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甬优6号在柳江县成团镇示范种植,全生育期112~115 d,表现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米质优的特点.介绍了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并对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超级杂交稻最佳的N肥用量,试验用中浙优一号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各处理对中浙优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N肥或单一施用N肥,不施P、K肥,产量均较低,在P、K肥使用量固定的情况下,随N肥用量增加,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施纯N量为18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并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当N肥用量过大,使用量超过纯N 240 kg/hm2时,产量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单季稻甬优9号的需肥规律,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于2010-2011年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甬优9号氮、磷、钾施肥效应试验。结果显示,单季稻甬优9号产量总体上随氮、磷、钾施肥量增加而渐趋上升。各处理中,以N2P2K3和N3P2K2(施肥量最高)处理条件下产量最高,N0P2K2(施肥量最低)和N0P0K0(不施肥)处理下产量最低,表明氮肥施用量对甬优9号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磷、钾肥尤其是钾肥也具有较好的交互增产作用。根据试验数据,分别拟合氮、磷、钾肥料各自及其组合施用量与甬优9号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综合各模型得出的理论施肥量,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认为单季稻甬优9号在生产中以每hm2施纯N214 kg,P2O590 kg,K2O 146 kg为宜。  相似文献   

4.
2006年泉州市引进水稻新品种甬优6号,通过几年的试种、示范,表现超高产、优质、耐肥抗倒等特性.该文总结甬优6号在两年福建省区试和在泉州市示范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木.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典型的硅积累作物,为掌握不同硅肥用量对淡涂泥田上种植"甬优12号"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甬优12号"在淡涂泥田上种植,增施硅肥能有效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当硅肥施用量为6kg/667m2时,"甬优12号"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甬优6号”不同施肥方法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甬优6号"不同时期用肥数量、方法及比例,特开展本试验。现将相关情况简介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长街镇长街村"甬优6号"高产  相似文献   

7.
"甬优6号"不同插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共同育成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高大,生育期长,适宜插种密度是“甬优6号”高产的关键。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插种密度试验来探索“甬优6号”的最佳插种密度。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甬优6号直播稻不同用种量与经济性状及产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播是水稻栽培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粳稻、籼稻中用的较多,但在籼粳杂交稻中应用较少,因为甬优6号杂交种植株高大,生育期长,在直播中如何掌握每667m2大田用种量是关键。如用种过多,群体过大,不易管理;用种过少,田间出苗不齐,草害严重,影响产量。本试验旨在摸索甬优6号杂交稻直播的最佳用种量。  相似文献   

9.
为做好单季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笔者对单季晚稻主导品种"甬优6号"、"中浙优一号"、"扬两优6号"等开展了多点"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施基肥、施分蘖肥、不施穗肥的前提下,"甬优6号"的最大施氮量低于"扬两优6号"和"中浙优一号"。由于"甬优6号"、"中浙优一号"、"扬两优6号"均为大穗型品种,建议降低基肥比重,增施穗肥,以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甬优6号”是一个籼粳杂交的品种,在本地作单季稻种植。农民在种植该品种时,播期往往参考本地生育期短的一些品种。播种过迟,如碰上低温多雨天气,对结实率会造成影响;播种过早,大田生长期增加,管理难度增加,为此,特进行了本试验,旨在探索“甬优6号”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11.
施氮磷钾对赶黄草产量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N、P、K对赶黄草生长发育、产量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为赶黄草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P、K三因素二水平完全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药用有效成分槲皮素含量.结果表明,施N极显著提高产量,N明显增加植株分枝和根的重量,施P有增加植株高度的效应,施K对提高植株槲皮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因此,N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增施N肥,配施P、K肥是提高赶黄草产量、增加槲皮素含量和积累量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晚稻甬优6号茎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 N 180、225、270、315 kg/hm2)和移栽密度(19.5万、22.5万、25.5万、28.5万、31.5万苗/hm2)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茎蘖数随施氮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70 kg/hm2、移栽密度为25.5万苗/hm2的试验条件下比较有利于甬优6号增产.  相似文献   

13.
连江县引进超级稻甬优6号种植多年,表现形态特征优良、高产、稳产、优质.总结晚稻甬优6号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晋菜1号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N、P、K肥对大白菜晋菜1号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了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合理施用N、P、K肥能产生显著的增产增收作用,试验表明:合理配施N、P、K肥,大白菜晋菜1号增产量最高达6 417 kg/hm2,增加的纯收入为18 148.5元/hm2.在生产中不能盲目加大肥料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大白菜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做到N、P、K肥合理配施,以减少肥料损失,同时加强土壤培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配方施肥区、农户习惯施肥区,和空白无肥区的比较试验,对制定的蔺草茬晚稻的肥料配方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鄞州区蔺草茬晚稻甬优12号采用N 159 kg.hm-2,P2O5 21 kg.hm-2,K2O 112.5kg.hm-2肥料配方准确度高,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生育期基本相当的籼稻C两优396和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对照,对自主培育的优质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进行了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籼稻C两优396在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能力显著强于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到生育后期籼稻C两优396吸收磷的能力比优质晚粳品种强,吸收N、K的能力与优质晚粳品种差不多。甬优1538在低氮水平下吸收N、P、K养分的能力、在中高氮水平下吸收N的能力在生育前期比赣宁粳1号更强,其次是赣宁粳3号,到了生育后期,甬优1538吸收N、P、K养分的能力还是最强,赣宁粳1号次之,赣宁粳3号最差。吸收N、P、K养分比例:籼稻C两优396为N∶P_2O_5∶K_2O=1∶0.174∶0.594;甬优1538为N∶P_2O_5∶K_2O=1∶0.117∶0.529;赣宁粳1号为N∶P_2O_5∶K_2O=1∶0.138∶0.455;赣宁粳3号为N∶P_2O_5∶K_2O=1∶0.132∶0.486。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株型紧凑、矮小,可通过增加密度来增加生物量,再进行适当的养分管理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7.
硅肥对甘蔗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以每桶施用26g N+1.76g P+20g K为对照,进行6个不同硅肥施用水平处理(20,40,60,80,120和150 g/桶)桶栽试验,探讨硅肥对新台22号甘蔗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特性、N、P、K和Si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硅肥(硅酸钙)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甘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不同硅肥处理之间的甘蔗叶片P含量差异不大,部分处理的P含量略有增加;施用硅肥可显著降低叶片N、K含量,但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Si含量逐渐提高。硅肥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每桶甘蔗干物质含量(26%~70%)和甘蔗产量(30%~60%)。此外,在收获期,硅肥处理的甘蔗植株硅含量可达2.64%。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杂交粳稻“甬优8号”在机插栽培条件下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机插“甬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晚播晚栽形势下,从成本投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机插“甬优8号”每667m2移栽密度在1.7万穴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各类型晚稻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其土壤肥力同化能力的差异,对籼粳杂交稻、粳粳杂交稻、常规粳稻三种类型5个晚稻品种进行无肥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无肥栽培条件下,"甬优12号"产量最高,其次是"甬优13号"和"甬优538","宁81"产量最低;土壤肥力同化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籼粳杂交稻、粳粳杂交稻、常规粳稻。  相似文献   

20.
甬优9号作中稻栽培表现出耐肥、抗倒性好、抗逆性较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食味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浦城县得以大面积推广。文章对甬优9号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