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促进中国边际土地草本能源植物种植与生物质原料生产,基于京郊边际土地草本能源植物规模化种植的实践,从生产潜力、生物质品质、生物质利用潜力、生态效应等4个方面对荻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荻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的生产潜力为2.31 t/hm2,达到京郊耕地条件下的8.41%,生物质品质优良,其标准煤折算当量、沼气产量、纤维素乙醇产量分别为1.42 t/hm2、289.99 m3/hm2、0.59 t/hm2,分别达到京郊耕地条件下的8.38%、8.37%、8.15%,生态效应明显.荻在边际土地上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开发出新的环保型可再生能源是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提出在边际土地种植能源植物的可行性以及技术策略.应因地制宜地种植能源植物,对产业化能源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并进一步自主创新以充分利用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3.
4.
黄河三角洲具有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将边际性土地开发与生物质能源发展相结合,有利于该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物质能原料的高效、可持续供应。在深入分析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物能源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探讨了甜高粱、菊芋、柳枝稷和蓖麻等能源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化土地规模化种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技术、政策和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生物质能发展和边际性土地开发的几点关键建议,对当前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科学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不允许错失生物质能源减排温室气体和促进地区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天赐良机,也不能接受其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任何不良影响。本研究在总结能源植物土地利用坚持非粮和生态保护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认为大量土地撂荒、闲置和污染表明能源植物生产用地前景广阔。其次论证了我国应确立"以粮为纲、粮能并举"的土地利用方针,优化土地管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走保障粮食安全、发展能源和保护生态的多赢路线。最后确定了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土地(宜能非粮地)的定义,讨论了宜能非粮地的污染超标、撂荒闲置、低等级、未利用、多用途增值和自然系统等非粮特征,将其分为宜能非粮耕地、宜能园地、宜能林地、宜能荒草地、宜能交通运输绿化用地、宜能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宜能土地等7大类。据此建议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的非粮和宜能的相关具体指标,以确定宜能非粮地的分级、面积和分布。 相似文献
6.
能源植物菊芋品种鉴定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菊芋品种物候期及植物学性状的鉴定分析,对能源植物菊芋种质资源进行初筛,获得耐盐碱品种(系)青芋2号,庆芋2006-1,为选育耐盐碱、高产、优质的菊芋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盐碱地野生能源植物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有效利用盐碱荒地,发展适合生长的能源植物,测定了16种植物的植株含油量和8种植物的抗性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野生蓖麻含油量(13.9%)最高,其次分别是小蓟(12.5%)、萝摩(11.2%)、地锦(10.0%)、大蓟(9.27%)、续随子(9.25%)、蒲公英(7.75%)、山苦荬(7.63%)、乳浆大戟(6.57%);8种植物的抗寒性强弱为:麻疯树、野生蓖麻>乌桕>银合欢>蒲公英、山苦荬>地锦、萝摩;8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为:麻疯树、乌桕>银合欢>野生蓖麻、萝摩>地锦>山苦荬>蒲公英。综合考虑,野生蓖麻植株和种子含油量高,植株高大,抗逆性强,是有潜力的野生草本能源植物;麻疯树植株和种子含油量亦高,抗逆性最强,是有潜力的野生木本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9.
抗逆锻炼与植物的抗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在逆境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适度逆境胁迫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依据植物在逆境下的生理基础,把抗逆锻炼应用到生产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提出了在植物抗逆锻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不争粮,不争耕地,不争(食用)油、糖,充分利用边际土地"的原则下,规划了较为宏大的能源植物种植目标。但由于"三不一充分"原则过于笼统、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力以及边际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与生态风险尚未明确等原因,大面积种植能源植物,尤其是以第一代生产生物乙醇为主的能源植物,可能对农业土地利用构成压力,也可能使多用途的糖类、油料作物转而用于生物燃料生产,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农用地与农业生产。边际土地开发也可能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水质下降等问题。鉴于目前国内进行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决策者应慎重规划我国能源作物种植规模与种植布局,对于其环境效应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1.
12.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G)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的统计分析工具。采用GGE双标图对2017—2018年马铃薯多点试验中17个马铃薯参试高代品系在7个试点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7个品种(系)中,产量以0732-12最高,稳定性以0812-34、0732-12、0732-15较高,0708-12较差。7个试点中,渭源县会川镇试点的区分力最强。代表性以渭源县会川镇、通渭县华家岭、安定区青岚乡等试点表现较强,临洮县连儿湾、通渭县石川乡、岷县禾驮镇等试点较弱。 相似文献
13.
14.
高叶蛋白含量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采自江西省南昌市梅岭区和永修县云山的180种(品种)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的叶蛋白含量,其中134种植物的叶蛋白含量尚未见有报道。在测定的植物中,叶蛋白含量在20%以上的有42种,含量在10%~20%的有97种,含量在10%以下的有41种。这些植物隶属于75科。从各科植物的叶蛋白含量分析看,以桑科、藜科、蓼科、苋科、十字花科、豆科、旋花科、茄科、菊科、葫芦科、雨久花科的叶蛋白含量高的植物较为集中。 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的叶蛋白含量高,栽培植物比野生植物的叶蛋白含量高。有的栽培植物作为提取叶蛋白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景是诱入的,如:雨久花科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亩产叶蛋白可达886.9公斤。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灌木植物种类多、资源广,一些灌木植物具备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等特征,被视为无抗绿色养殖的潜在重要饲料来源.总结分析了西北干旱地区灌木植物资源现状,典型灌木植物(豆科、藜科、菊科、胡颓子科沙棘属)以及其他潜在饲用性灌木植物(小檗科、杨柳科、唇形科、蒺藜科、蔷薇科)的利用情况,以便充分挖掘不同灌木植物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寒地半干旱地区覆膜玉米降解地膜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降解地膜应用于寒地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减少环境污染,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时间对覆膜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覆膜后50~70d开始出现诱导期的降解膜不会减少覆膜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与常规地膜同样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降解后不会影响水份对玉米根系的直接补给,能够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减少残留地膜对耕地产生的环境污染。所以在寒地半干旱地区进行降解地膜栽培,降解速度较快,覆膜后50~70d开始出现诱导期裂纹的2、5号可降解地膜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近50年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的逐月气温资料,通过逐月气温趋势系数和对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贡献最大的月份的比较,深入分析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月平均气温趋势系数各站点全为正值的月份有1、2、11和12月,冬季升温对西北干旱区增暖的贡献最大。增暖幅度形成依次为南疆-河西走廊-北疆-柴达木盆地增强的趋势。对气温升高贡献最大的月份主要为12、1和2月。其中12月份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1月份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新疆,2月份站点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反映了西北干旱区近50年来气候变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与全球海温的相关特征。[方法]利用1979~2008年GPCP全球逐月降水资料和NOAAERSST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干旱区30年来降水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的相关分布特征。[结果]1979~2008年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量均呈波动增加;15°S~22°N、45°~105°E范围的印度洋海温对西北干旱区春季的降水具有持续性影响,可以作为一个预报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的稳定因子。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地区的海温偏高时,春季西北干旱区的降水有可能偏多;同时前期夏、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附近的海温若偏高,对于次年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很有利;阿拉伯海、中印度洋以及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场是影响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的关键因素。[结论]该研究为干旱区降水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