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2.
衡4399是河北省衡水市农科院独家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8002)。该品种参加了2010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5.21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7.09%。参加2011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试验,平均亩产583.42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6.87%。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泛麦8号-4为母本、以周麦18为父本,于2009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抗性鉴定、品质分析、多点试验选育而成。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9 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 kg,比对照增产3.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 kg,比对照增产4.4%。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4.
湘麦11号(原名8278)是我院麦类研究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一般亩产200~250kg,高产可达300kg以上。据1984~1987年湖南省小麦区试,湘麦11号获第一名,亩产243.9kg,比对照湘麦10号增产9%:达极显著水平,据新邵县农业局试验、湘麦11号亩产288.3kg,比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扬麦3号增产84.1kg/亩,比获上届南方区试(中南片)第一名的鄂恩1号增  相似文献   

5.
我镇近十几年来小麦单产一直不高不稳,徘徊在150~300kg/亩,少有突破300kg/亩,而品种因素较为突出.2002、2003、2004年前民村"加麦1号"亩产分别为270、275、280kg/亩,引进"杨麦12"后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2004年亩产290kg,2005年在我镇获大面积高产,平均亩产328.8kg,比2004年增产38.8kg,增产13.37%,其中前明村617亩平均亩产为340kg,比2004年增产50kg,增产17.24%.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麦159是以小偃597做母本,89605做父本,采用远缘杂交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的小麦新品种。2005-2007年度参加陕西省中肥组小麦区域试验,2年13点次,平均产量7336.5kg/hm2,比对照增产5.7%。2006-2007年度参加陕西省小麦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7027.5kg/hm2,比对照增产8.9%。该品种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14.5%,湿面筋含量32.6%,沉降值54.0mL,稳定时间21.9min。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粳1号"系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平均亩产达628 2kg,比"武育粳3号"增产1 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达615 5kg,比"武育粳3号"增产6.4%.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调查,初步探索出"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粤农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选用"黄华占"为母本,与"粤泰13"杂交,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2009年、2010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20.72kg和437.82kg,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6.05%和7.86%,增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2010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27kg,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2.08%。日产量3.79-3.87kg。  相似文献   

9.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小麦生长的孕穗期、灌浆期分两次按700倍液均匀喷施DCPTA后,可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试验处理平均亩产502.45 kg,比对照(平均亩产461.78 kg)增产40.67 kg,亩产增幅达8.81%。  相似文献   

11.
扬麦158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我市于1988年引进,1990年秋播起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产量表现据我市3年品比和生产示范,该品种亩产352~421.gkg,平均390kg,比扬麦5号增产13.4%,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我市超稀播繁殖(亩播量3~3.5kg)450亩,平均亩产377kg.其中洋溪乡徐(?)村135.6亩连片示范方,平均亩产402.1kg,比扬麦5号增产14.9%.该村农户邵坤法种植的2亩,实收亩产达480.8kg,均创我市小麦生产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越糯2号"是绍兴市农科所以"Z94-207///越糯1号/黑宝//嘉育29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糯新品种.1998年经绍兴、诸暨、嵊州市农科所联合鉴定,平均亩产535kg,较对照"浙852"增产13.2%.1999~2000年参加绍兴市早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17、519.85和471.43kg,较对照"嘉育948"分别增产5.3%、6.52%和9.4%.两年区试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1999年在绍兴县东湖农场示范种植110亩,实产为370~420kg,2000年扩大到275亩,平均亩产440.6kg.其中该场周国根农户种植44.63亩,平均亩产483.5kg.东湖镇独树园区许夏牛农户种植42亩,平均亩产450kg.皋埠镇孟家葑村吴玉富农户种植13.7亩,平均亩产510kg,其中2.5亩,亩产达550kg以上.于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安农 92 484由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小麦育种组选育 ,亲本组合为NS2 46 4/安农 845 5∥安农 86 35。于 2 0 0 0年 1 2月经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1 产量和品质1 996~ 1 998年参加安徽省淮南片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35 2 .4kg,较对照扬麦 1 5 8增产 1 0 %。1 999~ 2 0 0 0年参加国家级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 ,两年较对照扬麦 1 5 8增产4.77%。江苏江淮种子公司于 1 998年引进并在江苏省大中农场大面积示范种植 ,1 999年秋播面积 1 5 0 0 0亩 ,平均亩产 435 kg,千亩连片高产方亩产达 5 1 2 .5 kg。2 0 0 0年秋播种植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育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212A与改良恢复系1102C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8号,1998~1999年两年参加黄淮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02.15kg,对照品种秦油2号平均公顷产量2016.15kg,陕油8号比秦油2号增产4.27%,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00年参加黄淮海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78.0kg,对照品种秦油2号平均公顷产量2627.1kg,陕油8号比秦油2号增产5.74%.  相似文献   

15.
"华粳1号"(原名D09)是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高产、优质、多抗.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8.2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5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6.4%,在5个品种中居第二位.同年1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摸索该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2001年度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组织了沿江、沿海、苏中、苏北等不同生态区类型代表农场进行了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陕单226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自选系m228做母本和m521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2007-2010年的观察、鉴定、品种比较和陕西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广、保绿性好、农艺形状优良、活秆成熟,根系发达等特点。陕单226抗倒、抗逆性强,高抗丝黑穗病、穗粒腐病、大、小班病、抗茎腐病。陕单226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量628.02 kg,比对照增产7.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量613.6 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1%。适宜在陕西夏播玉米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济南17号"系山东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高产优质中熟小麦新品种.其粗蛋白含量15%,湿面筋33.9~39.7%,沉降值39.8~54.7ml,面团稳定时间9min,面包体积800cm3左右.1999~2000年,在我所示范种植18亩,平均亩产466.7kg,比本地区主栽品种"淮麦16"增产9.5%.  相似文献   

18.
利用空间环境诱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m3021玉米自交系,具有株型紧凑、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配合力高、自身生产力高的特性。组配的玉米新品种陕单22,在陕西省春玉米区试中平均产量9 943 kg/hm~2,比对照增产8.33%;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553 kg/hm~2,比对照增产9.7%。表现出高产、广适、优质、抗病性强的特点。采用产量、产量增产百分数、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bi和高稳系数法Hsci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陕单22的产量水平高(9 553 kg/hm~2)、增产幅度大(9.61%,5.24%)、产量变异系数小(11.74%,22.18%)、高稳系数大(87.95%,74.03%)。研究结果对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陕单22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20.
一、品种来源山黧豆是我院利用从南京植物园引进的扁荚山黧豆原始群体中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连续5代系统选择育成的绿肥新品种。2012年8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川审豆2012008),是我省有史以来通过审定的第一个绿肥新品种。二、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绿肥品比试验,平均亩产鲜草2034.4kg,比对照扁荚山黧豆增产17.2%,居试验第一位;2008年大区生产试验,在蓬安、顺庆2点套作平均亩产鲜草1680.0kg、种子亩产68.6kg,分别比扁荚山黧豆增产15.9%和10.7%;同年在西充幼林果园套作,平均亩产鲜草2350kg,比对照扁荚山南黧豆增产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