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产量示范结果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技术自2001年引进,在饶河镇岭南村试验2亩,1亩为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1亩为条播,品种为合江19,经试验,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m2有效穗数535穗,较ck521穗多14穗。穗粒数69·8粒,较CK多20·8粒,千粒重多0·5g。覆膜  相似文献   

2.
小麦覆膜穴播无污染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穴播前期覆盖栽培与全生育期覆膜栽培相比,可有效地解决残膜污染土壤的问题,且产量无显著差异,节省放苗清膜用工85%,纯收入中29.6%,与露地条播栽培相比,出苗率和分蘖成穗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增产1696.5kg/hm^2,增产率40.2%,增加纯收入2367元/hm^2。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缺水地区采用的一种播种方式,通过地膜覆盖能达到节水、抗旱、增温保墒效果;使小麦促根增加分蘖、加快群体发育、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短缩小麦生育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用冬小麦地膜穴播机播种,667米~2基本苗32万株,总茎数70万~80万茎,667米~2成穗数40万~50万穗,单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40克,667米~2产量在50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4.
3年试验表明 ,干旱严重时对覆膜穴播旱地冬小麦进行一次性应急补水 ,可明显地缓解干旱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覆膜穴播补水比覆膜穴播不补水 3年平均增产 6 90 .5kg/hm2 ,增产率为 19.5% ,差异极显著。其增产机理表现为 ,小麦水分利用率高 ,幼穗分化进程快 ,地上地下部发育好 ,光合性能及生理活性强 ,灌浆速度快 ,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提高 ,土壤含水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运城地区地膜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3年研究资料表明,小麦地膜覆盖,发挥了以节水效应为主导的增温效应、光能效应和促根效应,因而植株表现为生理功能增强,生育进程加快,灌浆速度提高,粒重增加,穗粒数增多,根系扩大,根际土壤微生物增多。采用覆膜穴播的方式,在旱地,较对照增产小麦856.5kg/hm2,增产率为21.1%,小麦耗水量0.926mm/kg,较对照减少16.7%;在水地,较传统对照增产小麦342-417kg/hm2,增产率为7.7%-11.1%。  相似文献   

6.
曲周县冬小麦覆膜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穴播栽培是近年来在西北旱区发展起来的1种小麦节水栽培模式。为验证其在华北地区应用的可行性,2010~2011年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万亩示范基地,研究了在灌溉施肥和非灌溉施肥条件下覆膜与不覆膜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冬小麦返青期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可显著增加冬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显著降低不孕小穗数,从而明显提高产量;在春季灌溉施肥、不灌溉不施肥条件下,覆膜栽培的产量分别较不覆膜处理增加45%和21%;覆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不覆膜处理,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小麦覆膜穴播在彰武县双庙乡示范、推广两年时间获得成功。该项栽培技术抗旱节水,节省种子,生育期提前,增产效果显著。 覆膜穴播栽培主要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份小麦覆膜播种后群体与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3年对2个类型冬小麦品种进行了覆盖地膜穴播和露地条播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本苗相同的条件下,覆膜后多穗型和大穗型品种成穗数分别比对照提高76万和110万/hm2,穗粒数分别提高4.5和4.0,千粒重分别降低0.3和2.6g,产量分别增加1331.6和1124.5kg/hm2,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2.1%和26.6%;地膜显著的增温作用,使地膜小麦阶段发育持续时间发生了变化,生育期比露地缩短8~14d;在地膜小麦生产中,应优先选用中矮杆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覆膜穴播增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小麦覆膜穴播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增产机理主要是覆膜穴播能保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加穗普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以永良15号小麦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分析了覆膜和不同肥料配比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露地条播,全膜覆土穴播能够显著增加研究区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子实产量;其增产作用主要通过保持土壤水分,并在保持一定成穗数的前提下增加穗长和穗粒数来实现.施氮肥对小麦干物质重和产量影响最大,磷肥影响次之,钾肥的影响最小.因此,该区小麦的配合平衡施肥应以氮肥和磷肥的配合施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以甘肃省庄浪县为例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穗/穴粒/穗千粒重成穗率穴/m2,说明每穴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在今后的推广过程中,宜选择穗大粒多及分蘖能力强的品种作为当地主栽品种,同时,采取栽培措施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试验于2011~2012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旱地小麦休闲期"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的深翻模式和深松模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全膜覆土穴播、膜际条播、沟播、宽幅精播、条播5种播种方式对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可提高底墒,显著提高从越冬期到抽穗期0~300cm土壤的蓄水量,显著增加群体分蘖,显著增加穗长、可育小穗数,减少不育小穗数,增加穗数、穗粒数,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提高,且以深松模式效果较好。休闲期采用"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全膜覆土穴播和膜际条播较其它播种方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果,群体分蘖增加,育出冬前壮苗,穗数及穗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采用深翻模式,全膜覆土穴播或膜际条播方式较其它播种方式均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两种播种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休闲期采用深松模式,水分利用效率以全膜覆土穴播最高。搞清旱地小麦休闲期"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最适配套播种方式,可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在我市生态气候和生产水平下的泰山23号小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追氮时期的试验。试验结果,泰山23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2万/每667平方米基本苗;每667平方米施氮总量16千克纯氮,春季追肥时期后移至小麦拔节期,能够在获得饱和667平方米穗数基础上,提高穗粒重,达到667平方米产600千克以上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玉新  樊继刚  张丽 《北京农业》2014,(27):122-123
江苏科力农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小麦上应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能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比常规对照处理增加穗数2.2万/667m2,增加穗粒数4.3粒/穗,从而提高产量,较常规对照增产46.67 kg/667m2,增产率达13.08%。  相似文献   

15.
为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利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淮麦33为供试材料,设置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7个处理,以不施维大利为对照(CK),观察不同时期维大利处理的小麦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期应用维大利,可增加产量,提高苗情素质,增加小麦的抗逆性。有效穗数,拌种效果显著,有效穗数为31.6万穗/667m2,较CK增加1.1万穗/667m2;千粒重,拔节期喷施效果较好,千粒重为45.6 g,较CK增加3.2 g;穗实粒数,拌种+分蘖期喷施效果较好,穗实粒数为45.6粒,较CK增加4.9粒;经济效益,拌种+拔节期喷施效益最高,较CK增收191.7元/667m2。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氮肥用量也在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和增产效果在下降。是在高产条件下摸索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生长动态及增产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赣榆县小麦高产、高效的经济施氮量为18kg/667m2左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每穗粒数、667m2穗数等均呈抛物线型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正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是决定每667平方米成穗数和穗粒数,并为增加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为提高肥水利用率,应因地、因时、因苗综合运用肥水,综合应用管理技术夺取小麦丰收。一、科学运筹肥水,促弱稳壮控旺冬前未浇越冬水或墒情不足的地块,开春后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的增产效果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比露地穴播和条播栽培每亩产量分别增加50.2kg和93.6kg,增为9.2%和18.6%。其增产机理是:出苗早,生育天数延长,有利于小麦器官建成;幼穗分化时间提早,历经总天数延长8天,有利于小麦穗大、移多;籽粒灌浆时间延长,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主要灌溉模式是1(底墒水+拔节水)和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6种灌溉模式在2个试验点的水肥高效综合模式试验结果均以节水灌溉处理的产量较高。烟台农科院试验点以灌溉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2.7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0.1g。海阳试验点以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1.4万、穗粒数40.5粒、千粒重40.1g。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机械覆膜穴播技术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增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春小麦机械覆膜穴播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增产机理主要为小麦次生根数的增加和产量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