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阳溪、阳池、阳谷三穴及其效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溪、阳池、阳谷三个带“阳”字的穴 ,都位于手腕的背部 ,属于手三阳经的穴位 ,是蜂针临床治疗腕关节痛的常用经穴。阳溪穴在腕背横纹的前缘 (近大拇指方向 ) ,阳池居中 ,阳谷穴为后缘。阳溪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 ,其位于腕背横纹桡侧 ,手拇指向上翘起时 ,当两筋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 )之间的凹陷中。阳池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 ,其定位是在腕背横纹中间 ,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阳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位于手腕尺侧 ,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由于尺骨茎突在表皮隆起 ,似山谷。揉按此三阳穴时有酸胀之感 ,对多…  相似文献   

2.
蜂针在因病辨证之后 ,就得处方循经配穴 ,科学施针治病或保健。蜂针的处方是治疗和保健的依据 ,是选穴施针治病的具体内涵和指南。故医者必须注意与慎重。1 .如何处方  确诊后方给病者处方 ,除按常规项目在处方上填好病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病史和时间以外 ,还必须按主次循经定穴 ,主穴与络穴严谨配伍 ,虚实和补泻生克分明。同时还应注明针刺的手法、剂量、时间、疗程和简要医嘱等。2 .循经取穴的意义  《灵枢·终始篇》云 :“从腰以上者 ,手太阴、阳明主之 ;从腰以下者 ,足太阴 ,阳明皆主之。”又如《四总穴歌》云 :“肚腹三里留…  相似文献   

3.
田宁  林秋鸿  李万瑶 《蜜蜂杂志》2006,26(11):29-30
“四关”穴指双侧合谷和太冲穴,两者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因其在蜂针治疗上的适应症广且疗效好,而为中医学者们所推崇,被视为治病要穴。1“四关”穴的功能主治“四关”由合谷、太冲两穴组成。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别名虎口、合骨、含骨。《山海经》中解释为:山名,合谷之山”。合,开合、结合,与合拢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肌肉结合处(肉之大会为谷)。此穴开则凹陷如谷,合则凸起如山,故在拇、食指之间,开则凹陷如谷,合则凸起如山,故名合谷。简易取穴为:拇、食指张开,使虎口绷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  相似文献   

4.
廖子俊  朱万云 《中国蜂业》2009,60(11):36-37
承浆穴位于唇下正中凹陷处,因可承受口涎而得名。穴区浅层有颏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下颌支和下唇动脉分布。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督脉四经的交会穴。运用蜂针刺激承浆,除了蜂毒的强大药理作用之外,还可收到健脾和胃、解痉止痛、降气止逆和清热生津的效果。以承浆为主穴治疗上述四经的病症,  相似文献   

5.
正迎香穴(LI20)又名冲阳穴。位于鼻旁,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止点穴,手阳明和足阳明的交会穴。正如《普济方》所云:"迎香,一名冲阳。在禾髎上鼻下孔傍。手足阳明之会。"迎,迎受、迎接也;香,气味也,此穴通迎取脾胃五谷之气味,起到宣通鼻窍,恢复嗅觉的作用,以鼻能闻香臭而得名。迎香穴与胃经相邻,位于胃经之下,要将大肠经的气血交汇于足阳明胃经,实现流注与交通的作用。其别名为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而足阳明胃经有个经穴是冲阳穴,在足背部最高处,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大肠经的迎香穴又称冲阳穴可能指本  相似文献   

6.
犊鼻穴     
李万瑶 《蜜蜂杂志》2006,26(2):36-36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出自《灵枢·本输》:“刺犊鼻者,屈不能伸。”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穴性属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1穴名释义犊,牛子也,即小牛。穴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其形似牛犊之鼻孔,故以为名。《谈谈穴位的命名》:“犊,小牛也。易曰:‘坤为牛’,坤道属土,本穴属足阳明胃经,故以犊名之。又因其穴在膝髌骨旁,形如牛鼻,为足阳明脉气所发,故不名猪鼻、羊鼻,而言犊鼻。”犊鼻穴又称“外膝眼”。《千金方》云:膝眼“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原指有内外两穴是膝眼穴。《外台》称“膝目”。…  相似文献   

7.
志室穴,别名为精宫、神关、志舍、志堂,是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第二条线腰部的穴位。定位在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甲乙经》曰:“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该穴的命名:穴在肾俞(平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旁,应肾。因肾藏志,藏者为室,穴为肾气留住之处,又主治肾疾,故名“志室”。《会元针灸学》:“志室考,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为藏志之室,与肾俞相通,故名志室。”此穴既是蜂针常用的试针穴,又是治疗腰痛的要穴,还是蜂针保健的有效穴。1蜂针试针的理想穴位蜂针的试针部位应有别于注射青…  相似文献   

8.
伏兔(ST32)别名外丘、外勾,位于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处,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1经穴定位伏兔穴在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按骨度分寸法大腿股骨大转子——膝中为19寸)。简便取穴法:正坐屈膝成90度,医者以手腕掌第一横纹抵患者膝髌上缘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当中指到达处是穴。《针灸甲乙经》:“在膝上六寸,起肉间。”《神应经》:“在阴市上三寸,循起肉。”(阴市穴在膝盖上外侧三寸)2穴位解剖穴位下穿过皮肤为浅筋…  相似文献   

9.
蜂蜜疗方7则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5,25(11):35-35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1经穴定位头维穴在头侧额角部,入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简易取穴法: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额角发际,侠本神傍各1.5寸”(本神穴在前正中线入前发际上0.5寸,旁开3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额角入发际”。2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  相似文献   

10.
牛阳明穴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的阳明一穴,始见于《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针灸穴法名图》(清·道光十八年木刻印本)中,在相当于牛的阴囊(或乳房)处,仅标有穴名,没有见文字记述。继见于《抱犊集·牛全身针法篇》(赵学敏,1739年):“阳明穴穴在牛阴囊处,患穿裆黄用,亦为不用针之穴。”和《养耕集·论牛穴道针法形象全图说》(傅述凤,1800年):“阳明穴,即牛之肾囊是也,特患钻裆黄症为祸,针不可用。”两书均言为牛阴囊黄肿之称,是“针不可用”或“不用针之穴”。顾名思意,公畜之睾丸为阳(与母畜  相似文献   

11.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腧穴之一 ,因其为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 ,故名三阴交。又名太阴、下三里、承命。其定位是足内踝高点上三寸 ,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如图所示 ) ,揉按此穴有酸胀之感。三阴交穴在蜂针临床应用中极为常用 ,对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确切的疗效。蜂针三阴交穴时一般为直刺法 ,也可用散刺法。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 ,操作方便 ,疗效显著 ,也可为蜂针试针的穴位之一。因本穴是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 ,故为主治男女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血证和妇科病的常用穴。对肝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失常所产…  相似文献   

12.
委中穴,又名血郄、郄中、委中央等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之一,因其位于窝中央,委曲之处,故名委中,是足太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土穴。其定位是在窝横纹中央,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肌腱之间,微屈膝取穴(如图所示)。揉按此穴常有酸胀之感。委中穴在蜂针临床中极为常用,对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委中穴为膀胱经的穴位,处于血管丰富之处,是治疗局部膝关节病变的要穴;膀胱经自腰背而来的两条支脉,皆下行会于委中,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委中穴对腰背疾病有一定疗效,故前人《四总穴歌》有“腰背委中求”之说。[解剖]在窝正中,有筋膜,皮下有股静脉,…  相似文献   

13.
用蜂直接蜇刺于泪囊泪道处皮肤,蜇时让病人闭目,注意不可蜇刺到眼球上,以免致盲,为慎重起见,可将蜂针拔下,再点刺于泪道处皮肤,每次用蜂2~3只,每天1次。配穴有曲池、大椎、合谷等穴。为消除病人怕痛心理,可先用冰块冷敷局部1~2 min,再进行蜇刺。在治疗的同时,每天用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药膏点眼,可治疗结膜炎症。  相似文献   

14.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此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穴名释义:“关”,即机关,为开阖之枢机;该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有关牙齿的开阖,故名之于“关”;因为其在颧骨弓下,并与上关穴相对,故名之于“下关”。另一说,下关者,因牙关分上下二处,上关即客主人,位于下关穴之上;下者,下片部也,牙关是开合之机关,属下,两“关”穴相对,故名下关。1取穴方法闭口取穴,下关穴位于耳屏前约1拇指横指,当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此穴闭口有孔,张口即…  相似文献   

15.
<正>中魁穴(Ex-UE4),经外奇穴名。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牙痛阵阵痛相煎,针灸还须觅二间,翻呕不禁兼吐食,中魁奇穴试看看”,二间是指二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位于手食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凹陷处。穴名释义:以其位置而言,中为中间,正中之意;魁为首,或第一之意,首为阳,故为阳侧。因中魁穴位于中指背侧第二指关节处,握拳屈指即为手指最高点,为其他四指之魁首,故名之。  相似文献   

16.
笔者治疗月经不调患者48例,其中“经早”2 2例,“经迟”8例,“经乱”1 8例:年龄1 9—3 9岁。病程1 0天—2年。采用蜂针结合中药治疗,蜂针主血海、关元、三阴交、气海、肾俞、气穴。配穴曲池、太冲、然谷、行间、足三里、脾俞、隐白、归来、中极、天枢、命门、期门、章门、曲泉等。每次选4—8穴,隔日一次,轮流取穴,7天为1疗程,共治疗1至2个疗程。中药“益艾调经汤”(自拟方,治疗时辩证加减)益母草5—1 0g、芍药5—1 0g、艾叶5—1 2g、香附5—1 0g、柏叶5—1 0g、甘草5g等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7天为1疗程,共服1—3个疗程。结果治愈40例,占83…  相似文献   

17.
正列缺(LU7)穴位于前臂远端,属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从手太阴肺经循喉咙,与任脉相通。据《针灸穴名释义》:列,指陈列,裂开;缺,指缺口,空隙。1经穴定位列缺穴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见图1。另有一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见图2。  相似文献   

18.
陈力同志,男,年龄66岁。2006年5月18日因打排球时右手发球用力过猛而扭伤疼痛。右手臂伸直时有点呈弯曲状。手臂向外,向内旋转动作时有扭痛,手臂向上伸展时腋窝处似抽筋痛,同时手按压右肘关节内侧面疼痛难受。认为休息几天就会好去的,但一直拖到5月21日仍然不见好转,所以从6月1日前来诊治,采用活蜂螫刺天井穴,用蜂3只,螫刺合谷穴,用蜂3只。6月15日螫刺曲池穴,用蜂2只,螫刺天井穴,用蜂2只,螫刺极泉穴,用蜂2只,螫刺少海穴,用蜂2只,螫刺合谷穴,用蜂2只,计用蜂10只。6月8日右手疼痛减轻,能伸直些。又螫刺10只。6月13日又螫刺10只,总计35只,于7月…  相似文献   

19.
天鼎穴(TianDingLI17)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第17个穴位。天,“颠也”,指天人地三部之上部也;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此穴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而胸锁乳突肌特征为一肌三头(一头附着于乳突,其他二头,分别附着胸、锁二骨)似三足鼎立,故名。  相似文献   

20.
血海穴的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腧穴之一 ,其定位是嘱患者屈膝 ,在大腿内侧 ,髌骨内侧端上 6cm ,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如图所示 )。简便取法是 :患者屈膝 ,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 ,二至五指向上伸直对着大腿 ,拇指约呈 4 5度角斜置 ,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揉按此穴有酸胀之感。血海穴在蜂针临床应用中是常用穴 ,对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确切的疗效。  蜂针血海穴时一般为直刺法 ,也可用散刺法。本穴还可用灸法。血海穴的功用与脾脏及脾经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1 能健脾益气统血、养血行血。因为脾脏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