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丁导生 《海洋渔业》1984,6(6):280-281
<正> 9.若发现网具不稳定,不正常,用什么方法去调整它?答:在调整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调整方法约有下列几种:(1)加长下空纲:加长了下空纲,就是加长了沉纲,可以使网具刹地,起稳定作用。一股每边可加长15~30厘米,但最多不可超过50厘米。(2)增加浮沉力比例,增加沉纲重量:增加沉降力后,可使网具稳定刹底。简便方法是在沉纲上附加铅块(一般附在袖端或网口转弯处)。(3)减低车速:有时因拖曳得太快,也会使网具不稳定,所以适当减低车速,可使沉纲刹底。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型试验的秋刀鱼舷提网纲索张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模型网绞收过程中的张力变化,以及绞网速度和下纲配重与模型网网具张力的关系,试图研究涤纶材料的模型网网具起网张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网侧纲、下纲的张力在绞网过程中随时间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绞网过程即将结束时张力达到最大值。(2)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均随绞网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随着绞网速度的提高增速加快,不同绞网速度组之间张力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绞网速度在0.12~0.36 m/s之间时,网具张力变化比较稳定;绞网速度在0.36~0.60 m/s时网具张力增加的幅度较大。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随下纲配重的增加逐渐提高,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上实测的金枪鱼围网下纲沉降及提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围网网具生产作业性能,对于研究人员设计金枪鱼围网及渔业从业人员改进捕捞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研究根据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作业时所搜集的网具数据,系统分析了网具在沉降及提升阶段,网具下纲各个部位的沉降深度、沉降速度及提升深度和提升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网具自然沉降深度从取鱼部到后网头呈依次递增趋势,最大沉降深度则呈现中部高,两端低的趋势,绞纲对于网具沉降具有显著影响;(2)网具自然沉降速度从取鱼部到后网头呈现递减趋势,下纲各个部位平均沉降速度则较为一致,维持在0.16 m·s-1左右;(3)在提升过程中,网具两端最先被提升,中部最后被提升,且网具在水下60~80 m完成包围;(4)网具下纲各个部位提升速度先缓慢上升,后快速增加,包围完成后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拖网系统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于 2020 年 1—4 月随“龙发”轮在南极 48.2 亚区(45°W~48°W, 60°S~61°S)进行海上试验, 采集了拖速、曳纲长度、曳纲张力、网具和网板深度等信息, 分析了投放和收绞曳纲的速率对拖网渔具的动态特性影响规律, 以及在稳定拖曳状态下拖速和曳纲长度与网口高度、曳纲张力、网位的关系。结果表明: (1) 放网阶段平均拖速为(2.96±0.36) kn, 收网阶段平均拖速为(1.35±0.26) kn; (2) 网具自然沉降阶段曳纲投放速率为(54.1±5.9) m/min, 起网阶段曳纲收绞速率为(47.15±7.02) m/min; (3) 随着投放速率的增大, 曳纲张力逐渐减小, 网口高度增加; 投放速率与网位下沉速率成正比; (4) 收绞速率与曳纲张力呈负相关关系, 网具上调阶段的曳纲张力要比起网阶段的曳纲张力大。随着收绞速率的增加, 网口高度增加; (5) 稳定拖曳过程中, 拖速和曳纲长度对网口高度均产生显著影响(P<0.01), 随着拖速和曳纲长度的增加, 网口高度减小; (6) 在自然沉降阶段, 当投放速率过大, 网板带动网具急速下沉, 网板会出现“超调”现象。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南极磷虾拖网网位的有效调整, 提高拖网瞄准捕捞效率, 还可为验证中层拖网性能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网具是由网片、纲绳、浮沉子装配而成。一、网片:1.网片的种类及编织方法。网片按其结构形式分为有结节网片和无结节网片两类。淡水网具大多是用有节结网片。网片结节的编结方法为活节,死节和变形节三种,见图(1)  相似文献   

6.
金枪鱼围网沉降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沿围网下纲缚扎的10只温度深度计(TDR-2050型)自动记录的23网次有效数据,对中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的下纲沉降速度、沉降深度及其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网具未达到理论沉降深度,网具中部平均沉降深度为160 m,为最大拉紧高度(311.1 m)的51.4%;(2)网具中部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为h=–0.000 2t2+0.3663 t;(3)网具各部位的沉降速度不同,取鱼部最慢,网具中部次之,后网头最快;(4)下纲各部位沉降速度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沉降速度波动幅度随深度增加按大—小—大的规则变化;(5)网具中部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3×10–7t2–7×10–4 t+0.418 9。本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海上生产提供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南极磷虾拖网的性能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一顶中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拖网进行网具优化试验,设计了调整参数为浮沉比、上下手纲(等长)和叉纲的三因子L9(34)正交实验,并在3组L/S(水平扩张比)和5级拖速下完成了135次拖曳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拖速和L/S的增加,网具阻力增加,网口高度降低;(2)流速为3 kn情况下,L/S=0.45时,对阻力(Fs)和网具功率消耗(Ps)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沉力(A)>叉纲(C)>手纲(B),对网口高度(Hs)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C,对能耗系数(Ce)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A>B,水动力性能的最优组合为A3B3C1;L/S=0.5时,对Fs、Hs和Ps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C>A>B,对Ce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最优组合为A2B3C3;L/S=0.55时,对Fs和Ps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C>A>B,对Hs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C,对Ce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最优组合为A2B3C3;(3)当L/S极低为0.2时,网口的水平扩张约为23 m,虽然此时网口高度有一定的提高,但网具的综合性能却显著下降,能耗系数增加;(4)增加沉力,适当放长手纲和叉纲可以有效提高已定型网具的性能。为确保在低拖速下达到网具的高扩张性能,应考虑改进网板性能,建议采用低拖速高扩张性网板。  相似文献   

8.
拖网渔捞事故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大小更是轻重不一。轻的导致减产,重的造成丢网、沉船、危及船员生命安全。因此,拖网生产中应加强责任心,坚持以防为主,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拖网生产中常见的渔捞事故主要有:一、网具吃泥沙现在,拖网网具虽然网目进一步扩大,但吃泥沙现象仍时有发生。通常,渔获物中含有少量的泥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若网具中拖入大量泥沙,发现不及时或不及时调整,就会导致网具大破、曳纲断裂、甚至丢网事故。(一)发生原因1、对渔场底质情况不明,盲目底拖,而渔场底质太差,如烂泥松沙底质或海底有泥堆、…  相似文献   

9.
网具形态是金枪鱼围网作业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受网线材料、沉子配重、海流等诸多因素影响。为探究放网模式和流速对金枪鱼围网网具形态的影响,本研究依照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金枪鱼原型围网,根据田内准则制作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动水槽进行模型实验。实验设置3种放网模式(顺流放网、侧流放网、背流放网),3种流速(0 cm/s、5 cm/s、8 cm/s),比较各放网模式下,流速对金枪鱼围网网具沉子纲沉降深度、纵向网衣轮廓、浮沉子纲水平包围面积和浮沉子纲水平包围形状的影响。结果显示:(1)0 cm/s流速下放网,网具沉子纲沉降深度最大(1.21 m),浮沉子纲水平包围面积最大(8.44 m2,9.89 m2),纵向网衣轮廓最佳;(2)顺流5 cm/s条件下放网,网具浮沉子纲水平包围形状最佳;(3)顺流、背流放网,网具最大沉降深度随着流速增加逐渐减小[1.21 m(0 cm/s) > 1.17 m(5 cm/s) > 1.13 m(8 cm/s),1.21 m(0 cm/s) > 1.16 m(5 cm/s) > 1.10 m(8 cm/s)],网具最大沉降深度与流速显著相关(>0.05);(5)3种放网模式下,流速与网具浮沉子纲水平初始包围面积不相关(<0.05)。综上建议,有流时为确保网具形态最佳及网具沉降深度最大,应首先采用侧流放网。  相似文献   

10.
由于拖网渔具在水中作业,水下观察比较困难,加上拖网网具主要由网线、纲索等材料构成的柔性体,它与刚体不同,在外力的怍用下,极易变形,从而影响作用力。因此,拖网网具形状及其怍用力的相互关系,直接测量或用分析方法推算都是比较困难的。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 大围缯是福建的传统渔业。发源于闽江口一带。据传包括大围缯前身的“百袋网”在内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种双船作业的有囊围网。网具由一囊两翼组成(图1),翼网很长,身囊网很短,网口高而宽大。120~150马力使用的网具、翼网长达440~560米左右,身囊网55~70米,网口伸直周长360~460米。这种网具在40~60米水深的渔场作业,上纲能浮于水面,下纲能紧贴海底。作业以围为  相似文献   

12.
桁杆拖网是南极磷虾连续泵吸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为探究桁杆拖网结构与部件对网具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在基于网口背部水平扩张相同的前提下,通过缩减网口腹部网目数,缩短下纲长度设计了3种桁杆拖网网口规格,桁杆长度为20 m,下纲长度分别为20.0 m(1号)、18.2 m(2号)、17.6 m(3号)。按照田内相似准则制作模型网,在3种沉力条件和5档流速下进行模型试验。结果显示:相同拖速与沉力条件下3号网扫海面积与1号网接近,2号网扫海面积较小。沉力对桁杆拖网的阻力、网口高度、扫海面积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对能耗系数无显著性影响,适当增大沉力可以提高网具的垂直扩张性能;拖速对网具阻力、网口高度、扫海面积和能耗系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3种网口结构的网具阻力与拖速均呈幂函数关系,指数介于0.778 4~0.859 3,阻力递增斜率变化较小。综上分析,缩短南极磷虾桁杆拖网下纲长度后有利于南极磷虾桁杆拖网垂直扩张性能提高,有利于提高网具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拖网有效扫海面积,有利于提高渔具综合捕捞效率。  相似文献   

13.
1.概述。在我国,一般拖网渔船在起网时将曳纲绞收完毕以后,上、下空纲和整个网具是拖吊在后甲板上的。而在后甲板上(近船尾处)安装了一台卷网机以后,空纲和网具就可以直接卷绕在卷网机的大滚筒上,减少了在大风浪中舷侧起吊网衣操作的危险性,既安全方便,又省时省力;缩短了后甲板的操作面积,使后甲板上没有杂乱的绳索和网具。  相似文献   

14.
<正> 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包括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沉降速度两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围网的作业渔场已逐渐由近海向外海发展,随着作业水深的递增,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在渔业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围网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与有效捕捞深度紧密相关;围网下纲的迅速沉降,能防止鱼群从下纲逃逸。  相似文献   

15.
网.抽D绳zipper line 网囊上开闭取鱼口的绳索。 手纲sweep line 网板拖网中,连接网袖和网板的纲索。其中,双手纲式中位于上面的一根称上手纲,下面的一根称下手纲。 游纲pennant 网板拖网中,连接曳纲和手纲,便于收绞手纲操作的纲索。 曳纲warp 拖曳网具的纲索。 带网纲bush rope 束U网、张网作业时,连接网具和渔船的纲索. 侧纲side rope 装在网具侧缘的纲索。 浮标绳buoyrope 连接浮标和渔具的绳索。 底环绳purse ring bridle 有环围网中,连接底环和下纲的绳索。 网头绳bridxe 单船围网作业时,连接围网翼端和带网船(或带网浮标)的绳索。 跑…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关于底曳对拖网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日本以西底曳对拖网“曳纲长度”的见解,以及渔船马力和网具大小的关系等,作一大致的说明;并将在实验水槽(宽5米×长100米×高1.5米)进行的模型网具试验时所拍摄的网具各型状的照片加以介绍说  相似文献   

17.
目前拖网渔具正在向大型化、疏目化发展,就山东沿海群众渔业大马力拖网渔船而言,网具目大已由过去的 10~20 cm增大到目前的 10~12 m。网具参数改变后,再用传统的配纲方法来进行疏目拖网配纲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而且网目越大计算越不精确。我们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总结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疏目拖网装配方法,介绍如下:1中纲配纲 见图1。 L=(n-1)·e·a,L:中纲配纲长度,n:中口门总目数,e:水平缩结系数,a:网目大小。 以前拖网网目较小,在配纲中多1目或少1目对配纲误差甚微(误差0.01%~0…  相似文献   

18.
渔业动态     
美国开发新的网具设计 美国华盛顿网具系统公司(NETS)采用一系列网袖后端和网囊选择改善了阿留申袖拖曳性能和操作特性。阿留申袖拖网就是该公司开发的突破性网具设计。 该设计综合采纳了网目袖前端和装配力纲的后端。网具系统公司已通过研制综合采纳高科技网衣材料的一系列后端和网囊选择来改善设计,从日网公司(日本渔具制造公司)进口无结节交捻(TC)两衣制作该拖网。淘汰结节就等于可以用较细的网线制作高  相似文献   

19.
丘陵、山区水库,地理环境一般较为复杂。大部分水库具有水面形状不规则,水底凹凸不平,岸边及近岸浅水地带竹、木、芦苇等植物生长繁茂,水下树桩、竹根、残墙、乱石多的特点。水库捕捞作业中网具被水中、水底杂物缠挂的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使用最广泛的刺缠网类,因其纲索细,网衣柔软,极易与其它物体缠绕,“挂网”事故在作业中更是频繁发生。由于网具材料(合成纤维)具有相当大的延伸能力,牵引时力传递效果差,水库捕捞作业的小木船吨位小,无机械动力,船上操作诸多不便,捕捞作业多在寒冷的冬季进行,下水排障颇为艰难,“挂网”事故一旦发生,其排除是较为麻烦  相似文献   

20.
当前研究网渔具在运动过程中的形状变化规律,大致是采用模型试验和实物观察两种方法。近年来随着水下观察技术的发展,实物观察在网渔具研究上正在逐步完善和使用。由于拖网网具的尺度较大,又是由网线、纲索等的柔性线而构成的柔性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后的外形容易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