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高效种植与作物特性 1.作物的需光特性。作物产量90—95%来自作物的光合作用,因此有效地利用光能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了解作物的需光特性是合理配置作物种植的依据。①需强光作物:其光饱和点为5—10万勒克斯,是作物配置中的主要作物,如玉米、棉花、花生、瓜类、茄果类蔬菜和菜用豆等。②需中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瓜类作物增产的措施,包括种子是瓜类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肥料是瓜类作物增产增收的基础、管理是增产增收的保证等方面内容,以为瓜类作物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土壤是作物的"粮仓"。虽然作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肥料的营养,但是如何才能把"粮仓"中的"粮食"让作物充分吸收,满足作物生长期的需要,单靠作物的自身力量显然是非常有限的,必须借助外力才能适应作物的这一需求。因此,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一是给作物吃"粮食"——提供必需的养分;二是给土壤添"活性"——补充必需的有  相似文献   

4.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影响到体内生长素的合成,作物缺锌对作物生长影响大,有些作物因缺锌不能授粉,不能结实而大大降低产量。作物缺锌在不同作物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5.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B09):I0003-I0003
云南省作物学会于1963年成立,前身是云南省农学会的作物学组。云南省作物学会是云南省作物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作物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云南省作物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社会力量;云南省作物学会是由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具有一定水平的云南省作物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具有知识密集,人才荟萃,自愿、平等、民主办会的特点,在学术方面,具有权威性和严谨性,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研究作物生育及产量形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各种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即研究作物生态适应性,是评价一个地区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力,确定作物的合理布局,以及作物品种评比等的依据,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但是目前,比较各种作物与各种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7.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和农田蒸散量必要的参数,作物系数的遥感获取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 ETM 遥感影像及Penman-Montieth方程,通过计算不同生长状况下棉花的作物需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实现棉花作物系数的遥感获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物系数对反照率、气象因子和植被生长参数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利用遥感获取作物系数的空间分布是有效可行的;2)作物系数主要受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反照率和气象因子对作物系数的影响相对次要;3)作物系数随气温、大气压、空气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这种正效应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4)作物系数与作物生长状况直接相关,仅仅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确定作物系数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作物专家系统发展概况与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概括了国内外作物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指出了运用“3S”技术、网络化服务等是今后作物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阐述了今后作物专家系统重点预解决的问题 ,指出了提高作物专家系统综合性和实用性 ,增加专家系统的智能性等是国内外作物专家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物温度及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温度是作物与周围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结果,作物温度的变化是有效监测作物生长状态的观测指标,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将物体红外热辐射转化为物体表面温度图。综述了影响作物温度变化的因素,包括品种特性、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光照、温度、水分、CO2浓度、湿度、风速、种植密度、施肥等,阐述了作物植株温度监测技术在作物生长状态监测上的应用,总结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作物监测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展作物温度及作物热红外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培育出品质更好的作物。通常转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产量,改良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他特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其不良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论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实现产量突破的技术与途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论述了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其技术途径,认为作物理想型有利于提高群体光合产量,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形态基础;利用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互作关系将是获得作物理想型的一个可能的途径。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已将C4作物的高光效基因和转化高效基因导入C3作物,该方向的研究将可能获得作物产量的跨越式提高。另外,筛选具有高光效或耐光抑制特性的种质资源材料,也是进行作物高产育种的重要基础。就小麦而言,穗分化特性的改良也是提高其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虚拟作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作物是目前作物模拟研究的前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讨论了虚拟作物的概念以及目前国内外虚拟作物的研究现状,并着重探讨了虚拟作物的研究理论技术难点、热点和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霜冻是指在短时间作物遭受的低温危害,它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霜冻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不仅与温度降低有关,还与作物抗低温能力有关。所以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霜冻指标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凭借其可以实时、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薯类作物生长信息的特点,已经是监测薯类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薯类作物的茎叶和块根生长分别在地上和地下,光谱反射机理均不同于禾本科类作物(如水稻、玉米和小麦),因此,薯类作物具有遥感监测研究特有的方面。总结了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平台的种类和遥感监测方法,以及应用遥感技术在薯类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病害管理、长势监测和估产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薯类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的不足,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并指出了探索薯类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及变化、薯类作物长势高效监测、薯类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薯类作物遥感模型与农学模型同化机制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甘蔗高效种植技术是指以甘蔗(主作物)为主、其他作物(次作物)为辅的立体种植,并将各项高产优质种植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种植模式。由于甘蔗的高效种植考虑的是以甘蔗作物为主的单位面积内获得最大的所有作物的经济收益的总和,故而既要考虑其主作物甘蔗的增产、增收技术,又要顾及其他次作物与之尽可能获得更大经济收益的共作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间作一般指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种作物的共生期一般不超过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间作和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  相似文献   

17.
浅析作物早衰原因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衰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早播是影响辽宁地区作物早衰的主要因素。早衰易发生在作物的生殖生长后期,引起作物早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作物早衰原因及机理,在生产实际中,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趋利避害,对作物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试验目的作物经济系数的高低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作物总生产力(即生物产量,粮谷作物和油料作物一般不计算根)高,经济系数也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也必然是高的。提高作物经济系数已经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和作物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为了  相似文献   

19.
新型复垦基质适种作物初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新型复垦基质对作物出苗的影响,分析了各作物出苗率及苗期生长状况,探讨了不同作物对基质的适应性。初步确定了适宜的先锋作物。结果表明:粉煤灰与糠醛渣混合是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沉陷地复垦基质,使各作物的出苗率普遍提高,但基质对绿豆的苗期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4种供试作物中,菠菜是最适合在基质中种植的作物,其次是谷子和棉花。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战国时代问世的《吕氏春秋》中就曾指出,种庄稼要"正其行,通其风"。意思是说,作物植株要纵横有序,使株行间空气流畅。现在已经明确了,作物与空气的关系,实际上主要是作物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当然,对于豆类作物来说,与氮的关系也很密切。土壤条件也是影响到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另外,在作物产量形成的过程中,作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和物质流更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