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初始体重为(118.42±4.38)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研究越冬对黄鳝机体生化组成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越冬前相比,1)越冬后黄鳝全鱼、肝脏和肌肉组成显著改变,越冬后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鱼体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和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2)越冬后黄鳝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氨基酸发生显著改变,越冬导致黄鳝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黄鳝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越冬对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越冬期间黄鳝营养物质消耗以肝糖原和鱼体脂肪为主,越冬后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
三角鲂与团头鲂鱼体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角鲂与团头鲂鱼体常规养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角鲂肥满度极显著低于团头鲂(P<0.01),去内脏比显著高于团头鲂(P<0.05),比肝与肠脂比两指标极显著低于团头鲂(P<0.01);三角鲂肌肉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团头鲂(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团头鲂(P<0.05);三角鲂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团头鲂肌肉中含量,但两者之间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三角鲂肌肉含高不饱和脂肪酸量较多,其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比值明显高于团头鲂;三角鲂肌肉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与团头鲂肌肉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Cyprinidae)生殖洄游过程中能量代谢和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对比了捕于达里湖和贡格尔河的瓦氏雅罗鱼血清生化参数、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含量、肝脏组织中转氨酶和己糖激酶活性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中消化酶活性的差异;并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转入贡格尔河河水中 24 h 后其血清生化参数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相比,洄游到贡格尔河中后雅罗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变化;肝糖原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变化;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和己糖激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肝脏和肠道组织中纤维素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将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转入河水中 24 h 后,其血清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未见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洄游过程中以肝糖原的形式为其生殖活动储备能量;肝脏和肠道组织中消化酶活性的升高可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初始体重为(3.86±0.23)g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试验对象,研究蚯蚓(Eisenia foetida)粉替代鱼粉对其生长、肌肉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以0代替鱼粉为对照组,用蚯蚓粉替代25%、50%、75%、100%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饲料,在网箱中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蚯蚓粉替代鱼粉对大鳞副泥鳅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饲料系数、增重率升高(P0.05),肥满度、肝体比降低(P0.05)。各组间脾体比、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75%和100%替代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替代组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蚯蚓粉水平的上升,鱼体肌肉蛋白质的精氨酸、胱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升高(P0.05),脯氨酸、组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代替水平的上升,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继续上升,肝胰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溶菌酶活力下降,肝胰脏丙二醛含量、碱性磷酸酶活力、攻毒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各组间的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蚯蚓粉可部分替代(22%)饲料鱼粉而不影响大鳞副泥鳅的生长和存活,且能提高鱼体肌肉成分,有效预防肝胰脏损伤和过氧化,但显著降低了鱼类免疫性能(P0.05)。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条件养殖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ongpu mirror)在越冬前后的生长过程,比较实验鱼在125 d(越冬前)、170 d(结冰初期)及325 d(越冬后)的形态、组织结构及生化组成变化,并探讨越冬后鱼体主要供能物质含量与越冬体重损失的关系。结果显示,鲤325 d的体重(BW)、肥满度(CF)、脏体指数(VSI)、肝体指数(HSI)和肠体指数(ISI)均显著低于125 d(P0.05);与125 d相比,325 d时的肝和前肠组织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肝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界限模糊,糖原和脂滴丢失。前肠直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下降(P0.05),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减少,纹状缘萎缩;鲤内脏脂肪和肝糖原含量在越冬期各测定时段均显著下降(P0.05),肌肉和全鱼蛋白质含量仅在冰下阶段(170~325 d)下降明显(P0.05)。越冬后肌肉蛋白质含量与体重损失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但内脏脂肪含量与越冬体重损失率无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越冬导致鲤体重相关的形体指标显著变化;越冬长期饥饿引起了肝和前肠组织退化;越冬期间鲤贮能物质的消耗存在阶段性,在结冰前阶段(125~170 d),能量来源以肝糖原和脂肪为主。在冰下阶段(170~325 d),肝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共同参与能量代谢。越冬后肌肉蛋白质含量可作为衡量越冬期体重损失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雄蟹蜕壳前后肌肉及肝胰腺营养变化,分别对蜕壳前、中、后期的拟穴青蟹雄蟹肌肉(分别记为MB、MD和MA)及肝胰腺(分别记为HB、HD和HA)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肌肉水分蜕壳后显著高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0.05),肌肉粗蛋白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中(P0.05),蜕壳前和蜕壳中肌肉水分和粗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0.05),肌肉灰分蜕壳中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后(P0.05)。肝胰腺水分蜕壳中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后(P0.05),肝胰腺粗蛋白含量为:蜕壳前蜕壳后蜕壳中(P0.05),肝胰腺粗脂肪含量为:蜕壳中蜕壳后蜕壳前(P0.05),肝胰腺灰分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0.05)。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为:蜕壳中蜕壳前蜕壳后(P0.05),肝胰腺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蜕壳前显著高于蜕壳中和蜕壳后(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肌肉和肝胰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多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Met+Cys),肌肉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多为缬氨酸(Val),肝胰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多为异亮氨酸(Ile),蜕壳前、中、后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6.43、59.00、54.82,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其中蜕壳中肌肉氨基酸指数最高;蜕壳前、中、后肝胰腺必需氨基酸指数较低,分别为29.90、19.59、23.26,其中蜕壳前肝胰腺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蜕壳前肌肉和蜕壳后肝胰腺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最高(P0.05),蜕壳后肌肉和肝胰腺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P0.05)。结果表明,拟穴青蟹雄蟹蜕壳阶段主要消耗肌肉中粗脂肪以及肝胰腺中粗蛋白,而软壳硬化阶段主要消耗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以及肝胰腺中粗脂肪;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拟穴青蟹雄蟹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组成均优于肝胰腺,其中蜕壳中肌肉氨基酸组成与蜕壳前肌肉脂肪酸组成最优。  相似文献   

7.
在高糖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 mg/kg罗格列酮、10 mg/kg格列本脲、4 g/kg 1,6-二磷酸果糖,饲喂初始重量为(4.87±0.12)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对照组喂基础日粮,饲喂56 d后测定了这三种糖代谢调控剂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糖原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罗格列酮后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添加罗格列酮和格列本脲后,肝体比显著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能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球蛋白含量(P<0.01),降低血糖的浓度(P<0.01);1,6-二磷酸果糖能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P<0.01);格列本脲能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提高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P<0.01)、降低血糖的浓度(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能提高肌糖原的含量(P<0.05),格列本脲组肌糖原也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二种虾蛄的生长模式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3,27(1):49-56
通过测量口虾蛄与黑斑口虾蛄的长度指标与质量指标,来研究和比较两者生长模式;通过测定两者肌肉的生化组成及其含量,评价与比较其营养价值,探讨生化成分与其生长、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虾蛄的长度指标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质量指标之间也呈显著直线关系,质量指标与长度指标呈幂函数关系;在生长过程中,二种虾蛄的体型基本稳定。二种虾蛄肌肉的水份、粗脂肪与灰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在测定的月份中,脂肪含量波动很少,水份、灰分与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种虾蛄肌肉中所含的氨基酸绝对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黑斑口虾蛄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Asp+Glu+Gly)含量均高于口虾蛄,但EAA/TAA二种虾蛄没有明显差异。口虾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黑斑口虾蛄。  相似文献   

9.
以冰鲜鱼与配合饲料5个不同比例饵料饲养黄鳝(Monopterus albus)14周,设定配合饲料所占比例分别为0%、25%、50%、75%、90%,研究不同饵料比处理对黄鳝生长、体成分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黄鳝增重率、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随饵料中配合饲料比例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90%配合饲料组最低;而各组体灰分和水分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黄鳝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血糖有显著差异(P<0.05);与完全投喂冰鲜鱼(0%组)相比,其它各处理组血清GOT和GPT显著降低;75%配合饲料组血清GOT、GPT(50%组除外)、总胆固醇均为所有处理组最低;表明黄鳝投喂以25%冰鲜鱼和75%配合饲料的混合饵料为宜.  相似文献   

10.
研究注射葡萄糖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miloticus)生化指标、胰岛素和糖酵解酶的影响。选取体质量约80 g的吉富罗非鱼150尾,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7%的无菌生理盐水,处理组按照30 mg/100 g(体质量)的剂量腹腔注射葡萄糖。结果表明:(1)吉富罗非鱼在注射葡萄糖后1 h血糖达到最高水平,而后显著下降(P<0.05),3 h后降低到正常水平。注射葡萄糖可显著提高胆固醇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水平(P<0.05),但对血浆蛋白、甘油三酯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2)肝糖原在葡萄糖注射后的6 h达到最高水平,而后显著下降(P<0.05),肌糖原没有发生变化。(3)血浆和肌肉中的胰岛素均在葡萄糖注射后的3 h达到最高水平,而后显著下降(P<0.05),而肝中的胰岛素水平没有发生变化。(4)丙酮酸激酶的活力在葡萄糖注射后6h达到最高水平(P<0.05),己糖激酶的活力在注射葡萄糖后没有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注射葡萄糖可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血糖水平,且维持时间较长,胰岛素含量和丙酮酸激酶(PK)活力的提高均相对延迟,而己糖激酶活力的不足又限制了葡萄糖的酵解反应,从而引起血浆胆固醇升高,并伴有持续的血糖和肝糖原升高,从而产生营养胁迫的生理反应,加重鱼类对葡萄糖的代谢负担。  相似文献   

11.
拟微绿球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生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拟微绿球藻粉替代鱼油对大菱鲆幼鱼血清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组)、8%、16%、24%和32%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82.64±0.32)g的大菱鲆幼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37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全鱼粗蛋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全鱼粗脂肪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与全鱼具有相同的趋势;肌肉和肝脏的花生四烯酸含量随着饲料中拟微绿球藻粉含量的增加而上升,而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的趋势;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大值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替代16%试验组和替代24%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低值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16%~24%替代水平上,可提高试验组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其血脂水平,而大菱鲆幼鱼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变,保持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盐碱水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不同饵料对池塘水质及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青柳蛤、沙光鱼、鹰爪虾3种生物饵料组和1种人工配合饲料组,各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4个月,分析各组池塘水质变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比较各组蟹的生长、营养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组水温、盐度与pH差异较小,而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差异较大,其中,沙光鱼组溶解氧从11.5 mg/L降至9.2 mg/L,而氨氮、亚硝酸盐氮从养殖初期0.44 mg/L、0.022 mg/L上升到养殖末期的0.89 mg/L、0.05 mg/L;青柳蛤组蟹体重(334 g)、增重率(332.7 %)和特定生长率(0.076 %/d)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高,达到66.67 %,沙光鱼组肥满度(0.221 g/cm3)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青柳蛤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及肝胰腺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人工配合饲料组肝胰腺必需氨基酸中的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在各组中最高,鹰爪虾组肌肉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青柳蛤组肌肉与肝胰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青柳蛤组总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沙光鱼组总胆固醇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葡萄糖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显示青柳蛤等生物饵料常规营养与拟穴青蟹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青柳蛤组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及血清蛋白质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作为盐碱水池塘养殖拟穴青蟹的适口饵料。本研究将为拟穴青蟹北方盐碱水池塘养殖和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饵料饲养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比较分析了分别投喂小杂鱼和人工饲料的两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为褐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粗灰分含量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褐牙鲆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15和70.47,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摄食小杂鱼组褐牙鲆中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食人工饲料组中检测到11种SFA、7种MUFA和9种PUFA。摄食小杂鱼组的∑ω3PUFA[(30.39±2.29)%]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34.40±3.32)%](P<0.05),其中小杂鱼组的EPA+DHA的总量为(29.27±2.33)%,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33.47±3.36)%(P<0.05);摄食小杂鱼组的∑ω6PUFA为(6.01±0.31)%,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5.06±0.37)%(P<0.05)。综合来看,两组褐牙鲆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摄食小杂鱼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营养较好,而摄食人工饲料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较好,两者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饲料种类对中华鳖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钱国英 《水产学报》2002,26(2):132-138
以每立方米 0 .5只的密度放养体重为 2 5 0g左右的鳖种 ,分别投喂冰鲜鱼、30 %冰鲜鱼 +70 %配合饲料的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养殖期 5个月 ,各取 6尾 6 0 0g左右的雄性商品鳖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 :3种鳖的脂肪率、粗蛋白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肌肉中的粗脂肪、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地以冰鲜鱼饲料饲喂的鳖为高 (P <0 .0 1)。肌肉与裙边组织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积累与饲料中相应的氨基酸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r1=0 .784 3,r2 =0 .90 6 2 ,P <0 .0 1) ,其积累量随饲料中含量变化而变化。饲料对商品鳖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aturally developing cyanobacteria on the composition of muscles of two commercially important freshwater fish species. Fish were exposed to cyanobacterial biomass including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Microcystis ichthyoblabe for 4 weeks. Then, they were transferred to dechlorinated potable water without any cyanobacteria for another 4-week period, thus modelling their preparation for consumers. Samples of muscles were collected every week during exposure and subsequent stay in dechlorinated potable water. The cyanobacterial water bloom of 3.9–6 × 105 cells mL−1 (133–383 μg g−1 of total MC DW) induc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ly in the content of fatty acids ( P <0.05; P <0.01) in the common carp ( Cyprinus carpio ), while all studied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content of dry matter and fat ( P <0.01), proteins ( P <0.05), fatty acid composition ( P <0.05; P <0.01) and some amino acids ( P <0.05) were affected in the silver carp (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cyanobacteria in the environment of commercially produced fish may decrease the dietetic value of fish muscles.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鲟肌肉营养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工厂化养殖的1龄和2龄俄罗斯鲟的肌肉营养成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龄鱼的水分含量为80.84%,蛋白质含量为16.10%,脂肪含量为2.14%,灰分含量为0.92%;2龄鱼的水分含量为79.96%,蛋白质含量为15.00%,脂肪含量为4.08%,灰分含量为1.26%;1龄俄罗斯鲟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于2龄,脂肪含量低于2龄,且差异均显著;1龄和2龄俄罗斯鲟肌肉蛋白质中都含有18种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5.60%、14.46%,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6.30%、5.95%,4种呈味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70%、6.26%;1龄和2龄俄罗斯鲟肌肉中都包含有9类脂肪酸,脂肪酸总量及各类脂肪酸含量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2.0%、4.0%、8.0%、16.0%的蛹虫草培养残基(简称虫草基),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规格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75 d,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常规营养成分、肌肉与血清氨基酸及肝胰腺脂肪酸含量,研究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水分和蛋白含量无影响(P>0.05),0.5%和1.0%添加组的全蟹、肌肉、肝胰腺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适量添加虫草基可增加中华绒螯蟹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0.5%~2.0%的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氨基酸组成及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0%和16.0%添加组中华绒螯蟹血清氨基酸和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3)虫草基的添加可提高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且1.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虫草基可提高中华绒螯蟹肌肉与血清的游离氨基酸、血清必需氨基酸、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从而改善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生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峰  庄平  施兆鸿  章龙珍 《海洋渔业》2010,32(1):102-108
利用常规肌肉生化成分测试方法测定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的一般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的一般生化成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除水分外,成鱼肌肉的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幼鱼(P<0.05)。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含有包括色氨酸和牛磺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68%和72.92%(质量分数,干样),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总量分别为33.26%和31.05%,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2.28%和42.58%;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2.16和77.6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和26.44%(干样)。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成鱼肌肉含有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而幼鱼肌肉中SFA8种,MUFA6种,PUFA7种。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EPA含量较低,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2.49%和4.86%;而DHA较高,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10.26%和16.23%。中国鲳成鱼和幼鱼必需氨基酸的A/E值较为接近,大小顺序均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相似文献   

19.
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是鲑属鱼类在青藏高原仅有的鱼类种群,是亚东地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本研究对西藏亚东地区野生和养殖亚东鲑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各组织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亚东鲑营养成分的异同,为养殖亚东鲑的品质评价和饲料配方的完善提供参考信息。实验采集亚东河中野生亚东鲑和亚东渔业产业园中使用配合饲料养殖的亚东鲑各10尾用于相关成分分析,每尾为一个独立样本。结果显示,野生组肥满度显著低于养殖组,而全鱼水分和灰分显著高于养殖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以及肝脏常规成分在野生组和养殖组间无显著差异。野生组肌肉粗脂肪显著低于养殖组,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野生组全鱼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组,且野生组肌肉中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野生组全鱼、肌肉和肝脏中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总量、EPA、C20:4n-6以及肌肉中DHA含量高于养殖组,而全鱼和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 PUFA总量低于养殖组。综上所述,目前养殖亚东鲑和野生亚东鲑在机体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养殖鱼类体成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饲料组成,因此,亚东鲑养殖中饲料营养组成可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