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1995—1996年对西双版纳,人工荫棚栽培香荚兰的害虫调查结果,对18种害虫和4种有害软体动物的分布、为害作了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2.
对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香荚兰根腐病组织和蔓、叶感病组织分离到的139个镰刀菌菌株进行系统观察鉴定,结果根部120个分离菌株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占82.5%,腐皮镰孢F.Solani占13.3%,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占3.3%,木贼镰刀菌紧密变种F.equisetiVarCompactum占0.8%。蔓、叶19个分离菌中F.oxysporum占89.4%,F.Solani占5.3%,F.equiseti占5.3%。尖孢镰刀菌是为害香荚兰的优势种;木贼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紧密变种、串珠镰刀菌侵染香荚兰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1998年7月~8月调查了勐仑和打洛两个种植场的香荚兰疫霉病,其中梢腐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2.8%和13.5%;处于低部位的梢腐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4.6%和29.3%,而高部位的平均发病率仅分别为6.7%和4.9%。柑桔褐腐疫霉是优势种。在一些表面长有大量炭疽菌和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蔓腐病标本的边缘组织上,亦培养出纯的柑桔褐腐疫霉。  相似文献   

4.
根据香荚兰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西双版纳的气候资料,综合分析和评价西双版纳香荚兰栽培的有利气象因素和不利气象条件,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双版纳海拔800m以下各乡镇进行香荚兰宜植度的区划。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香荚兰炭疽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香荚兰上分离到的18个炭疽菌菌样进行种的鉴定,结果盘长孢状刺盘孢Co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为12个菌样,兰科刺盘孢C.orchidearumAlesch.为6个菌样。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2002年在西双版纳实施香荚兰庭院种植项目的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提出了继续实施这一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办法;提出了通过各种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香荚兰庭院种植,有可能把香荚兰发展成为西双版纳热区一种高经济收入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观察,香荚兰根腐病周年发生,随种植时间延长而病情累积增高。新增病根发病率增高在高温季节,而在低温干旱季节降低。根腐病发病率<50%的调查样方有19.7%的表现出蔓叶发黄;发病率>60%的,则有90%以上的蔓叶发黄,可以把发病率<40%作为该病的控制指标。田间管理好,根系发达,生长良好的园地,病情较轻。离体幼根接种试验表明,根尖和根毛区是病原主要的入侵部位。有15%的幼根不感病,大多数感病根,病斑扩展到一定程度即停止活动,仅有12%的根病斑发展到全根死亡。病斑扩展期为2~7d,扩展速度为0.2~8.4mm/d。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对云南西双版纳勐仑香荚兰种植基地的荫棚内外实测的气象资料, 初步分析香荚兰荫棚种植的光、温、湿效应:荫棚种植有效地遮挡了阳光直射,满足了香荚兰对光的需求; 而且荫棚内各种温度明显比棚外为高,弥补了当地年均温比原产地稍低的不足,有利于香荚兰安全过冬; 但棚内抑制植物生长的≥35℃的高温日数增加近30d,容易对香荚兰开花结荚有不利影响;荫棚对相对湿度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9.
用5种培养液:1/2MS、1/2MS+IAA、1/2MS+PP333+IAA、ABT1号生根粉及对照,作香荚兰蔓段诱导不定根发生和生长试验。经20d培养,1/2MS+PP333+IAA培养液诱导不定根发生率最高,新根生长最好。试验观察到,PP333和IAA在一定浓度配比下,对香荚兰有明显诱导生根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5个人工荫棚行架式种植的香荚兰园的调查表明,香荚兰茎蔓走向对开花量有明显影响,逆向延伸茎蔓上长成的花序,占调查花序总量的74.83%—91.35%。可以认为造成大量逆向蔓的园艺技术是香荚兰早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红树林寒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2月对广东省红树林遭受严重寒害的情况开展调查,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珠海淇澳岛红树林区作为样点进行详查。调查结果表明:①粤西红树林受寒害最重,粤中次之,粤东较轻;②受寒害严重的主要红树林造林树种为海桑类;③乡土树种的抗寒能力明显强于引进树种;④由寒潮引起的长时间持续低温是造成寒害的主要原因,红树林的受害程度还与生物学因素、生境因素相关。最后就灾后的红树林恢复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稀土、白糖、氯化钾和磷酸二氢钾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香荚兰的抗寒能力,使用浓度依次为400、333.3、250和1000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栽培于温室中珍珠岩、沸石、砂质和岩棉基质上非洲菊Fame、Party、Regina、Ximena进行评价,17个月的时间里测定其切花产量和品质(花柄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珍珠岩基质栽培的非洲洲菊产量最高,达75~80枝,沸石基质的产量最低,砂质与岩棉基质产量中等。相比其它品种,Party品种略显高产。切花品质受基质、品种和种植时间影响,第一阶段(7~8月)珍珠岩基质栽培的切花品质更好,但第二阶段各基质无差异不同基质栽培非洲菊的切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滇东南植胶区2007/2008年冬春橡胶树寒害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7/2008年冬春,滇东南河口、文山植胶区出现较强的平流型降温,橡胶树遭受严重的寒害。红河热带农业研究所对寒害灾情、寒害规律和寒害程度与环境条件、种植品种的关系等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作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16.
将脐橙、温州蜜柑、Peng柑叶片比重的测定结果与1991 ̄1992年的冻害程度进行比较,并将叶片比重作为评价脐橙品种抗寒性的一个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经2002年大雪和2008年冰冻灾害天气后,通过调查,发现尾赤桉、尾巨桉等杂交桉具有较强耐寒能力。在-3℃短时极端低温、0℃以下低温持续2d的灾害天气,海拔500m以下地域,杂交桉仅有轻微寒害。在-4℃短时最低气温和0℃以下低温持续20d的冰冻天气,杂交桉寒害主要表现为机械性损伤,而非生理性冻害,且冰冻后多数能萌芽。选择耐寒品种并在较低海拔种植,在桂林可以发展杂交桉。  相似文献   

18.
热带园林树木遭受寒害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炎坤 《广东园林》2009,31(1):49-53
2008年初持续3℃-7℃低温阴雨天气。对南亚热带珠三角地区乃至珠海、茂名、湛江地区一些热带园林树木损害严重。文章对热带园林树木遭受寒害概况进行回顾与思考,并分析树木受寒害的原因及提出相关对策,以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社区的谏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初,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植物遭受了近五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低温寒害,引种红树及本地红树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枯萎、树干折断,植物种群相对多度及密度改变。文章在2008年度冻害调查的基础上,2009、2010年对该片红树植物开展了恢复状况和生长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引种树种恢复的状况在不同物种之间有所差异,引种海桑、无瓣海桑在冻害后一度得到良好恢复;木榄生长良好,也有新枝萌发,受冻害影响较小;海莲大多数死亡,从原有的47株减少到目前的12株;澳洲白骨壤生长良好;(2)乡土树种恢复良好,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都可正常生长;(3)由于海桑、无瓣海桑受害严重,管理人员对其大树和幼苗进行了人工清理,目前保护区内海桑、无瓣海桑数目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20.
桉树冰雪灾害特点及安全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长江以南的中部地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性天气。我国200万hm2桉树林中的35万hm2遭受不同程度冰雪灾害,其中广西、湖南、江西的受害面积较大。桉树在这次冰雪灾害中受害以冰雪压折为主、冻害为辅。在灾害严重地区未发现桉树品种间抗折断能力差异,在灾害较轻的地区广林9的抗折断能力强于DH201-2;灾害中桉树品种间的抗寒能力差异显著,实生树种抗寒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本沁桉>邓恩桉>柳桉>赤桉;无性系为:广林9>DH201-2>Eg2。发现抗冰雪灾害能力与树龄关系密切,1~2年生幼龄林抗折断能力强,抗寒害能力弱;3年生以上林抗折断能力弱,抗寒害能力强。调查还发现,海拔400m是很多地方的冰雪灾害分界点,超过则受害重、低于此高度则受害轻;桉树的冰雪灾害受林地所处的位置、特殊的效应影响。本文针对桉树冰雪灾害的特点,在桉树发展适宜性的确定、桉树品种的选用、造林地的选择与培育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桉树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