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芸苔素内酯在玉米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芸苔素内酯处理玉米,可使玉米根系发达,长势旺盛,增强抗病虫性,提高结实率。其产量比对照增加13%左右,玉米籽粒中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增加25%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常规低密度种植的"金科25"夏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苗期和喇叭口期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处理对低密度种植下玉米植株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浓度为50 mg/kg时,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构成因素行粒数、果穗风干重、籽粒风干重、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其中产量比不施用芸苔素内酯的对照增加了17.98%,为低密度下通过提高单株产量来提高群体产量提供了基础;芸苔素内酯处理对玉米植株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等抗倒伏指标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为芸苔素内酯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丙酰芸苔素内酯(爱增美)在小麦开花前、后喷施,对小麦的千粒重、单穗粒数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增加作用。当使用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爱增美)水剂3000倍液在小麦开花前、后各喷施1次时,增产效果最好,增产幅度可以达10%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6.5~9.6,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茶叶生长的旺盛季节,施用0.0016%丙酰芸苔素内酯AS(Propionyl brassinolide)2次,能明显促进茶叶的生长、茶叶产量增加5.43%~20.52%,且在试验试验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增产越显著.经室内生化分析,与清水对照相比,0.0016%丙酰芸苔素内酯AS能影响茶叶中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等形成,降低酚氨比,从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5.
芸苔素内酯     
《农技服务》2009,26(3):17-17
<正>芸苔素内酯,英文通用名brassinolide,中文别名:益丰素、天丰素、油菜素内酯、农梨利;曾用商品名:硕丰481,芸薹素内酯,云大120,皇嘉芸薹素等。化学名:2a,3a,22s,23s-四羟基-24R-乙基-β-高-7-氧杂-5a-胆甾-6-酮。农药类别: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类别:激素类。芸苔素内酯外观为白色结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春在安溪县进行了0.01%芸苔素内酯乳油对毛蟹春茶生长、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01%芸苔素内酯乳油1250倍调节茶叶生长、增加产量、增长芽梢的效果最好,茶叶中的粗纤维含量最低,茶多酚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乙草胺在用药量过大或施药后如遇强降雨很容易造成玉米药害,造成减产。为减轻或降低乙草胺造成药害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室内用0.1%芸苔素内酯和叶面王肥料混用进行缓解乙草胺对玉米药害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中,不同的处理用药后对乙草胺药害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中以叶面肥200g/667m2+0.1%芸苔素内酯0.01mg/kg缓解效果最好,11d后,株高比,根长比,鲜重比,分别为65.84%,70.38%,71.43%,远远好于药剂对照的值36.42%,30.16%,40.90%,死亡率为18%,低于药剂对照的死亡率38%。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明确了氨基寡糖素和芸苔素内酯对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萌动前期,叶面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250倍液和0.01% 24-表芸·三表芸水剂5 000倍液对茶树枝条生长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早期鲜叶重,使茶叶早采摘早上市,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芸苔素内酯水溶液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表明芸苔素内酯水溶液对调节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良土培法,研究防腐剂胁迫下玉米幼苗对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处理的响应,探索外源芸苔素内酯缓解防腐剂对玉米胁迫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10.0 g/L复合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质量比为2∶3)显著抑制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玉米出苗延迟,植株矮化,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降低,膜过氧化加剧;适宜浓度芸苔素内酯处理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性,缓解复合防腐剂的胁迫,且以质量浓度0.12 mg/L芸苔素内酯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居世界首位,化学农药在保障粮食产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和危害。总结了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和水体)、农作物和环境生物的污染特征,分析了化学农药使用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从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监管能力、推广使用技术和研发环境修复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农药环境污染防控管理的对策建议,期望为我国农药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pH值条件及不同营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病菌菌丝生长量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PDA+VB1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其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最大;②菌丝在30 ℃下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病菌孢子在25 ℃下萌发速度最快;③病菌菌丝在pH值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3.
任春梅  杨柳  缪倩  陆芳  顾雪  程兆榜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454-2460
[目的]明确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玉米抗病品种选育及其田间合理布局提供指导,也为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个市(县)的疑似小斑病玉米叶片进行单孢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基于rDNA-ITS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选用8个自交系玉米品种(Mo17、B73、丹340、罗31、掖478、齐319、昌7-2和掖107),采用喷雾接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分别从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地各分离到1株菌株,依次标记为DT、RD、FX和DH,形态学观察发现分离菌株存在类似于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以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550 bp左右的预期片段,测序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小斑病菌多个分离株序列的同源性达97%;结合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的江苏分离株.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分离株(DT)独立一枝,说明其来源较特殊.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来自东台的菌株(DT)致病力最强;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菌株上的抗感性差异较大,对玉米小斑病表现为抗病的有齐319和Mo17.[结论]可选用东台菌株(DT)作为江苏省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筛选的接种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可挖掘齐319和Mo17的抗病基因,为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4.
9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筛选有效控制玉米小斑病的药剂,在实验室内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观测杀菌剂扑海因、百菌清、速克灵、烯唑醇、新万生、多菌灵、腈菌净、春雷霉素、甲基托布津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扑海因、百菌清、速克灵对玉米小斑病菌的菌落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新万生、腈菌净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有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5种杀菌剂防治甜玉米小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甜玉米小斑病的毒力,筛选出7.5%欧宝、22.5%扑海因、43%好力克、25%敌力脱和70%甲基托布津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5%欧宝田间相对防效最好,平均防治效果为83.0%;其次是好力克,平均防效68.3%;70%甲基托布津和敌力脱防治效果较差.7.5%欧宝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8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orafall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小斑菌的毒力,得到8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的EC。值。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中烯唑醇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其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和相应EC50值分别为0.883和1.8858E+1。其次是速克灵和百菌清,它们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和相应EC50值分别为0.996、0.974和9.1643E+1、9.2918E+1春雷霉素、腈菌净、甲基托布津、新万生对玉米小斑菌的毒力较差。筛选出的3种强毒力杀菌剂混配试验结果为:速克灵与烯唑醇2:8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1.2,百菌清与烯唑醇6:4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1.6,速克灵与百菌清2:8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2.它们均为混配试验组合中对玉米小斑病菌增效比最大的增效组合。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玉米叶片以提高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与植物抗病性呈正相关,从而说明低浓度T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从河南省4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140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有T、C、S、O等4种生理小种,但各小种在地区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O小种是河南省各玉米产区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且在豫南分布最广泛,其次是C小种和S小种,T小种的比例最小。O小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强致病力菌株的出现频率较弱致病力菌株高,强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弱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  相似文献   

19.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新型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国芳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56-57,98
介绍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综述了新型农药的研究应用情况,并对新型农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3.1±8.7)mm2,差异极显著。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经0~96 h的动态检测,以1∶50的处理效果为最好,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64.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41.2%,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29.7%。从而说明低浓度培养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