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讨论了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瘤胃细菌菌群数量、瘤胃pH值、瘤胃内容物稀释率和外流速度、氨态氮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加工厂,其内环境稳定和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影响着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日粮精粗比的改变影响瘤胃内环境稳态以及微生物区系组成,从而影响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日粮精粗比影响瘤胃pH、NH3-N浓度、VFA浓度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的研究进展,为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用持续瘤胃模拟法研究了不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厌氧真菌的数量、数量优势真菌形态、发酵参数及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增加瘤胃厌氧真菌数量下降、数量优势菌形态发生变化、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增加、pH值显著降低(P<0.05);精粗比增加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发酵类型由乙酸-丙酸发酵类型转变为丙酸-乙酸发酵类型;但对氨氮浓度和NDF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文中比较研究了不同粗精比日粮对山羊瘤胃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微生物和固相微生物的氨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前者含有更高比例的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后者含有更高比例的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以及谷氨酸和酪氨酸。粗料比例增加增大了微生物赖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但减少了蛋氨酸和酪氨酸的百分含量,尤其是对与饲料颗粒疏松结合的细菌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法进行不同精粗比日粮和培养时间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试验日粮精粗比分别为40∶60的A日粮(粗料仅为秸秆玉米)、40∶60和60∶40的B和C日粮(粗料仅为青贮玉米)。结果表明:3种日粮培养液pH在培养36 h内均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到最低,随后有上升趋势;氨态氮浓度在2~84 h内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挥发性脂肪酸均在培养36 h内呈上升趋势;培养至24 h时乙酸/丙酸下降至最低值,之后在36~84 h内呈上升趋势;CH4产生量在48 h内呈上升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在60~84 h内均下降。pH、乙酸及丁酸浓度、乙酸/丙酸、产气量和甲烷产生量在各培养时间点基本表现为A>B>C,氨态氮及丙酸浓度为C>B>A。  相似文献   

6.
选择4头安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T形瘘管的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瘤胃和小肠p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和回肠末端pH值有影响,而对十二指肠前端pH值没有显著(P>0.05)影响;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奶牛瘤胃和小肠pH值降低;奶牛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pH值平均分别为6.46、3.80和7.76。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F)和80:20(G)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烟酸、烟酰胺合成的影响。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阉公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选用淀粉、微晶纤维素、酪蛋白3种成分配制成相同粗蛋白质水平(13.5%,DM)和不同精粗比(30:70、50:50、70:30,DM)的3种纯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应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量法进行培养发酵并测定产气量、挥发酸及发酵液中烟酸、烟酰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日粮精粗比可极显著降低发酵液pH、乙酸/丙酸摩尔比、乙酸摩尔比(L,P<0.01),显著降低氨态氮浓度(L,P<0.05),但却极显著增加72 h产气量、总挥发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比(L,P<0.01)。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瘤胃发酵液中总烟酸(烟酸+烟酰胺)、烟酰胺浓度在24和48 h均呈线性增加(L,0.050.10)。由此得出,日粮精粗比可改变活体外瘤胃发酵模式和影响瘤胃微生物合成总烟酸和烟酰胺,且随日粮精粗比的上升,瘤胃合成总烟酸、烟酰胺的数量呈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精粗比日粮对黄淮白山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只具永久瘘管的黄淮白山羊,分别饲喂3:7、4:6、5:5精粗比日粮,并于采食后0、2、4、6、8、10、12 h收集瘤胃液,测定其瘤胃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蛋白(MC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精粗比日粮试验组的瘤胃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发酵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精饲料比例的增加瘤胃pH值呈下降趋势;日粮精粗比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影响显著,其中3:7试验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P<0.05),丙酸含量显著低于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P<0.05),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VF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精粗比日粮试验组的瘤胃氮代谢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精饲料水平增加瘤胃NH3-N浓度和MCP产量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与黄淮白山羊瘤胃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其瘤胃健康并增加其动物生产品,以40%~50%精料比例适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以木薯茎叶为粗料、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养分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旨在为木薯茎叶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用6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6种不同精粗比(2∶8、3∶7、4∶6、5∶5、6∶4和7∶3)的TMR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精粗比为4∶6、5∶5、6∶4、7∶3时的DM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2∶8、3∶7时的DM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2∶8、3∶7、4∶6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例为5∶5、6∶4、7∶3的CP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5∶5时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精粗比为3∶7时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6、5∶5、6∶4和7∶3时的ADF有效降解率(P<0.05)。本试验中,精饲料与木薯茎叶比例为3∶7、4∶6和5∶5的全混合日粮养分有较高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精粗比4∶6~5∶5范围的TMR。  相似文献   

11.
12.
瘤胃持续模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包括瘤胃持续模拟装置(RSI)的设计和RSI稳定性与模拟效果的研究两部分。RSI由发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搅拌系统和样品收集系统组成,核心是6个发酵罐。以6头瘘管牛为对照,用精粗比为1:1的日粮研究了RSI的稳定性和模拟效果。结果表明,RSI的NH_3-N浓度、TVFA浓度、pH和每天产气量的变异系数都小于7%;当外流速度和固体颗粒控制孔径增加时NH_3-N浓度和TVFA浓度下降,pH值上升;而喂料量增加则有相反的结果。当RSI的外流速度为1.36ml/min、控制孔径1.5mm和喂料量30g/d时,发酵罐内的NH_2-N浓度、TVFA浓度和pH值与牛瘤胃液的测定值最接近(P>0.05),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三种不同质量的秸秆料饲养36只绵羊,考查饲草质量对瘤胃内容物的颗粒大小和粉碎能耗的影响。结果证明,高质量的秸秆料,其瘤胃内容物的大颗粒(2~4mm)和小于0.125mm(能透过铜筛)的内容物较多,小颗粒(0.125~0.5mm)的量则较少,而且粉碎内容物所耗的粉碎能耗电较低;反之,低质量的秸秆料大颗粒和小于0.125mm的内容物则较少,小颗粒则较多,而且粉碎能耗较高。饲草的IVOMD值与小于0.125mm(透过铜筛)的内容物的量呈正相关(y=15.05+0.35x,r=+0.99),木质素与消耗能呈正相关(y=20.9+0.43x,r=0.99)。IVOMD值与粉碎能耗呈负相关(y=77.17-0.68x,r=-0.97)。  相似文献   

14.
精料水平与秸秆氨化对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6拉丁方设计方法,研究了日粮精料水平与秸秆氨化对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的影响。以氨化与未氨化小麦秸样本瘤胃培养48小时的尼龙袋干物质消失率(ISDMD)作为瘤胃纤维降解程度的度量指标。对瘤胃 PH、VFA 与 NH_3—N浓度等瘤胃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程度下降。其中,精料水平由30%提高到50%没有明显下降(P>0.05),而精料水平由50%提高到70%显著下降(P<0.05)。在同一瘤胃环境中培养的氨化麦秸样本 ISDMD 总是明显高于未氨化麦秸样本。在相同精料水平下,饲喂氨化麦秸日粮的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程度低于饲喂未氨化麦秸粮的动物。对瘤胃纤维降解与瘤胃参数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生长期牦牛能量代谢和瘤胃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闭路式呼吸面具法和永久性瘤胃瘘管法及相应的代谢、饲养试验对1—3岁牦牛在海拔高度2300—4300m处作绝食能量代谢和瘤胃消化代谢测定,结果表明:牦牛在该高度范围内绝食产热值稳定不变;牦牛的等热区为8—14℃,并从—20℃起才随气温下降而增加产热;牦牛瘤胃发酵时,在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丁酸比例较其他牛种高,并且当饲料质量下降时,高效酸仍保持较高比例;在较低海拔高度(2300m)时,牦牛的FHP=302.13kJ/kgW~(0.75),MEm为458kJ/kgW~(0.75),Km为0.66,这些数值与国内外对其他牛种研究结果接近,只是在高海拔条件下才显示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采用4种粗饲料,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了饲养试验。采集瘤胃液并对pH值、氨态氮(NH3-N)、三氯乙酸沉淀蛋白(TCA-P)、粗蛋白质(CP)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瘤胃内pH值。TCA-P浓度均随粗饲料种类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瘤胃内NH3-N、CP及TVFA浓度均不因该四种粗饲料种类不同而受影响(P>0.05);各试验组的瘤胃发酵类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稀释率对于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连续培养系统的4个发酵罐进行3次连续培养试验,研究瘤胃稀释率(DR,下同)对于瘤胃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瘤胃稀释率为每小时发酵液流出量占发酵罐体积的0.03和0.06。试验日粮唯一由大豆皮组成。随着DR的提高,饲料DM,OM,CP,NDF和ADF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提高瘤胃DR,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发酵的pH(P<0.01),降低了发酵液中NH3的浓度(P<0.02),但对挥发性脂肪酸日产生量和乙、丙、丁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液中瘤胃细菌浓度不随DR变化而变化(P>0.05),但每日细菌总量随DR提高而提高(P<0.01)。发酵液原虫浓度(P<0.001)和原虫每日总产量(P<0.05)均随DR提高而下降。当DR从0.03提高到0.06时,微生物N日产生量和微生物生长效率分别提高41.6%(P<0.001)和51.9%(P<0.001)。  相似文献   

18.
进行两个试验,研究灌注人工唾液对绵(?)平衡,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用尿液嘌呤衍生物总量作为供给宿主动物微生物氮的指标。试验1内,4只绵羊每天饲喂1kg以侧短干草为基础的配合日粮,采用4×4拉丁方(?),别向瘤胃中灌注0,1.5,3和4L/d单倍浓度的人工唾液(AS)。试验2内,3(?)每天饲喂与试验1成分相同的颗粒日粮1kg,采用3×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瘤胃中灌注0,4和8L/d单倍浓度和4L/d双倍浓度的人工唾液(DAS)。试验1发现,灌注人工唾液对瘤胃液体积、瘤胃液稀释率、发酵类型及微生物氮合成没有影响试验又发现,灌注8L/d AS和4L/d DAS显著提高瘤胃液稀释率和微生物氮的今成(P<0.05):但对瘤胃液体积没有显著影响(P<0.05)。4个处理的微生物氮合(?)效率分别为8.50,11.20,13.10和13.97g/kg可消化有机物(DOM)(S.E=(?) 95)。微生物氮合成效率与瘤胃液稀释率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只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假定健康奶山羊进行了过食黄豆的研究。瘤胃液性状的研究结果为,pH值先降低而后上升,乳酸浓度先上升而后下降,氨持续上升,纤毛虫活力降低、数量减少,纤维素消化能力减弱。结果表明,过食黄豆导致瘤胃液出现了先酸性物质占优势后碱性物质占优势的结果,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也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观察饲粮植酸与锌摩尔比对肉仔鸡(11-25日龄)锌利用的影响。以植酸水溶液取代半纯合饲粮(50ppm)锌中的蔗糖,其植酸与锌摩尔分别为8:1(对照)、16:1、25:1、37:1及51:1。试验结果表明,植酸与锌摩尔比对肉仔鸡的锌利用有着明显的影响效应。当该比值从16:1增至51:1香,中脚趾和胫骨灰分中锌含量分别降低12.4-19.6%(P<0.01)和4.4-10.9%(P<0.05),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