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麦的真菌性病害中,以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tritici Erikss.et Henn.)对产量所造成的损失为最大。Ree ves(1964)报道,1963—64年秆锈病在澳大利亚流行,使大约25%的小麦变质,导致一千万磅的损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述了1969到1985年澳大利亚小麦秆锈病的致病性变化,单个致病性的频率受主要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影响。1969到1978年,致病型构成及其变化在澳大利亚4个小麦种植区之间是不相同的。1978到1985年,所有区域的优势致病型都是343—1,2,3,5,6。据悉,该致病型是由分布在广阔而又不相连地区中的致病型326—1,2,3,5,6演化而来.而且认为这些情况对它的持续传播有利。另一重大事件是小麦秆锈病菌在黑麦上产生了专化性。侵染感病品种Coorong的致病型34—2,12是从致病型34—2发展来的,很可能是1979年。1984年检出了侵染品种Satu的另一个致病型(被定为34—2,12,13)。因黑麦和小麦不同抗性基因的布局使得小麦秆锈菌内部分化出适应每种作物、种类不同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对外高加索和北高加索小麦秆锈病病原的两个有性繁殖种群进行了研究。其分离菌孢子堆在繁殖力的性状分布曲线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发现1mm~2面积的孢子堆分离菌孢子量的分布有差异。北高加索菌种群的孢子量呈正态分布,外高加索的为正偏态分布。分离菌毒性症状分布图形为负偏态曲线。外高加索种群的偏态分布更明显。未发现孢子量和毒性性状间有可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1969到1985年澳大利亚小麦秆锈病的致病性变化,单个致病性的频率受主要小麦品种的抗基因型影响,1969到1978年,致病构成及其变化在澳大利亚4小麦种植区之间是不相同的1978到1985年,所有区域的优势致病型都是343-1,2,35,6。据番,该致病型是由分布在广阔而又不相连地区中的致病型326-1,2,3,5,6演化而来,而且认为这些情况对它的持续传播有利,另一重大事件是小麦秆锈  相似文献   

5.
6.
鉴于秆锈病的危险性,经常观察登记生理小种和报道它们的变化,是多数产麦国研究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对主要麦区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和它们变化的速度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麦类作物慢锈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了解禾谷类慢锈性已经好多年了。但是直到1953—1954年秆锈病大流行摧毁了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以后,人们才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近10年来,植物育种家和植物病理学家  相似文献   

8.
禾谷类慢锈性、慢粉性及其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现;慢锈性、慢粉性的组分及其评价;慢锈性、慢粉性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以上内容已刊载于本刊1991年第4期)慢锈与小种专化抗性的关系及其综合作用小麦品种的慢秆锈特性和小种专化抗性的关系曾在田间和温室中被研究过.鉴定表明,慢秆锈和专化基因Sr5,6,7a,7b,8,9b,11,12,16和Tc无关.Ayers和Southern发现慢秆锈和Sr5、6、8、9b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禾谷类锈病、白粉病是一项经挤简便且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由于病菌存在复杂的生理专化,具有小种专化抗性的品种,往往易于丧失抗性,这促使人们越来越注意研究寻找其他类型的抗病性,达到较持久地保持抗病性的稳定,从而在禾谷类作物上发现所谓慢缓性抗性—主要是慢锈性和慢粉性,它为在生产上减低病害损失提供了有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13.
慢锈性(Slow—rustng resistance)是植物对锈病的一种抗性,对此,1970年已有报道和描述。燕麦、大麦、普通小麦、玉米、黍、饲用黑麦草和鸡脚草对叶锈、秆锈菌的抗性即属此类。小麦的慢叶锈抗性限制着病原菌的变异。在病害发展过程中,不表现褪绿或过敏性反应。具有这类抗性的植株因抑制着病原菌的扩展,因而病害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易感品种植株。慢锈型抗性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表现。例如,对抗病品种,病原菌很少穿透寄主植株组织,病害潜伏期延长,病斑小而少,夏  相似文献   

14.
小偃9323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偃9323抗条锈性的遗传规律,在常温(10~16℃)下,以小偃 9323和铭贤169 的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0、CYR31、CYR32、SU114、SU1111对供试群体进行苗期接种,分析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偃9323对CYR30、CYR31和SU114的抗病性均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32和SU1111的抗病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麦类慢锈性是指麦株虽不能完全阻止锈菌入侵,但可减缓病害发展速度的一种抗病性,因而又有人称之为对锈病的减速抗性或一般抗性。经遗传研究和历史考察证明,慢锈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它在多种小种存在的情况下也是相当稳定的。因此,把慢锈性作为控制锈病的重要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川麦107慢条锈性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配制杂交组合川麦107×川育12和川麦107×台长29,研究了小麦品种川麦107的慢条锈性遗传特性和分子标记,以期为该品种慢条锈性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两个组合F1代植株均表现感病,F2代感病、慢条锈植株呈15∶1分离,表明川麦107慢条锈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用已知与Yr5、Yr15、Yr24和Yr26连锁的SSR标记Xgwm501-2B、Xgwm413-1B、Xgwm11-1B和Xgwm18-1B等检测后,没有扩增出相同的条带,表明川麦107可能不含上述4个基因。初步发现了与该品种2个隐性慢条锈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即Xgwm46-7B和Xgwm648-3D,其中,Xgwm46-7B位于7B染色体,Xgwm648-3D位于3D染色体,分别与慢条锈性基因相距15.9和20.6cM。  相似文献   

17.
18.
病菌变异性澳大利亚小麦秆锈菌群体的变异性最初是由于突变而且可能是体细胞重组造成的(LuigandWaston,1970)。然而,过去整整60年时间里,因为洲际间迁移造成新致病型出现的例子有3个,这就是20年代后期的标准小种126,1954到1955年的标准小种21以及1969年的致病型194-和326-l,2,3,5,6(Luig,1977)。很明显,只有当新的类型确实不同于当地群体的成员时,才能假定是外源的。不断传入的,相似于现存类型的致病型就不能被认为是新传人的致病型。MaynardSmit…  相似文献   

19.
小冰麦33是一个高产、高蛋白、抗多种病害的小麦品种,并具有温敏抗叶锈性。为了明确小冰麦33所含有的温敏性抗叶锈基因,选用4个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在5℃/10℃(黑暗/光照)、15℃/20℃(黑暗/光照)和25℃/30℃(黑暗/光照)三个温度条件下对小冰麦33进行了温敏抗叶锈性基因推导。通过比较3个不同温度下小冰麦33与7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分别含有Lr11、Lr13、Lr14a、Lr18、Lr23、Lr34、Lr37温敏基因)对4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的反应型模式,推导出该品种可能含有Lr18及其他新的温敏抗叶锈性基因。  相似文献   

20.
小冰麦33是一个高产、高蛋白、抗多种病害的小麦品种,并具有温敏抗叶锈性.为了明确小冰麦33所含有的温敏性抗叶锈基因,选用4个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在5℃/10℃(黑暗/光照)、15℃/20℃(黑暗/光照)和25℃/30℃(黑暗/光照)三个温度条件下对小冰麦33进行了温敏抗叶锈性基因推导.通过比较3个不同温度下小冰麦33与7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分别含有Lr11、Lr13、Lr14a、Lr18、Lr23、Lr34、Lr37温敏基因)对4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的反应型模式,推导出该品种可能含有Lr18及其他新的温敏抗叶锈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