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每年冬季都有很多内陆地区的育种单位和个人利用海南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玉米种子科研、生产,不仅使新品种、新组合的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而且促进了我国玉米推广品种的更新和换代。玉米冬季在海南加代和繁殖是玉米工作者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它加快了育种进度,缩短了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业科学》1989,(11):8-11
在小麦育种中,一年多代育种是加快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长江中下游麦区,现在仍主要采用异地高山夏繁,一般能实现春性材料的一次加代,而本麦区的小麦新品种以半冬性类型为主,高山夏繁势必淘汰了本麦区可利用的生态类型,不能充分发挥加代在本地区育种中的作用。1980~1986年,我们研究了小麦绿体春化加速世代繁殖技术,目的是通过自行设计建造的小麦绿体春化室,使半冬性至强冬性小麦幼苗在本地通过春化並成苗抽穗结实,实现育种材料就地夏繁,探索较大规模加代的程序和方法,以尽快培育出适合我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抗病、优质、耐寒性较强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沈阳地区春小麦就地夏播加代研究孙淑兰,隋国民,杨廷伏,孙燕,吴禹(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所)为了尽快地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加速育种进程,目前国内外普遍开展了加代技术的研究,国外利用温室进行加代的研究较多。我国一般是采用露地加代,进行南繁北育,为进一步节省...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选育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者近一个时期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河南农业大学育种工作者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豫麦52号在高产、优质、广适和抗病的结合上获得了较大成功,本文就豫麦52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进行了介绍,旨为该品种在同类适宜麦区推广种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培育一个小麦优良品种,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来年时间,因为杂交后代必须经历一个性状分离的世代和性状稳定的过程。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更快选育出新品种,近年来不少育种单位利用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特点,在南方的昆明、庐山、井冈山等地进行夏季繁殖、异地加代,使在我国北方一年一熟的小麦也能够一年繁育二代、三代,从而大大加快了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但是每年到南方夏繁加代,需要长途跋涉,耗费较多人力物力。基于这些,我们在所处的豫西山区进行小麦夏季繁殖的试验研究,以探索在本地夏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 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杂种优势的利用——选育和应用杂交种,对于大幅度地提高玉米产量具有其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玉米制种困难、繁育系数较低,限制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育种工作者为了加速育种进程,采取南繁加代,虽可达到一年两代的目的,但亦有许多困难。若用于良种繁育,成本太高,难以采用。若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加代,亦是造价昂贵,不便推广。过去虽有人报道采用土法(温床育苗、冷处理种子等)可以进行玉米就地加代,也终因多种原因而未能推广应用。根据豫北的气象条件,自1984年以来,我们连续三年采  相似文献   

7.
<正> 按照常规育种程序,一年一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需要8—10年时间。时间长,效率低,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对品种的要求。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我们在昆明进行小麦夏繁加代以尽快育出新品种。1975年至1978年,我们共夏繁杂种一代586个组合;杂种二代10个组合;杂种三代与高代材料441个株系;不同类型品种224个(包括重复种植)。现将夏繁加代效果初步正理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8.
<正>南繁基地是新品种选育的"加速器",科研工作者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进行冬季加代繁殖和选育,使育种周期缩短1/3甚至是1/2,却长  相似文献   

9.
西藏小麦含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作物,在粮食生产中仅次于青稞占第二位。西藏小麦育种工作始于和平解放初期,小麦育种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选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西藏的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极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上提供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对目前河南省主推的21个小麦新品种进行了综合抗病性鉴定试验,以期找出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并为小麦育种单位提供抗病的育种材料、选育抗病小麦新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科研部门和种子企业纷纷加大科研育种力度,选育、推出小麦新品种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如不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就很难将新选育的优良品种迅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为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阳 《世界农业》1993,(10):13-13
英国小麦育种目标是由当地的小麦生产特点以及国内、外市场对小麦品质的要求决定的。 1.育种途径 英国的小麦育种多以品种间杂交为主,后代选择采用系谱法。杂交一般在冬季温室进行,F_1种在温室,杂交和F_1可以在一年内完成。此外,采用一粒传,在人工气候室加代种植,一年完成3代。回交在温室进行,一年2—3代,育种速度快。常规育种技术与生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密切配合。 2.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小麦育种和产量水平不断提高及品种更新换代进程加快,我国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繁殖、示范、推广及产业化研究开发也有了较大进展。但在现行体制下,我国种子市场尚不规范,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种子产业化研究开发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繁殖、评价、利用品种上存在着随意性,在新品种推广经营上存在着片面性,在调种引种上存在着盲目性,在育种和技术服务上存在着公益性,在育繁推加体系上存在着松散性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对育种家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严重影响了育种成果向农业生产的转化推广。为此,…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大多数小麦育种者把育种目标定位在高产小麦品种选育上,而对改善品质重视不够,致使普通小麦目前大量积压。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急需一批强筋小麦新品种替代原有的普通品种。河南农业大学的小麦育种工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成功选育集强筋优质、多抗、超高产于一体的小  相似文献   

15.
河南优质小麦育繁推加 (即选育、繁殖、推广、加工 )联合体是在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的指导下 ,由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小麦育种、繁种、经营、加工单位共同组建的以转化最新育种科研成果 ,加速小麦新品种 (系 )繁育、示范、推广 ,有效保护育种家权益和农民利益 ,促进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为已任的科技经济共同体。由于联合体成员单位各具优势 ,如育种家的声誉、小麦中心的技术、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繁种基地的实力、经营企业的销售网络、加工企业的市场等 ,因此 ,联合体是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联合体组建以来 ,各成员单位本着“平等自愿、…  相似文献   

16.
推进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工作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简要总结分析山东省实施“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进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认识超级小麦育种重要性和坚信超级小麦育种目标可以实现的观点。全省小麦科技工作者应团结合作,做好“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和“高值专用型”三类超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带动全省小麦生产水平实现跨越性提高,同时做好产量、品质主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和基因克隆转化研究,为培育更高产量潜力的超级小麦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小麦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总结了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团队2010年以来的科研成果及育种经验:(1)育成了11个小麦新品种(系),其中3个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河南省审定,4个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试验。育成的新品种(系)平均产量8 073.0 kg/hm2,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6.80%,最高产量潜力12 000 kg/hm2;平均株高75.4 cm,抗倒性较好,抗寒,抗条锈、叶锈病和白粉病,感纹枯病和赤霉病,落黄好;63.6%的新品种(系)携带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1、7+8,平均蛋白质含量15.46%,湿面筋含量32.4%,沉降值47.2 m L,稳定时间10.0 min,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周麦系列品种的品质得以明显改善。(2)采取常规育种+有限回交+分子标记+品质和抗病性鉴定+就地加代技术,把高产矮秆周麦育种材料与国内外优异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7Ag·7DL易位系、7OE优质亚基、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慢病性的小麦材料进行杂交组配,创制出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有所突破的优异种质资源10份。并针对周麦系列品种目前存在的遗传基础狭窄、感纹枯和赤霉病、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薄弱等问题,提出周麦系列育种工作重点应在创制新种质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常规育种+分子标记+品质测定+就地加代技术+DH技术+抗病性鉴定等育种体系,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抗倒、抗寒、抗病、耐旱、优质、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小麦新品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北当地正季播种的半冬性小麦杂交后代,利用当地11月下旬和12月的冬季低温气侯特性能通过田间自然春化。12月下旬未(或1月上旬初)起苗移栽到海南三亚进行冬繁,3月上旬末收获。三亚冬繁小麦的收获时间与西宁当地小麦播期较为吻合,在时间上为1年2代提供了保障。从青海春繁的对比试验和直播试验后期抽穗情况分析,在西宁春繁加代的半冬、冬性小麦后代材料(在42℃恒温下打破休眠)一定要在3月上中旬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利用青海西宁当地3—4月的地面低温条件通过田间自然春化。充分利用青海5—8月的光热资源,保证在8月下旬成熟(9月青海进入低温期),完成在青海西宁的第2代加代过程。试验结果证明,半冬性、冬性小麦正季播种(安徽淮北)→异地冬繁(三亚)→异地春繁(西宁)进行三地两代加代是可行的、成功的。解决了以往小麦夏繁要冷室春化和冬季加代要建温室的难题,节省了制冷和加温的成本,保证了春化的正常通过。为安徽省小麦育种加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加速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 “太空2号”小麦是由我国航天育种单位以“航天诱变育种”为途径,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高产小麦新品种。湖北省农作物良种研究所饶水佳先生从农业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协作网引进少量在我处试繁表现良好。从本地  相似文献   

20.
杨赞林  甘斌杰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6):572-574,577
论述了小麦抗( 耐) 赤霉病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育种策略及成果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