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农业机械的推广是否能够减少收获损失,本研究基于2016年中国20个省市1 032户农户水稻产后收获损失调研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农业机械的使用对水稻产后收获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水稻的产后收割、脱粒、田间运输和清粮的总损失率为3.92%;2)不同环节的机械减损效果不同。在收获环节使用联合收割机可以降低农户的水稻损失率。在田间运输环节使用机械可以降低水稻的产后收获损失率。在清粮环节使用机械会加大水稻的产后收获损失率;3)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降低联合收获中水稻收获损失率较低的农户损失率,同时也会降低分段收获中水稻收获损失率较高的农户损失率。  相似文献   

2.
收获时期对西南地区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获时期难以确定是西南地区套作大豆生产面临主要问题之一。为研究收获时期对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和产量影响,以南豆25为材料,测定75%豆荚变黄至豆荚明显炸裂时期机械收获效果、植株不同部位水分含量、机械收获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收获时期延后,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先减后增,破碎率、含杂率逐渐减少。收获质量指标损失率、破碎率受收获时期影响较大,而含杂率受其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变幅为2.06%~5.59%,破碎率变幅较大为0.97%~42.92%,含杂率变幅较小为0.43%~3.46%。损失率分为脱粒清选损失率和割台损失率。脱粒清选损失率随收获时期推迟逐渐减少,为过早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8.26%~96.47%;而割台损失率随收获时期延后逐渐增加,为过晚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5.71%~95.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损失率与荚皮含水率、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建立损失率、破碎率与植株水分含量之间模型,大豆机械化收获条件应为荚皮含水率12.70%~19.57%,籽粒含水率小于25.55%,百粒重、机械收获产量较高,机收效果符合大豆机械化收获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甘薯收获环节损失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测算甘薯收获环节损失率,探索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减少甘薯收获损失提出相应建议。【方法】本文采用实地测量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四川和河南两地对我国甘薯收获环节的损失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237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影响甘薯收获环节损失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全国甘薯手工收获损失率为2.28%,机械收获损失率为4.94%,综合损失率为2.97%,而农户估计手工收获损失率为4.7%。综合实验、问卷以及实证结果,可以发现,甘薯品种、收获机型、收获方式、收获时机、土壤类型、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虫害程度、收获后是否赶种下一季、是否间种套作都会对甘薯收获损失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本文建议农户应根据不同品种和地形,调整作业深度,选择合适的机型,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向农户普及减少甘薯收获损失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鲁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筛选。选用在当地推广潜力较大,比对照郑单958增产且田间表现优良的品种。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选用7个品种,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选用8个品种。对这些品种的倒伏率、倒折率以及样点的落穗损失进行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6.3%,士海718、五岳78、士海928、登海605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5.9%,伟科702、登海3737、圣瑞999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随着倒伏率、倒折率的变化,机械收获损失率也明显发生相应的变化趋势,说明倒伏率、倒折率是影响机械收获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种植密度会对品种的倒伏率和倒折率造成影响,因而会影响机械化收获的落穗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马铃薯收获损失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在广东、内蒙古和甘肃3省共11个地块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试不同收获方式、地块和品种下的马铃薯收获损失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机械化收获尽管效率高,但由于机械适用性方面的限制,收获损失率也高;地形尤其是土壤条件对马铃薯机械收获损失有很大影响,在其他收获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洼地、土壤有板结地块中的机械收获损失率明显高于平地;品种主要对马铃薯机械收获的损失有直接影响,块茎体形大、生长深、结薯不集中的马铃薯品种,机械收获的损失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收获是夏大豆生产发展的必然。本文分析了夏大豆机械化收获损失率高的原因,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夏大豆机械化收获降低损失率的作业要点,以期为提高机械收获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业》2014,(21):27-27
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和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4LZD-2.0大豆联合收获机,配置大豆低割装置,对地面适应性好,损失率低,受到大豆种植大户的一致好评。长期以来,在我国大豆收获主要采用稻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据田间测量表明,由于机器参数、部件结构不适合收获大豆等原因造成的收获损失高达10%。自2013年起,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成功设计试制出了4LZD-2.0大豆联合收获机,在普通稻麦联合收获机基础上,设计了适合于大豆收获的低割装置,保证割台随地面仿行,对割台参数进行优化,减少割台损失。对脱粒清选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减少破损率。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机能实现大豆低创要求,损失率小,破碎率低。  相似文献   

8.
临夏州春油菜主要种植在高寒阴湿的和政县、积石山县、临夏县、康乐县。收获环节是整个春油菜生产过程中最复杂、最耗时也是用工量最大的环节,机械收获损失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种植效益。本研究以陇油杂2号作为指示品种,分析不同时期机收损失率。结果表明:陇油杂2号90%成熟期机收产量为3 135.4 kg/hm2,较80%蜡熟期、95%完熟期分别增收9.6%、5.2%;机收损失率3.0%,较80%蜡熟期、95%完熟期机收损失率分别降低2.0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本研究得出陇油杂2号适宜机械收获最佳时期是90%成熟期,为机械化收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获机械谷粒损失过程的研究,以单片机为主体对收获机械谷粒损失信号进行监测,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硬软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谷粒损失监视仪可人为地使谷粒亩损失率降低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0.
谷粒损失监视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获机械谷粒损失过程的研究,以单片机为主体对收获机械谷粒损失信号进行监视,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硬软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谷粒损失监视仪可人为地使谷亩损失率降低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1.
栽培方式对油菜中双11生长及收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机械化生产是油菜生产发展的方向,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是主要的技术环节.研究采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双11,比较了育苗移栽和机械直播栽培方式下油菜的生物学特性及机械收获性能.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油菜主根长,单株生长势稍弱,群体产量高,比育苗移栽油菜生育期缩短22d.机械化一次性收获总损失率比育苗移栽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低8....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轻大豆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采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机收大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夏)播大豆品种机损率和破碎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不断升高,而籽粒含水量随着收获期的延迟不断下降;完熟期春(夏)播大豆品种籽粒平均含水量最低(19.15%),完熟初期籽粒平均含水量适中(21.85%),黄熟期籽粒平均含水量最高(32.8%);2种联合收割机经过调试后均能完成大豆机收工作,久保田联合收割机的机收大豆损失率和破碎率较低,说明久保田大豆联合收割机能较好地控制破碎率和损失率;完熟初期籽粒含水量适中、破碎率和损失率较低,为大豆机械化收获适宜期。  相似文献   

13.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 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黑龙江省玉米机械收获水平,通过对黑龙江省三大生态类型区域的新型经营主体关于玉米机械收获相关调研与实地考察,摸清现阶段黑龙江省玉米机收发展方向与趋势,指出现阶段黑龙江省机械收获方式是收穗与收粒并存,计算得出机械收获籽粒损失率在2%~12%,机收果穗的损失率在2%~9%,还有减损空间,最后提出籽粒直收比例将持续上升的展望和玉米机械收获减损模式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机械收割技术是采用机械化手段收获大豆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通常分为联合收获和分段(割晒)收获两种方法。前种收获法须采用联合收获机作业,具有作业效率高,损失率小,机具成本高、利用率低,作业地块要求较大的清种大豆田作业,一般需加  相似文献   

16.
周文  谭蕊  左峰  吴滴 《湖南农业》2024,(2):32-33
<正>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水稻机械化收获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水稻机械收获损失的情况,提高机械收获效率,降低损失,受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委托,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开展了2023年长沙市水稻机械收获损失监测调查工作,综合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4个县(市、区)以及长沙市本级水稻机械收获损失上报材料及数据,总结出长沙市水稻机械收获平均损失率等相关监测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15N示踪法和差减法结合,对浙江嘉兴市3种氮素水平菜田-菜稻轮作田、低龄保护地(3 a)和高龄保护地(10 a)的氮肥利用、损失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随着土壤氮素水平的增加油菜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但干重先增加后降低,油菜含氮量随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和氮肥的施用量呈增加趋势。根据差减法计算的氮肥利用率随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相反损失呈明显增加趋势。差减法氮肥利用率为2.3%~14.3%,损失率为23.9%~71.8%。示踪法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为14.6%~29.4%。示踪法损失率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呈明显增加趋势,为34.5%~61.0%。示踪法和差减法总体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河北省辛集、宁晋和清苑3个小麦主产县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小麦收获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收获损失率的均值为3.696%,高于西方国家3%的粮食产后损失率。小麦品种、适时收获、收获期间的正常天气状况、精细的收获作业和较好的粮食损失认知等对小麦收获损失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土地细碎化和严重的虫害程度等对小麦收获损失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此,提出减少河北省小麦收获损失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力菜地氮肥去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5N示踪法和差减法结合,对浙江嘉兴市3种氮素水平菜田-菜稻轮作田、低龄保护地(3 a)和高龄保护地(10 a)的氮肥利用、损失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随着土壤氮素水平的增加油菜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但干重先增加后降低,油菜含氮量随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和氮肥的施用量呈增加趋势。根据差减法计算的氮肥利用率随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相反损失呈明显增加趋势。差减法氮肥利用率为2.3%~14.3%,损失率为23.9%~71.8%。示踪法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为14.6%~29.4%。示踪法损失率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呈明显增加趋势,为34.5%~61.0%。示踪法和差减法总体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验农场利用东风联合收割机收获大豆进展顺利.这为广大夏播大豆种植区利用机械进行收获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推动大豆生产上新台阶具有现实意义.为了大面积推广机械化收获技术,减少收获损失,现就夏播大豆机械化收获中遇到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