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2-14
以天然水体中鱼类洄游涉及的环境因子包括盐度、温度、饵料的可获得性为研究要素,介绍了其对于主要洄游性鱼类鱼体影响的现有研究,为今后更好开展洄游性鱼类洄游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转录组概念、Illumina测序原理及工作流程、Illumina测序技术中生物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库概念等方面,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技术在重要洄游性鱼类(鲑鱼、鲟鱼、刀鲚)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水生资源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试验野葱种植密度应控制在20万~30万株/667m2,播期控制在4月上中旬,播量2.0~2.5kg/667m2。如果作为次年的移栽苗,播期可调至571中旬,播量为1.5~2.0kg/667m2,种植密度控制在35万株/667m2左右的模式均可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张小红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236-236,238
青海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治理的措施应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洄游路线的研究,根据中国2000—2003、2007—2009、2016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大型拖网渔捞日志及生物学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 a, Chl-a)等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频率分布法对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以2~4龄为优势叉长的智利竹筴鱼鱼群自智利和秘鲁沿岸海域向西洄游,于5月到达39.5°S、78°W附近海区后,向西北方向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10月鱼群到达33°S、85°W附近海域后,折向西南方向进行产卵前的索饵洄游,11月—翌年3月鱼群到达产卵场37°~39°S、85°~88°W海区;翌年3—4月自产卵场向西南方向进行索饵洄游,翌年5月到达41°S、87°W附近海区后,折向西北方向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翌年10月鱼群到达36.5°S、95°W附近海区后,折向西南方向进行产卵前的索饵洄游。研究表明:智利竹筴鱼鱼群5—10月向西北方向洄游,10月—翌年4月向西南方向洄游;同一经度上较大个体竹筴鱼偏向南,同一纬度上较大个体竹筴鱼偏向西南,呈S形向西进行洄游。  相似文献   

6.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染色体。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染色体由92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可分为四组,m组有1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有1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t组有12对染色体,t组有11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均有相应的同源染色体。青海湖裸鲤的2n=92,NF=146,其核型公式为:2n=32m+22sm+24st+14t。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的核型与其他裸鲤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随想     
邢黎飚 《甘肃农业》2019,(6):124-125
青海湖,大多数人都远离你,有一些人遥望你,也有一些人仰视你,而我却要平视你。你是风景,也是一段历史,对我而言,你更是一种情愫。我走近你,是因为心中有你,离开你,也是因为心中有你。从兰州出发,穿过乌鞘岭艄遂道,近湟水,见祁连,从城市,到城乡结合部,到农田漫延、再从城市回到农村,再到山区、草原。眼前的风景,虽是一种空间的平铺直叙,更是历史的点面结合,似乎从现在回到了过去、远古。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吸管法和平板法分离获得10株青海湖微藻,其中5株单细胞微藻依照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蓝藻。在分离纯化阶段采用间歇灭菌湖水配制培养基,分离条件为:温度15℃,光强3000Lx,光暗周期比为12h:12h。分离纯化的蓝藻对光强、温度、pH均有较强的适应性,最终确定AB培养基为培养蓝藻的最适培养基,最佳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自然光,培养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2):128-129
目前对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价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殖放流规格偏小,对放流后资源增殖作用也缺乏有效的技术评价手段与装备。今后应在人工增殖放流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如采取合适的标志放流技术,持续深入开展放流效果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呈现斑块数目减少,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下降,平均斑块面积与分维数增加的趋势;从流域内县域景观变化分析,天峻、刚察、海晏县草地景观结构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但共和县1977—2000年草地斑块数目、景观破碎度与分离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草地景观结构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保护青海湖流域野生植物资源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于2019年8月、2020年7-8月、2021年6月通过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湖流域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植物区系地理的方法,对该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本区种子植物共有754种,隶属于70科、265属,科的组成主要以大科(≥100种)和较大科(30~99种)为主,属的组成主要以单种属和小属(2~4种)为主。2)优势类群明显,青海湖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的优势科有9科,这些科均为世界分布,优势属21个,以北温带分布、世界分布为主。3)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联系较广泛,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均以温带分布为主,温带性质显著。4)中国特有属贫乏,中国特有种较丰富。5)青海湖流域与其他6个地区R(热带成分)/T(湿带成分)值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各自所处生态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其中青海湖流域种子植物区系与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隆务河流域类似,与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达木盆地、三江源国家公园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流域沙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青海湖地区土地沙漠化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沙漠化的环境背景。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根据其分布特点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4个等级。研究了沙漠化发展趋势,针对环青海湖区沙漠化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和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流域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青海湖近30多年来耕地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为今后动态监测、合理利用以及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史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27-14229
[目的]研究青海湖地区4种荒漠植物的抗逆性。[方法]通过比较中麻黄、狼毒、芨芨草、黄缨菊4种植物的抗逆性指标(可溶性蛋白、MDA、游离Pro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分析青海湖地区4种植物的抗逆性,并运用Fuzzy隶属函数法对4种植物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青海湖地区低温、干旱逆境下,4种荒漠植物的SOD活性表现为狼毒〉黄缨菊〉中麻黄〉芨芨草;CAT活性表现为狼毒〉黄缨菊〉芨芨草〉中麻黄,相同的高盐度环境下,狼毒的CAT活性比中麻黄要高出8倍,说明狼毒的抗盐性要强于中麻黄;游离Pro含量表现为黄缨菊〉中麻黄〉狼毒〉芨芨草,相同逆境下中麻黄的Pro含量是狼毒的2.83倍,这是由于狼毒的MDA含量最低,体内膜质过氧化伤害最小,导致胁迫渗透物质Pro含量低,也说明狼毒的抗逆性强于中麻黄。Fuzzy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4种荒漠植物的抗逆性表现为黄缨菊〉狼毒〉中麻黄〉芨芨草。[结论]该研究为青海湖地区抗旱新品种的选育和优良种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生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32-11834,11837
在对环青海湖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生态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风沙危害与沙漠化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及气候的变迁,干旱程度加重,周围河水减少,干涸,湖水面蒸发量大,引起湖面逐渐缩小,风沙的入侵,沙堤增高,扩大,增多,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湖面到1990年缩小近300km^2,草场退化面积达40%,生物量降低,产草量减少6亿多kg/a,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比1956年沙漠面积扩大了67.04%,牲畜品质和生产水平逐渐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祁英香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5):175-178,183
根据《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青海卷和青海湖地区共和、海晏、刚察、天峻4县相关统计资料和草地实地考察,提出不同类县域的草地综合利用率,再根据宜用草地面积、鲜草产量及家畜年食用量等计算出青海湖地区各县和全区的草地理论载畜量、适宜载畜量和超载量。①湖区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38.4万hm^2,草地牧草理论生产潜力总量为1353709.4万kg,草地现实潜力总量为661760.83万kg。其中,草地理论生产潜力总量和现实生产潜力总量最高的均为共和县,最低的均为海晏县。②全区理论、现实实际可利用草地潜力总量分别为634253.55万kg、310054.85万k,其中最高的均为共和县,最低的均为海晏县。⑧草地理论载畜量为438.63万羊单位,其中,共和县最高(154.30万只),海晏县最低(32.86万只);草地现实载畜量全区为214.42万只羊单位,各县草地适宜载畜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共和县(79.34万只)、天峻县(65.16万只)、刚察县(55.42万只)、海晏县(15.45万只)。④截至2002年底,全区有各类草食牲畜289.6万头(只),其中,山羊12.3万只,绵羊228.9万只,驴0.24万头,牦牛43.4万头,黄牛0.9万头,骡0.13万头,马3.7万匹,骆驼82峰,全区草地实际载畜量折合为440.69万只羊单位,各县实际载畜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刚察县(142.17万只)、共和县(136.84万只)、天峻县(108.98万只)、海晏县(52.71万只)。⑤草地理论超载量为12.11万只羊单位,其中,海晏县和刚察县超载43.78万只羊单位,共和县和天峻县分别超载17.47万只羊单位、14.21万只羊单位;草地适宜超载量全区为225.33万只羊单位,超载量由大Nd,依次为刚察县(86.75万只)、共和县(57.50万只)、天峻县(43.82万只)、海晏县(37.27万只)。全区超载度(现实超载量和适宜载畜量的比值)为1.05,各县超载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晏县(2.41)、刚察县(1.56)、共和县(0.72)、天峻县(0.67)。可见,青海湖地区草地超载特别严重,草畜矛盾十分突出。2002年的数据显示,牧业总产值平均约占农业总产值的90%,牧业收入平均约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6%,牧民人均纯收入1836~2330元。可见,湖区气候与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上传统观念等人为因素,最终导致湖区畜牧业生产也表现出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不相协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载畜率,实现草畜动态平衡;进行草畜分而治之;加强草地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良种繁育和优质牧草的栽培;提倡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培育龙头企业,深化草畜产品加工,走产业化道路;转变传统观念,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强畜牧业自主创新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海湖地区6种乳制品的营养成分。[方法]对从青海湖地区采集的牦牛牛奶、牦牛酸奶、牦牛曲拉、犏牛牛奶、犏牛酸奶以及犏牛曲拉6种乳制品样品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脂肪、总糖、水分以及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6种乳制品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3%、4.4%、71.6%、3.7%、3.6%和49.6%,高于普通牛奶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6种样品的谷氨酸的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1.6%、21.5%、23.1%、22.0%、21.7%和22.4%,8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9%、40.8%、39.9%、41.1%、41.0%和40.0%;牦牛牛奶和犏牛牛奶的脂肪含量达到9%,是普通牛奶脂肪含量的2倍以上。[结论]这6种乳制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普通的乳制品。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英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51-16553
在对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的估算和畜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现实条件下实现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青海湖环湖流域土地沙漠化状况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应遵循的原则,指出要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草)的同时,发展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减少土壤水蚀的保护性耕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