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7—1999年4月在惠民县孙顶村果园将大蒜去皮捣碎,加入适量食醋(含醋酸5%)调匀涂刷于果树病疤上,防治效果明显.涂药方法有二,一是刮除病疤涂药,先将当年发生的病疤刮除,并扩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癌肿病该病又名溃癌病、枯枝病、干枯病,是流行于欧美的严重病害。我国1975年在东北发病,危害落叶松天然幼林,发病率达97%。此病发生于人工幼林、天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7—1989年4月在惠民县孙顶村果园将大蒜去皮捣碎,加入适量食醋(含醋酸5%)调匀,涂刷于果树病疤上,防治效果明显。涂药方法有二,一是刮除病疤涂药,先将当年发生的病疤刮除,并扩至健皮1cm,深达木质部,然后涂药;二是将病疤皮纵横划伤数道,道间距为0.5—1cm,并扩  相似文献   

4.
苹果是我国主要栽培果树之一 ,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尤其在北方地区 ,苹果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 ,苹果腐烂病始终困扰着果农 ,轻者缺株断行 ,重者则全园被毁 ,防治十分困难。目前虽然有多种治疗腐烂病的药剂 ,但是效果都不特别理想 ,或愈合慢 ,或复发。因此 ,急需找到一种疗效好、愈合快且不复发的治疗腐烂病的药剂。腐烂病擦剂是河北省唐县植物病研究中心在专家指导下生产的一种治疗腐烂病的药剂 ,为了了解它的疗效 ,于 2 0 0 1年在苹果树上做了药效对比试验。1 试验地点、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在唐县园子村苹果园 ,供试品…  相似文献   

5.
湖南的竹类,过去一直认为少病。近年来,各地陆续发生一些病害。为了弄清竹病种类,提出防治建议,于1980年5月,曾去桃江县、益阳县、益阳市和沅江县进行实地观察。除毛竹枯梢病外,这次共见到楠竹笋腐病、楠竹斑枯病、楠竹烟煤病、水竹丛枝病、水竹秆锈病、竹赤团子病、桂竹黑粉病和桂竹黑痣病。楠竹笋腐病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Mazel et H·de Lehaie)近年在益阳县林科所滚坡竹林内发生笋腐病,1977年  相似文献   

6.
五、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落叶病,原名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一) 分布及为害该病在1895—1896年发现于德国。1924年起,长期在日本流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在1945年最早发现于辽宁省草河口林场,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我省于1953年在漫江林区发现该病,至1960年,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流行。1964年时,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受害面积已达41.2%。现在,在东北三省,凡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分布。此外,在华北、西北的局部地区也有该病的发生。这种病害除为害人工林外,也为害天然林。感病的林分提早落叶约50天,春季放叶时间也  相似文献   

7.
1984—1985年,在病害常发区试验,以生产上的主要种植品系为材料,在自然发病条件下,人为地形成轻、中、重病,测定群体病情对产胶、产果量及死皮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轻病于胶产量增产不显著,中病增产显著,重病显著减产。试验结果还表明,中病或重病对干胶含量、死皮病的发生和再生皮生长均无显著影响,但可导致种子严重失收。  相似文献   

8.
松赤枯病,是我省人工和飞播马尾松、云南松幼林叶部的主要病害。分布广,为害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引起成片枯死。松赤枯病的防治继贵州省林科所1973年用“621”烟剂防治后,我省马尾松赤枯病试验组于1974—1976年,又研究用“621”硫烟剂防治,效果良好。正在普遍推广应用的时候,工厂停产“621”改生产“741”烟剂。在大面积松赤枯病无有效药剂防治的情况下,我们根据“741”供热剂配方中,六六六原粉还占30%比例,对防治松赤枯病可能仍有作用的分析,于1978年用“741”烟剂进行室内药效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枯梢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湿地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近年来陕西省安康、汉中、西安等地、市的一些县广为引种,长势很好,但自1983年以来,在安康县境内引种的5年生湿地松上,发生了一种危险性的传染病一湿地松枯梢病,造成幼树大量枯梢,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有碍于引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松枯梢病[Diplodia.pinea(Desm.)kickx.]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国外对该病的研究较多,国内只对樟子松枯梢病有较系统的研究。湿地松枯梢病未见有报道。为此,于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核桃叶斑病的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于2017年4—10月在洛浦县3个乡镇的观测园内,对核桃叶斑病病情以及病斑产生时间、扩散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核桃一次枝发病始于4月中下旬,5月下旬和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9月中旬后病害发展缓慢或停滞。二次枝于6月上中旬发病,6月下旬为第1个发病高峰,8月下旬为第2个发病高峰,病害末期同一次枝。病原菌首先侵染复叶基部的小叶,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蔓延,36~45 d后整个复叶感病。单叶病斑扩展速度越快,病情发展越快。5月中旬病斑扩展最快,单病斑从开始产生到连片需要约50 d。  相似文献   

11.
枣缩果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症状与危害:缩果病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缩果病的枣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枣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且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土黄色松软。病果吃起来味苦。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快捷地获取牡丹红斑病叶病斑边缘,使用Roberts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分析,研究了不同染病阶段病斑的特点及边缘检测阈值。根据不同染病阶段的病斑边缘检测阈值的范围,提出了适用于牡丹红斑病边缘检测的改进Roberts边缘检测方法。结果表明:Roberts算子能够对牡丹红斑病病斑边缘进行检测,传统Roberts算子检测的方式对目标叶片的病斑边缘平均检出率为63%。改进Roberts算子对牡丹红斑病病斑边缘检测的效果有所提高,病斑边缘平均检出率在73%左右,其检测阈值选取较传统算法更加合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斑边缘检测的人为干扰因素,客观上提高了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降低了选择阈值时的数据损失。  相似文献   

13.
TBZ(Thiabendazole)(涕必灵)被认为对柑桔的腐败病,如青霉病、绿霉病、轴腐病等有显著的防腐效果。因柑桔作为副食品,所以今后蜜柑收获后的防腐剂就得好好考虑。目前柑桔的防腐处理,在收获前于树上散布,收获后再处理,看来有效果。在选果场选果这段时间里别让腐败病进入果实,腐败初期的果实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 几种主要的柑桔真菌与细菌性病害须要以药剂喷洒树冠防治。柑桔疮痂病(ELsnoefawcetti)在春季与夏季多雨地区侵害感病品种的果实;柑桔褐色蒂腐病(Diapor-the Citri),在幼果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又逢较高气温的地方造成危害;脂点病(Myc-osphaerella citri)。多发生于热带与亚热带的低湿地区;交链孢棕斑病(ALternaria citri)仅专化于某些柑的品种与杂种,葡萄孢疫病(Botrytis cinera)及枯萎病(Pseudomonus syringae),多发生于冷湿  相似文献   

15.
棕榈科植物芽腐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庆  林应枢 《广东园林》1998,(1):37-37,36
棕榈科植物芽腐病于1907年首先在印度马德拉斯椰子树上发现,以后几乎全球种有椰子树的地方都有此病发生。它还侵染槟榔、油棕、糖棕等,是棕榈科植物一种危害较大的病害,国内已见有椰子芽腐病报道。近年来在福州五一苗圃、建新花圃及天福宾馆、东方娱乐城、珠宝城等处均发现有散尾葵、短穗鱼尾葵芽腐病发生,发病率在15%—70%。本文仅就我市散尾葵和短穗鱼尾葵发病情况和防治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柑桔黑星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黑星病(citrusblackspot)又名柑桔黑腐病,是柑桔类果实的危险性病害,曾在南非等国柑桔产区大流行,造成重大损失。我国柑桔产区多有分布,虽无重大灾情,但其潜在威胁很大,应予足够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发生及危害情况柑桔黑星病于本世纪初首先在澳...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枯病是银杏的一种常见病害,苗木至大树上均可为害。病害约于6月中旬开始出现,最初多为害黄化植株。病斑褐色,由叶先端的局部扩展到整个叶缘,然后向叶基延伸,以致全叶褐色枯死,提前脱落。在病叶的病健交界处,可见黄色线带。在病斑上可见交链孢霉、炭疽菌、多毛孢菌、尾孢菌等多种真菌的子实体,其数量随发生时期而变化。该病在土层浅、排水不良、施肥不当以及管理不周等情况下,往往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名贵树种,其果实(白果)是国际市场紧俏商品。近几年来,银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需要苗木数量逐年增多。但是,苗木茎腐病严重威胁着银杏育苗生产,大发生致使育苗全部失败或延长育苗期。为此,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防病育苗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1 病源及其病害发生规律 银杏苗木茎腐病是由半知菌类球壳孢目Macrophomina phaseoli(Maudl)Ashby所引起,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病菌的寄生活动与寄主生长情况及温、湿度密切相关,夏季土表高温会引起幼苗根颈部灼伤而诱发病害。邳县7月份出现干旱高温天气,因此,常导致茎腐病的大发生。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于1987年在陈楼果园采用常规育苗方法,育银杏苗10亩。因受茎腐病危害,效果不好。1988年针对茎腐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预防银杏茎腐病育苗试验,试验面积4亩。 2.1 预防银杏茎腐病育苗方法 主要是采用高温催芽播种、地膜覆盖、并辅以土壤消毒和适当浇水措施。 2.1.1 高温催芽:于3月上旬末,把育苗所需种子上炕加温催芽(搭双火道简易温室),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肯尼亚的一个防锈药效试验计划中,于1983/84和1984/85两个锈病发生季节,鉴定了25%的粉锈宁(Bayleton)可湿性粉剂对由Hemileia vastatrix引起的小粒种咖啡锈病的防效。叶片感病达20%或30%后喷施粉锈宁,一些处理在第一次施药60天或90天后再第二次施药。在叶片感病达20%时第一次喷0.2%粉锈宁防治效果最好,病  相似文献   

20.
根据落叶松枯梢病发生与微地形立地环境所造成霜冻害是呈正相关性,经大量调查,编制了“落叶松栽植地区枯梢病危险等级划分表”,通过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实测,准确率达90%以上,适用于生产单位对枯梢病进行预防性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