击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扩展到以人为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介绍甘蔗农业生志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甘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五个规律,有代表性的甘蔗农业生态系统,甘蔗生志技术和甘蔗生态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新宿甘蔗进行一次性和二次性施用缓释肥4个试验,探讨了缓释肥在甘蔗生产上的缓释效果和对产量、糖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甘蔗生产上施用缓释肥具有缓释功能,能有效促进蔗茎的增粗、有效茎的增加,对产量有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2%~10%之间,同时糖分增幅在0.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合浦试点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770产量最高,分别比新台糖22号(CK1)和新台糖16号(CK2)增产18.3%和27.6%,但前期11月蔗糖分(9.8%)和平均蔗糖分(12.27%)较低。柳城03/1137比两对照分别增产9.4%和18.1%,蔗糖分13.44%,比CK1略高,比CK2略低。桂糖02/901和柳城03/182蔗茎产量比CK1略高,桂糖02/208和柳城03/296蔗茎产量比CK2高,比CK1略低,但4个品种(系)都表现早熟,前期11月蔗糖分分别为15.03%、14.36%、14.74%和13.78%,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5.52%、15.17%、15.41%和14.71%,明显高于两对照。桂糖02/833比两对照增产,但平均蔗糖分(12.16%)最低。桂糖01/122、桂糖02/133和桂糖02/1247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19.
从桂北主栽果蔗区采集表现褪绿斑点或花叶及无症状的未脱毒拔地拉、青皮果蔗、紫皮果蔗、罗汉果蔗、广东黄皮、同安果蔗及脱毒拔地拉等7个品种蔗叶样品88份,用SCBV检测引物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有2份为SCBV阳性,检出率2.3%,均为未脱毒果蔗拔地拉,其中1份叶片无明显的症状;脱毒拔地拉、青皮果蔗、紫皮果蔗、罗汉果蔗、广东黄皮、同安果蔗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桂北果蔗区存在SCBV侵染。  相似文献   

20.
研究、探讨了采用碳法制糖废异滤泥改土或直接铺放蔗地代土种植甘蔗等作物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前景。结果表明:施用碳法滤泥投入少,产值高,省肥省工,见效快,实现碳酸法制糖企业固体废异物资源化利用,有效地解决制糖工业排放的滤泥污染问题,为制糖工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迈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