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7.
利用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单克隆抗体细胞株2B5腹水和SCMV、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ohnsongrass mosaic virus,JGMV)的特异性引物对我国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12省市15个地点的176株玉米矮花叶病病样分别进行了间接ELISA和免疫捕获反转录PCR (IC-RT-PCR)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病样均含有SCMV,而无MDMV、SrMV或JGMV存在,表明上述12省市的玉米矮花叶病病原为SCMV。进一步对甘肃(GS)、四川(SC)、云南(YN)3个SCMV分离物的近全长CP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并测定了浙江分离物(ZJ)和甘肃分离物(GS)在13个玉米品种上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10.
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重要检疫性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一直威胁玉米生产,为预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本研究以玉米可能携带的MDMV为目标,根据MD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保守基因序列,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设计了3对RPA引物,筛选并优化了反应体系,建立了MDMV的快速检测方法,最终的RPA反应体系中引物终浓度为0.4 μmol/L,反应温度为42℃,反应时间为20 min。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MDMV,对MDMV CP阳性质粒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5拷贝/μL(≈369 fg/μL),高于RT-PCR的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玉米种子或植株中携带MDM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在抗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等位性分析并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推断,黄早4所带有的一个抗病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上,在Mdm1和T6~9b的易位断点之间,靠近着丝点,相距Mdm1大约在1.9~4.5个交换单位,与易位断点相距33.8个交换单位。该抗病基因不同于已正式命名的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抗病显性基因Mdm1,为新的基因位点,该基因对当前流行并造成危害的玉米矮花叶病B株系表现为隐性遗传,建议命名为mdm1(t)。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感病自交系Mo17、掖107和抗病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研究了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和MDMV辅助成份-蛋白酶(HC-Pro)在叶片中的积累动态和细胞内定位。结果表明,在接种后3 d,MDMV就在掖107和Mo17接种叶的上位叶积累到了相当高的程度,6 d后达到高峰;而MDMV在黄早四中的浓度一直低于在掖107和Mo17中的浓度。在接种掖107和Mo176 d后,MDMV HC-Pro在上位叶中的积累到达高峰,而在黄早四植株中MDMV HC-Pro直到第9 d才到最高,而且浓度一直低于感病自交系掖107和Mo17。麦二叉蚜从发病植株上获毒后的传毒效率变化与MDMV、MDMV HC-Pro在叶片中的积累动态一致。通过胶体金标记对MDMV HC-Pro进行免疫定位,发现在细胞质中、与质膜相联系的风轮状内含体、片层凝集状内含体、细胞质高密度物质和病毒粒子周围有金标记,说明在这些部位有MDMV HC-Pro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的成员,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害.RNA干扰是由dsRNA介导的,通过核酸序列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基因表达的一种基因沉默现象,这种调控机制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育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以RNA干扰为原理、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为靶标,构建了抗WYMV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方法共转化‘扬麦12’的幼胚愈伤组织,得到了再生植株.对To代进行PCR检测,得到15株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5.
以MDMV北京分离物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含复制酶(NIb)基因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 UC18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Ib基因由1563个碱基组成,编码521个氨基酸并含有高度保守基序GDD。NIa/NIb和NIb/CP交界处的蛋白酶切割位点分别为Q/C和Q/S-NIb基因(北京分离物)在碱基数目上与保加利亚分离物完全一致,二者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0.6%和76.6%,而与SCMV-SC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高达81.3%和92.1%。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MDMV-B)、玉米粗缩病毒(M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225份病株样品中,MDMV-B、MRDV和BYDV侵染分别占40%、23%、4.5%。MDMV-B和MRDV复合侵染占23.5%。在田间自然条件下,MDMV-B主要通过玉米蚜和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传播,MRDV则由灰飞虱以持久传播。MDMV-B、MRDV和BYDV的粒子大小分别为735~755 nm×17 nm、70~75 nm和23~30 nm。随着玉米生育成熟,侵染逐渐降低,为害亦趋减轻。研究认为,玉米品种、播种期、播量、田间传毒介体数量及发生早晚和地膜覆盖等是影响玉米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历史上曾有几次大发生,近几年又呈上升趋势。引起该病害的病毒属于呼肠孤科斐济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毒源、介体、品种是病害发生的必要条件,三者都达到一定的程度、数量则会引起病害流行。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象因素、耕作栽培措施、栽培感病品种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压低毒源、虫口密度并种植抗耐病品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Janneke D. Saayer-Riep C. P. de Jager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Plant Pathology》1988,94(5):253-256
Samenvatting In cowpea-planten die onvatbaar zijn voor het cowpea-mozaïekvirus (CPMV) kan dit virus, mits infectieus, infectie door vier andere, onderling geheel verschillende virussen remmen. Dit vermogen tot aspecifieke remming komt tot uiting in cowpea-planten met onvatbaarheid die bepaald wordt door één dominant gen, maar niet in planten met onvatbaarheid op basis van één recessief gen. De beide typen van onvatbaarheid laten dus in verschillende mate expressie van de genetische informatie van CPMV to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