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农村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事关新农村建设成败。采用实地调研方法,调查兴安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情况,通过分析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材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农广校的体系建设,提高办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在农业生产一线以及广大农民之中植根已经成为了传播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接纳先进实用技术以及学习先进实用技术最为主要的一份力量,更加是我国农村先进生产力最为重要的承载人员,是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最为根本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伴随着我国现代新农村建设加速以及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实用人才队伍往往存在着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学历总体水平偏低、结构不合理以及总量不足等等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能够尽快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以及规模宏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求农广校必须要实施实用人才的培养,本文中,笔者就探索和思考农广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是一所全国性的农村远距离成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它面向“三农”,运用现代化媒体开展远程教育。改革开入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一的单学科的中专学历教育,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求各类实用科技人才充实农业生产。农广校,以构建新的专业体系和优化课程设备的改革措施,可满足农村对中等专业文化知识的需求。但是要使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农村急耐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所以农广校发展了高等农业教育,这样可以满足农村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广校还利用图书、录像、光盘等现代化传媒手段,给农民传播科技知识,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在提高农村整体素质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培养千千万万既有文化、技术,又会管理、经营,更懂法纪的农村实用人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体。本文以云南省石屏县职中为例,通过分析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荔城区建立以来,紧紧围绕蔬菜、畜牧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城郊型农业,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及农村示范基地的作用.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新时期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城郊型农业。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辉南县农广校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的措施,以期为辉南县农广校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相似文献   

8.
浅谈南汇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只有培养出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农业人才,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介绍了南汇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其因,并且提出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总结了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余美春 《福建农业》2006,(10):32-32
荔城区成立以来,紧紧围绕蔬菜、畜牧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城郊型农业,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及有关农村示范基地的作用,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好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采取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