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祝新建  臧新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73-12875
根据获嘉县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和当地的耕地面积、人口密度和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等资料,利用气象材料、方法及评价指标,从暴雨、冰雹、大风等方面对致灾因子进行分析,利用ACRGIS软件插值法进行各种因子的风险区划,并建立了获嘉县的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的结构型统计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暴雨、冰雹和大风灾害发生概率高,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程度较高的地方主要分布在照镜镇、位庄乡、中和镇和徐营镇,风险程度相对较小的地方主要是城关镇、黄堤镇和亢村镇。  相似文献   

2.
刘岩  环海军 《农学学报》2023,13(9):81-87
为揭示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根据1983—2020年淄博市农业气象灾情资料和粮食产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法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淄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并对灾害发展趋势及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从发生频率排序依次为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台风、冷冻灾害,灾害比重年际差异大。(2)4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均以下降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高青、沂源受灾最重;暴雨洪涝灾害高青最为严重;大风灾害桓台和周村受灾最为严重;冰雹灾害高青受灾最为严重。(3)受灾率未来变化趋势为反持续性上升趋势;与粮食产量关联分析显示,干旱关联度最大,大风、暴雨洪涝灾害次之。未来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严峻,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8-2015年潍坊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受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等统计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EOF正交经验函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潍坊市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冰雹、暴雨洪涝、大风灾害为潍坊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占全部气象灾害的73.5%,各类灾害比重的年际变化较大。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从变化趋势看,干旱、冰雹、大风的受灾面积呈下降趋势,暴雨洪涝变化趋势不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潍坊西部与南部为农业气象灾害的重灾区。四种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不统一,干旱多发生在西部,其次是东北部;冰雹多发生在西部与南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南部;风灾多发生在北部。  相似文献   

4.
通辽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种类较多且频发,给旅游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利用通辽市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暴雨、冰雹、雷暴、大风、高温等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风多发期在3—5月,冰雹多发期在5—7月,暴雨、高温、雷暴的多发期在6—8月,灾害多发期与适宜旅游期重叠,是影响通辽市旅游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从空间分布来看,扎鲁特旗、科左中旗为暴雨多发区;巴雅尔、青龙山为冰雹、雷暴多发区;扎鲁特旗、开鲁为高温多发区;巴雅尔、开鲁为大风多发区。结合气象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旅游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对保障旅游资源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异常变化愈演愈烈,山西大同市暴雨、冰雹、大风等多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当地民众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大同市1990-2019年的气象灾害统计资料,主要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针对暴雨、冰雹、大风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防御措施,以期能够为大同市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本文以菏泽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和气象灾害灾情数据为基本资料,建立菏泽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菏泽市的气象灾害进行风险区划,以期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为菏泽市气象灾害防御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理论支持。根据菏泽市7县2区1971~2016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菏泽市的气象灾害灾情数据,对菏泽市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及发生地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考虑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结合GIS系统,得出菏泽市暴雨、高温、雷电、冰雹和大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以及菏泽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区划所使用的方法为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气象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等。研究结果表明:菏泽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程度较高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牡丹区、巨野县;风险程度相对较小的县区主要分布在成武县、单县;其它县属于中等风险区。  相似文献   

7.
汉中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汉中地区11个县(区)1971-2000年30a的逐日地面观测记录中有关气象灾害的观测资料,对汉中地区的暴雨、大暴雨、雷暴、大风、冰雹和大雾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空间分布及季节发生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地区暴雨多发区基本上位于巴山区一带,汉江谷地平川最少,大暴雨的分布规律同暴雨类似,暴雨集中发生在7-9月;年平均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部少,东、南部较多的特点,年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在佛坪,汉江谷地平川较少,雷暴主要发生在5-8月;年平均大风日数相差很大,高山、丘陵地区大风日数多于汉江谷地平川,佛坪全年均有大风灾害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夏季最少,其它县区大风灾害主要分布在夏季和春季,秋冬季最少;冰雹多发区位于佛坪和留坝,而汉江谷地平川年平均降雹日数相对较少,冰雹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一般出现在4-9月份,最多出现在5-8月份;多年平均大雾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沿汉江沿岸的平川地区,年内各月均有大雾天气发生,其中秋、冬季为大雾天气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8.
农业气象灾害研究是服务三农问题的重要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江西省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灾害、暴雨和洪涝灾害、干旱和高温灾害以及台风、大风和冰雹气象灾害。这四大类型气象灾害对江西的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危害。应对江西省存在的气象灾害减灾对策是,加强防御低温冷冻灾害对水稻的危害对策;雨后及时排水等应对暴雨和洪涝灾害;加强水利建设和管理应对干旱和高温灾害;做好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应对台风、大风和冰雹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2010年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各种气象灾害数据,系统地分析出近30年丝绸之路沿线东段、中段、西段城市各种气象灾害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东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高温、大风天气,中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沙尘暴天气,西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高温、冰雹、沙尘暴、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1~2010年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各种气象灾害数据,系统地分析出近30年丝绸之路沿线东段、中段、西段城市各种气象灾害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东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高温、大风天气,中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沙尘暴天气,西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高温、冰雹、沙尘暴、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11.
东乡族自治县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30年来东乡县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是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其次是冰雹、寒潮、霜冻、雷电、大风;暴雨洪涝是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同时提出相关防御对策,为东乡县的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及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1981~2010年皋兰县各乡镇气象灾害(干旱、沙尘暴、暴雨洪涝和冰雹)数据,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利用GIS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对灾害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黑石和西岔处于干旱、沙尘暴和冰雹灾害的高风险区;九合和什川为暴雨洪涝高风险区,干旱、沙尘暴和冰雹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3.
影响双阳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雷暴、冰雹等。利用1959—2015年气象资料,统计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的时间变化特征,总结发生规律,对各气象灾害的强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及形成机理,并结合双阳区孕灾环境,分析气象灾害危险性等级的分布特征,为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灾害性天气统计数据,对海北藏族自治州2009—2018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海北地区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依次是冰雹、暴雨和大风;汛期(5—9月)是灾害性天气的高发期,同时也是气象灾害的集中期;近年来大风天气呈减弱趋势,而冰雹、暴雨天气呈现波动的趋势;刚察地区是3种灾害性天气的高发区,气象灾害却主要集中出现在门源地区;近年来海北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都呈增长趋势,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冰雹灾害对海北地区影响最大,其次是暴雨洪涝灾害;2016年是海北地区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年份。  相似文献   

15.
喀什地区近30年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喀什地区近30a新整编资料,简析了近30a内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程度,对沙尘(包括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高温、冰雹、暴雨等引发的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以指导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烟叶是湖北省郧西县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利用1981-2010年郧西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对郧西县气温、降水量、日照、无霜期等气候条件,及干旱、暴雨、低温、连阴雨、大风和冰雹等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发现郧西县气候条件总体适宜烟叶种植,但仍受易受干旱、暴雨、低温、连阴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影响。提出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烟叶病虫害预报等气象服务,为烟叶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利用鄂托克旗1970-2011年40余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记录中有关气象灾害的观测资料,对鄂托克旗的干旱、寒潮、冰雹、大风、沙尘暴、暴雨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发生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鄂托克旗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试图揭示鄂托克旗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佛坪县2002—2011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主要气象灾害等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阐述了21世纪初10年(即佛坪县气象局迁站后10年)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类型,结果表明:佛坪县年平均气温为13.0℃;年平均降水量为939.4 mm,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相差466.4 mm。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要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492.2 h;2002要2011年佛坪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冰雹、大风、雷暴、高温和霜冻,其中暴雨、冰雹、大风3种灾害性天气在2007年后呈现增多趋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利,对该县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5—2019年贵州省气象灾情直报的灾情数据,分析贵州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洪涝、冰雹、干旱、大风是贵州省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别,出现次数多,死亡人数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西中南部40个气象站1959—2018年的常规观测资料,参考烟叶全生育期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江西烟叶种植气象灾害危险性特征进行分析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影响江西中南部烟叶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按权重大小依次为暴雨、冰雹、连阴雨、低温冰冻和高温热害,其中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东部高、西部低;冰雹危险性分布西北高、东南低;连阴雨危险性西部高于东部,且内部呈现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低温冰冻和高温热害危险性北部高于南部,东西分布比较均匀。综合来看,江西烟叶种植区气象灾害危险性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抚州和吉安两市北部的部分地区。本研究区划结果可为江西烟叶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小气象灾害对烟叶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