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期以来,天然除虫菊素是防治害虫的一种理想杀虫剂,具有高效、击倒快、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但是由于除虫菊花的生产受到土地、气候、栽培条件和劳动力的限制,供应量不大。 四十年代后期,第一个合成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问世,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有许多新的拟除虫菊酯品种不断试制成功,但它们对光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应用。 七十年代初,英国M.Elliott合成了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以及日本N.ohno合成了戊酸氰醚酯,它们既保持了天然除虫菊素的特点,同时有更高的药效,对光稳定,适用于防治农业害虫,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局(PMRA)将对拟除虫菊酯、除虫菊酯以及相关的增效剂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开展再评价工作,旨在建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办法。具体农药品种包括,杀虫剂丙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右旋苯醚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除虫菊酯、苄呋菊酯、胺菊酯,增效剂增效醚和增效胺(octylbiclo heptene dicarboximide)。  相似文献   

3.
发展拟除虫菊酯类混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大钧 《植物保护》1985,11(3):30-31
自七十年代初英国埃利奥特博士合成了对光稳定,适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氯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后,英国和日本又合成了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杀灭菊酯。这4个品种很快投入了工业化生产。开始是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用于防治棉田害虫,1977年部分发达国家也开始应用,现已扩大到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到1980年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占全部杀虫剂使用量的9%,预测到八十年代中期将占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戊酸氰醚酯(S-5602)、戊酸醚酯(S-5439)、二氯苯醚菊酯,进口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百树菊酯、氟氰菊酯、戊酸氰醚酯等,均有一定的数量。因此检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质量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广泛应用于蚊香及其他驱蚊产品,不仅对蚊子有杀虫作用,而且具有驱避效应,然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蚊子驱避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两种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具有非接触驱避作用.触角电位(EAG)试验表明除四氟甲醚菊酯有微弱EAG响应外,其他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没...  相似文献   

6.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药》2005,(5):48-48
在国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田中的应用已有先例。其中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发了数个可应用于水稻的品种,如苯醚菊酯、醚菊酯、乙氰菊酯、硅醚菊酯等,获得登记并成功应用。同样,1988年菲律宾就开始登记用于水稻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到20世纪90年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经成为菲律宾水稻上常规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敌敌畏属速效、击倒力强、高毒、残效期短(1~2天)的有机磷杀虫剂。溴氰菊酯是杀虫范围广、击倒力强、低毒、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对光稳定 ,有“光稳定菊酯”之称。敌敌畏与溴氰菊酯混配 ,能兼具两种农药的特点。20.5%敌·溴乳油在有效成份中含敌敌畏20.0  相似文献   

8.
拟除虫菊酯具有高效,治虫广谱,用量少,有残效,低残留等特点,是一类比较理想的杀虫剂。主要品种有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它们都是取代环丙烷羧酸酯类化合物,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Ohno等(1974)以α-取代苯乙酸代替环丙烷羧酸制备酯类,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合成。1978年日本住友公司工业化生产(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R,S)-α-氰基-3-苯氧苄酯化合物,已在世界上广泛使用。我们于1976年冬开始研究取代苯乙酸酯型拟除虫菊酯中,发现(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间-苯氧基苄酯简称多虫畏,杀虫效果良好,而结构进一步简化,更易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杀灭菊酯四种农药对米象,赤拟谷盗和谷蠹的防治效果及残效。所有供试农药,即使用量2ppm,在一年内对仓贮小麦均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茶丽纹象甲是一种重要的茶树叶片害虫。为防止茶叶的农药污染,近年来在茶叶害虫防治中,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挑选对茶丽纹象甲防治效果比较理想的品种,我们于1994年和1995年在浙江省诸暨市选择了四种较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丽象甲进行了室内药效和田间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0%二氯苯醚酯乳油(江苏农药研究所)。2.5%澳氰菊酯乳油(法国罗素一代克福公司)。20%杀灭菊酯乳油(上海农药厂)。10%联苯菊酯乳油(美国FMC公司)。95%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  相似文献   

11.
背景资料 1983年初,人们确证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对合成拟除虫菊酯:氰戊菊酯(fenvalerate)、氯氰菊酯(cypermethrin)、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和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已产生抗性。在埃默拉尔德首次发现抗性,那里由于拟除虫菊酯在棉花、高粱和大豆上使用无效,而使产量大减。在生长季节的后期,在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莫里、纳拉布瑞、沃伦乔治州)的其它一些棉区,也发现了低于中等水平的抗性。在前两  相似文献   

1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中毒的防治鲁锡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100050)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模拟天然植物除虫菊的有效杀虫成分除虫菊素,经人工合成的一类农药。自1949年合成第1个拟除虫菊酯化合物丙烯菊酯以来,已合成了近万种拟除虫菊...  相似文献   

13.
李妙金 《植物保护》1985,11(2):21-22
我国在七十年代前期,开始对稀丙菊稚、胺菊酯和苄呋菊酯等品种进行研究及药效试验。近年来,胺菊酯、杀灭菊酯、氯菊酯等都已投入生产与供应,氯氰菊酯也进入了中试。可见我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发展速度之快。 国内有关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于粮食仓库害虫方面的应用文章不多,氯氰菊酯对于仓库害虫的杀虫效力如何?为此展开氯氰菊酯防治主要仓库害虫的毒力试验,目的想取代过去长期使用的六六六等有机氯杀虫剂。在室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建立了赤眼蜂站,防治螟虫效果良好,防治面积不断扩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杀虫效果高对人畜毒性较低的农药。这类农药使用广泛,但如果多年连续使用,容易使某些害虫产生抗药性。我们在实验室用目前几种较常用的杀灭菊酯、中西除虫菊酯等对拟澳洲赤眼蜂卵期进行处理,不断提高药液浓度,了解赤眼蜂是否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以祈为抗性天敌的改良、遗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韩熹莱 《植物保护》1981,7(3):23-23
自从70年代初二氯苯醚菊酯出现以来,在短短的几年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溴氰菊酯的商品化,使这类药剂开始广泛地在农业上使用;1976年日本住久公司速灭菊酯的出现,更进一步给这类药剂的合成打开了新的领域。目前各种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18种杀虫剂,测定了它们对两种黑木耳害虫——黑光甲和食丝谷蛾的毒力和药效。试验了有关农药混用对防治黑光甲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百树菊酯、杀灭菊酯、杀螟松、二嗪农、氧化乐果、乐果、敌敌畏和杀虫双对黑光甲成虫和幼虫有较高的药效。4种拟除虫菊酯、杀螟松、二嗪农,氧化乐果,敌敌畏和敌百虫对食丝谷蛾幼虫有较高的药效。溴氰菊酯与西维因混用,敌百虫与乐果混用对防治黑光甲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强威杀虫气雾剂是采用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卫生杀虫防疫药FG11和其它助剂,(?)射剂配制而成的卫生杀虫剂。 FG11由拟除虫菊酯强力诺毕那命(右旋胺菊酯)和高克螂(右旋苯氰菊酯)配制而成。日本气雾剂资料介绍了上述农药的物化性能及在中国获准登记的情况。本文研究了强威杀虫气雾剂的气相色谱分析,采用3%DC-200/Chromosorb G  相似文献   

18.
导言以天然除虫菊、丙烯菊酯和一些新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为主要原料的杀虫剂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方面。这些化合物有共性,但在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意地用一种菊酯代替另一种菊酯可能会造成危害。对这几种菊酯分别进行分析的方法已有报道。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能够同时对制剂中的天然除虫菊酯的六个主要活性组份和主要合成拟除虫菊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夜蛾对三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脱离药剂选择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及抗性衰退规律。结果表明,即使甜菜夜蛾对氯氟氰菊酯、氰戊 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达522.9倍、669.7倍和2 737.2倍,抗性仍不稳定,分别经10代、8代和9代饲养后抗性下降为60.8倍、90.8倍和180.5倍;对田间抗性种群的抗性衰退研究发现,甜菜夜蛾对这3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也表现为不稳定性,在无杀虫剂选择的情况下,开始几代抗性下降较快,当下降至一定水平(6~10倍)后,抗性趋于基本稳定,但很难完全恢复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就上海梅陇、广州天河和江西莲塘的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及其与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MFO)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种群(R)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菊酯的 LD_(50)分别是江西种群(S)的>10414倍、2102倍和245倍。广州种群分别为>10414倍、>3569倍和1533倍。活体增效试验表明,酯酶抑制剂 TBPT 在低剂量(0.208μg/虫)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都无增效作用,在高剂量(2.08μg/虫)时分别增效41.7倍和110倍。用 MFO的抑制剂 PB 作同样处理时,低剂量的 PB 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增效作用分别为5倍和12.9倍;高剂量的 PB 对溴氰菊酯增效562倍以上。~(14)C-氰戊菊酯代谢的离体研究结果表明,R 小菜蛾代谢~(14)C-氰戊菊酯的速度是 S 小菜蛾的2.1倍,TBPT 抑制~(14)C-杀灭菊酯的代谢约20%,而PB 抑制50%以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MFO 是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