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双杰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63-64,65
伏秋干旱是长期制约望江县丘陵低岗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通过对伏秋干旱的成因分析 ,提出了解决伏秋干旱的主要技术措施 :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经果林、牧草和豆科植物生产 ,科学安排作物茬口 ,规避夏季旱灾 ;全面推广地表覆盖 ,夏浅耕冬深耕 ,应用抗旱剂等节水农业技术 ;开源与节流 ,兴建与管护等抗旱水利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林)厅(委、局): 秋冬种是来年农业生产的开始,不仅直接影响下一年夏季粮油生产,而且关系全年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按照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结合当前粮食供求状况,2001年秋冬种工作的总要求是: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保持合理的秋冬种生产格局,引导主产区稳定冬小麦面积,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和“双低”油菜生产,搞好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提高秋冬种整体效益.现就做好2001年秋冬种工作通知如下:一、保持秋冬种生产格局,努力提高品质经过几年的调整,我国秋冬种已形成粮食、油料和蔬菜等作物种植比重相对合理的生产布局.2001年从总体上要保持这种基本格局,要继续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蔬菜特别是露地蔬菜面积不宜再扩大,尤其是黄淮、华北、西北等地区,要发挥小麦生产的优势,引导农民稳定小麦面积,防止夏粮面积继续下滑.南方地区要搞好冬季农业开发,引导农民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地发展油菜籽、蚕豌豆、瓜菜、绿肥饲草、花卉、药材等作物生产.长江、黄河流域棉区,要留好棉花预留行,为2002年棉花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辽宁花生生产主要分布在阜新、锦州、铁岭、沈阳、葫芦岛、鞍山、朝阳、大连等地区。近几年发展快速,成为辽西北抗旱避灾的首选作物,全省第三大种植作物。2006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207万亩,2007年  相似文献   

4.
籽用南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林口县耕地面积248万亩,农业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由于近几年种植玉米、大豆效益降低,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种植籽用南瓜面积越来越大,2016年面积达到40多万亩,为了实现南瓜种植高产高效目标。对南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选地、整地1.1地形:籽用南瓜耐旱怕涝、喜欢偏酸性土壤。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地块,10度角的偏坡漫岗地最好。1.2茬口:以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最好,大豆、马铃薯茬次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石羊河流域日光温室主要种植作物种类及茬口安排;指出了日光温室种植作物结构比较单一、单位面积效益仍然不高等问题;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农业气候资源及装置结构特点:得出了发挥石羊河流域的农业资源优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调整日光温室作物种植品种结构势在必行的结论;提出了从搞好产业定位、完善产业链条、搞好产品推介促销、实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入手来调整日光温室装置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是我国粮油作物主产区。自1999年开始,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统一布置,安徽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实施了优质粮油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优质粮油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安徽省的优质稻米、优质专用小麦和“双低”油菜等粮油任务的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也要看到,优质粮油示范项目所取得的成效仍然是初步的,安徽省粮油作物的优质率仍偏低。从2001年三大主要作物优质率来看,水稻约30%、小麦约25%、油菜约70%。稻米、小麦与国际市场和国内某些产区相比,在内在品质和商品性上仍有较大的差距,价格上也没有优  相似文献   

7.
为稳定崇明县水稻生产,促进粮油作物合理茬口安排和品种搭配,并筛选出适合崇明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稻米,2013年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观察研究了3个水稻早熟中粳类品种(系)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松1004"、"闵香早粳"、"早玉香粳"在崇明均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可在崇明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安乡县成功推广了多种棉地间作套种模式,提高了棉地综合效益。1.明确主栽作物应坚持以棉花为主,以其他间作套种作物为辅,尽量复种对棉花影响较小的作物。但如果棉花市场行情不好,而其他作物的市场行情很好,也可选择其他作物为主栽作物,而棉花为辅。2.合理安排茬口棉地复种至少是两熟,但如果安排得当,也可三熟甚至四熟。笔者认为,只要茬口安排合理,投入与培管合理,要尽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调查河北省现有的立体种植模式下,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将其分为粮粮、粮果、粮油等八大类型,并分析比较得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32种立体农业种植模式。该研究详细介绍了安国市粮药组合、赵县粮油组合、固安县棉粮油组合模式,并具体分析了各种作物的投入、产值及净收益,得出小麦瓜篓比小麦玉米增效55.7% ̄64.7%,玉米大豆间作比玉米单作增效46.28%,棉花地芸豆红小豆间作比小麦玉米增效61.4%。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产值分析得出,粮果>粮瓜>粮药>粮菜>粮棉>粮油>粮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景泰县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08年已达333.33hm^2,且蔬菜种植种类日益丰富,已成为景泰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产品远销兰州、青海、新疆等地,经济效益显著,农民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选用适宜的蔬菜种类和品种,科学安排茬口,对日光温室增效,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景泰县农技人员和菜农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几种高效栽培模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华北地区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1981—2015年河北、河南和山东3个华北地区粮食主产省的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5年,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种植面积均显著减少,冬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冬小麦、玉米和花生总产量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总产量显著下降;1981—2015年所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冬小麦、玉米和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速率较快,大豆和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速较慢;2)1981—2015年,华北地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投入和有效灌溉面积均显著增加,增长速率分别为14.3万t/年、7.2万t/年、7.3万t/年和12.2万hm~2/年;3)旱灾是影响华北地区作物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1981—2015年各省旱灾受灾面积显著减少;4)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是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的主要推动力,自然因素中旱灾是造成作物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作物之间的比较优势是华北地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中国西部农业大县射洪县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对象,从粮食产量、种植结构等方面分析区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分析气候变化之外的人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种植结构主要受气温影响,年平均气温在1968-2002年对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种植结构在1951-1968年和1977-2003年两个阶段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新疆水资源匮乏,大部分水资源用于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于减小新疆农业用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东疆和伊犁河谷,利用18个气象站2000-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三种主要作物(棉花、玉米、小麦)的蓝水蒸散量及蓝水需水量。对四个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对比分析调整前后蓝水需水量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不变原则,调整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全疆农作物蓝水需水量减少近2×108 m3;2)基于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十二五"规划面积基础上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蓝水需水量减少10.56×108 m3,全疆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产量均满足规划要求,棉花产量尚需进一步提高。以蓝水蒸散量为工具,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减小农作物种植面积,可以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减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1983-2013年新疆农作物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新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瓜果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其与新疆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3-2013年新疆农作物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粮食作物面积变化幅度较大,棉花播种面积稳步上升,油料播种面积呈现震荡式变化,蔬菜和果园整体呈增加趋势。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的主体地位逐渐减弱,而经济作物的主体地位逐渐上升。从1990年开始,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1990年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点18.60%,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二者的差呈递增趋势。1990-2003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相比差值在5%以下,而2003-2013年差值在5%以上。随着新疆总人口的增长,不同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减幅度有所不同,表现为:总农作物棉花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果园作物粮食作物。虽然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人均棉花播种面积都呈现递增趋势,但粮食作物人均播种面积呈现递减趋势,人口高增长速率将可能增加新疆粮食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仓”——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突破1 000亿斤,对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下黑龙江省耕地面积急剧增长、粮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逐年增加,农垦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等新特点,文章从种植业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当前黑龙江省发展"千亿斤"产能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种植单产低、种植效益低、种植结构不合理、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生态资源消耗严重、个别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等,提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通过技术集成提升农田生产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用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等发展策略,从而确保黑龙江省粮食高产、稳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弥渡县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大,对弥渡县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我县农业科技部门加强对玉米生产种植技术进行试验和示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玉 米绿色高产高效百、千、万示范区对玉米植技术优化和创新,全面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笔者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入探究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粮食生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3):123-126,147
1材料与方法1.1河南省粮食生产特征河南省1978-2006这29年粮食资料统计表明,其粮食产量变化、单位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总体特征为波动中趋于上升(图见第124页Fig.1)。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二是粮食产量波幅较大;三是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这种频率过高、幅度较大的波动,极其严重地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新疆呼图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干旱区呼图壁县为例,通过分析农用地利用现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农用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结果]优化后农业总产值上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上升,经济作物中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饲草作物播种面积也上升;林地和园地的面积也都有所提升.[结论]传统上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因此,干旱区域农用地利用模式选择的着力点在于因地制宜,多元化种植,注重生态平衡,努力实现干旱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发旺  程彦培  王滨  陈立  郭晓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56-13359,13368
黑龙港地区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但水资源的缺乏制约着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来维持正常的农田灌溉用水,已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严重破坏。纠其原因在于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现状与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不适应。运用GIS技术客观、定量地分析了该地区的各县水土资源分布和农业种植结构,提出了该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方案,为该地区的农业区域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