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构建人本导向下的区域产城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008—2017年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长三角大部分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并不均衡,其中省会城市发展速度快、水平高;而安徽省绝大部分城市普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良性发展体系尚未形成。各城市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产、城、人三者的关系,以实现产城融合水平的提升。同时,城市间可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村产业与农村的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农村产城融合评价模型,通过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广西7家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产城融合度。结果表明:6家示范园产城融合度已达到较高水平,1家示范园产城融合度处于中等水平;产业链、绿色GDP以及农业产值增量3个指标对农村产城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产城融合度等级较高的示范园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最后,提出了农村产城融合规划策略,并首次提出了村域尺度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乡村田园微城市"的规划构想,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村产业与农村的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农村产城融合评价模型,通过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广西7家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产城融合度。结果表明:6家示范园产城融合度已达到较高水平,1家示范园产城融合度处于中等水平;产业链、绿色GDP以及农业产值增量3个指标对农村产城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产城融合度等级较高的示范园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最后,提出了农村产城融合规划策略,并首次提出了村域尺度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乡村田园微城市"的规划构想,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产城融合是世界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在产城互动过程中,园区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其绿地表现出一系列区别于传统工业绿地和城市一般地区绿地的特征,包括功能需求、分类构成和布局结构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实地调查得出,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绿地的服务对象由生产转向从业人员,功能需求由防护转为游憩;绿地构成上,防护绿地占比逐渐降低,公园绿地的比例逐步增加;布局结构方面,总体布局方式是"外防护,内游憩",附属绿地布局组团化,呈现出由专有性向公共性的转变趋势。绿地特征的研究将为园区绿地进一步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推进涪陵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城融合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主要相对于产城分离而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战略思路.产城融合本质上是从功能主义回归人本主义,关键点是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核心上是居住人群与就业人群的结构匹配.就涪陵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涪陵产城融合应走“一体、两翼、三引擎、四共同、五支撑”的发展路径.为此,应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强抓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狠抓产城融合,彰显新型城镇化特色和加强产学研政策协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扩展速度、强度指数,各街道、镇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增量变化情况,实现对沙坪坝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度、扩展时间、空间特征分析,揭示了建设用地扩展规律。结果表明:沙坪坝区各街道、镇2006年~2012年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明显,沙坪坝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逐渐提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沙坪坝区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持续快速扩展,"三园一城"建设使增长速度和强度存在年际差异,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性明显;政策导向性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西部新城"成为经济发展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将开发区分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根据《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山西省分为4个一级经济区,分别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和晋南经济区。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晋东南经济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晋东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在指标层面,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但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整体以工业用地率为核心障碍因子和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为主要障碍因子;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分别以综合容积率为核心障碍因子和综合地均税收为主要障碍因子。在准则层面,各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集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3,(32):20-21
有些观点认为,"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在此类观点中,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互动。核心在于产业、城市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和定位,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导致  相似文献   

9.
2000—2018年长三角中心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获取5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趋势分析、点密度及热点分析等方法,研究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中心区的土地利用转移的碳排放强度及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9年间长三角土地利用转移空间上,北部及沿海地区变化以建设用地转入为主,西南部以林地、草地转入为主,耕地转入量集中在西北地区,且原地保持率逐渐变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耕地具有较高的碳排放强度,林地具有较强的碳吸收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分布方向具有集聚向内陆转移,空间发展"东—西"方向扩张强度大于"南—北"的特征;空间分布具有"南高北低性""南部分散性"两个时空特征。总体来看,碳汇与碳源用地的结构调整,是实现碳平衡及碳峰值的有效手段;城市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强度的集中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应保持较高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以降低碳排放强度集中度;受辐射较为明显的地区,应控制新增碳源用地,挖掘潜在碳汇用地,实现区域内的碳平衡;生态资源良好、碳汇用地规模较大的地区,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在保证碳汇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29-230
全国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即新常态,以往追求规模、追求速度、粗放的城市建设方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理念,产城融合建设正是解决当前城市建设问题的关键。长沙市在此大背景下进行产城融合建设,有改善空间发展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产城融合建设的一些成果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给出了长沙进行产城融合建设可借鉴的模式,希望为其制定措施和出台政策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江西省产业地产发展概况,以"钻石理论"为思路,通过与国内其他产业地产的比较和同业竞争分析,从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表现、政府与机遇六个方面对江西省产业地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提高江西省产业地产的竞争力的发展对策,提出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抓住时代机遇,产城融合发展、实施产业整合和招商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顾及企业运作特点较少,难以从企业运作层次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和实施运作提供依据及有效指导等问题,分析了进入产业升级经营转型时期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运作特点,以此为主线和评价基础,梯次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评价中投资机会分析、投资决策分析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分析与实施的预评估等主要相关评价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从企业层次提出并建立了项目可行性评价的企业运作分析模型(框图)。论证结果表明,应用该分析模型可以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土地使用权投标竞标进行开发项目储备、已储备和在建开发项目投资及融资决策的可行性评价提供指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项目开发可行性评价模式仅从项目角度进行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詹琳  蒋和平 《农业展望》2014,(12):27-32
江浙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立足于产业引导与园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基于江苏与浙江两省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实地考察结果,归纳了江浙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按照现代农业内部的经营组织形式,以及政府与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总结了"浙江模式""苏南模式"与"苏北模式"3种典型经验,剖析了两地现代农业在经营主体类型和体制、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及金融上存在的4类主要问题,并提出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财政扶持方式、推进现代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有效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去构建企业、村集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从而可持续性扩大农业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以有农公司为例,聚焦连接土地之上的人及其活动,探索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策略。研究发现:优化乡村振兴机制应探索土地之外的因素,而商业模式设计就是一个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可应用于乡村振兴的商业模式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迭代创新的过程;面向乡村振兴的商业模式调整优化方向在于调动企业、村集体与农户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建院10年来,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创先争优,取得了辉煌业绩,形成了浓厚和谐向上的发展氛围。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式发展、师资队伍从数量到质量不断壮大、科学研究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和谐向上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十二五"时期,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基础上,确立了"深化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建设高水平学科群"的未来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对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奶牛养殖小区的饲养经营模式及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奶牛小区建设给奶牛群带来的主要变化。通过分析不同模式奶牛小区生产经营状况,确定适合该地区奶牛业发展的奶牛小区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成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策略。已有研究探讨了营商环境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但对相关要素如协同作用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杂机制,仍有待深入分析。采取组态视角,结合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营商环境条件,采用fs-QCA方法,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数据,深入探究营商环境各要素的组态配置如何共同促进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首先,营商环境的多个要素通过协同联动形成了多样化的组态配置模式,这些模式均能实现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尽管长三角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在推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路径上存在明显差异,但这些差异化的路径都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不仅为优化营商环境进而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不同类型城市制定符合其自身特征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8.
商务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同观光休闲旅游一起,共同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意识到及未来市场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其他商务旅游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各地区特点和资源来发展商务旅游产业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北京朝阳区为例,根据商务旅游市场的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发展商务旅游产业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s and advantages of mile city"s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five aspects: natural resourc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rength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green agricultur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increasing support capacity of gre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 The path to develop green agriculture in mile city is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ing green organic agriculture, cultivating and expand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deep integr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gree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