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的2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在家系层次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科学评价云南松苗木质量和提高遗传改良的潜在增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2a生实生苗的生物量累积与分配指标,在家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差异.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地上干重、全株干重、根分...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树皮、生物有机肥、菌棒3种有机基质作为粗梗木莲容器育苗的肥源,与细黄心土按有机基质30%,细黄心土70%的比例混合配比。用10cm×10cm黑色软塑料钵栽植。随机区组设计,50株为1小区,3次重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苗木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和叶面积等形态指标,也能显著提高苗木的总鲜重、叶鲜重、茎鲜重、根鲜重、总干重和茎干重等生物量指标,是一种较为适合粗梗木莲容器育苗的有机基质。树皮有机基质与菌棒基质的效果相对较差,但也可作为粗梗木莲容器育苗的一种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给毛瓣金花茶苗木繁育和应用提供服务和科学依据,对毛瓣金花茶温室大棚扦插苗的叶鲜重、苗高、地径等9个性状指标及其关系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毛瓣金花茶扦插苗高指标的特征向量值达96.09%,能体现苗木质量水平,是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特征向量值次之是叶鲜重和茎鲜重,苗高是毛瓣金花茶扦插苗木评价主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红豆树总生物量、总干物质、根、茎、苗高、地径等18个苗木性状关系矩阵及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主分量分析中,总生物量指标的特征向量值最大,植株总生物量指标是反映苗木质量的相关中心,最能体现苗木的质量水平,植株生物量可以作为红豆树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除了生物量指标以外,特征向量值次之的为苗高和地径2个指标。植株生物量鲜重、苗高、地径3个因子最能反映红豆树苗木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技》2021,46(4)
以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干重、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干重为评价指标,在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林科所科研苗圃内开展7 cm×10 cm和5 cm×7 cm 2种规格育苗容器袋试验,结果表明:2种规格育苗容器袋培育油用香樟对苗木成活率影响不大,对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差异极显著,对苗木干重、根系长差异显著,对苗木地下部分干重、根系数差异不显著。综合各指标可知:2种育苗容器对油用香樟苗木质量指数差异极显著,使用7 cm×10 cm培育油用香樟的苗木质量指数大于使用5 cm×7 cm培育油用香樟的苗木质量指数。为此,建议实际生产上采用A容器袋培育油用香樟苗木。  相似文献   

6.
对杉木120个优良家系子代苗期的苗高、分枝数、根系发育、生物量等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在苗高、分枝数、侧枝盘数、侧根数,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地下干重、全株干重等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全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等性状差异不显著。苗高、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侧根数、地下干重等性状有较高单株遗传率,受较强的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其他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苗木冻害率与纬度间中度负向相关,来自南部家系易受冻害,北部家系有较高抗寒性,其他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因此遗传改良作苗期选择时,除了注意苗高和地径生长外,应把苗木侧根的发育情况视为选择的指标之一。在良种推广应用上,须考虑到家系抗寒力的适应地域。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容器规格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苗木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规格的无纺布容器袋和黑色塑料容器袋培育容器苗,测定苗高、地径、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直径等生长指标,筛选出适宜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的容器规格。结果表明,不同容器规格对苗高、地径、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影响极显著。在19 cm×25 cm的无纺布容器袋中,容器苗各项生长指标均较优,苗高23.05 cm,地径6.04 mm,总干重13.04 g,根长1 330 cm,根表面积717 cm2,根体积62.15 cm3;在26 cm×21 cm的黑色塑料容器袋中,容器苗也表现较好。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选择19 cm×25 cm无纺布容器袋;如考虑成本,可选择26 cm×21 cm黑色塑料容器袋。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桉属11个树种13个种源的苗高,地径,叶面积,根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鲜重和全苗鲜重,分析叶面积与苗高、地径及全苗鲜重的关系;计算各树种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探讨评定桉树苗木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年生闽楠容器苗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3个闽楠苗木生产地,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1年生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长度5cmⅠ级侧根数等生长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闽楠1年生容器苗苗木质量主要取决于苗高、地径、单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干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高径比和长度5cm的Ⅰ级侧根数可为辅助指标。结合生产实践,建立以苗高和地径为质量指标的闽楠苗木分级体系,得到闽楠合格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木:苗高31 cm,地径3.0 mm;Ⅱ级苗木:31 cm≥苗高≥20 cm,3.0 mm≥地径≥2.5 mm。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优树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和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遗传力和相关性等方面分析了福建、湖南61个优树家系苗期14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除侧枝数和干鲜重2个性状遗传力较低外,其余12个性状均达较高遗传水平,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间的极显著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苗木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遗传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综合苗高、地径、侧根数、总鲜重、总干重5个苗期最重要的生物量指标和遗传力参数,以遗传增益超过家系平均值15%以上为标准,选出3个最优家系和5个优良家系,其苗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前者平均为30.82%和19.0l%,后者平均为26.37%和15.48%。  相似文献   

11.
红豆树苗期的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树L9(34)的氮磷钾正交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中,对红豆树苗木的苗高、植株鲜重、茎鲜重、叶鲜重4个生长因子的重要性次序均为磷→氮→钾,表明该圃地土壤的磷肥欠缺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氮和钾次之;该育苗圃地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红豆树苗木的地径、植株鲜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5项生长因子的效应具有一致性,氮、磷、钾3种植物生长元素的最优组合都为氮肥100 g 磷肥40 g 钾肥50 g,表明氮、磷、钾的合适施用量比例为2.5∶1∶1.25.  相似文献   

12.
秃杉苗木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物量为指标,把秃杉苗圃生产力划分为高、中、低三等,生物量大于150kg/亩的属高生产力苗圃,100kg/亩的属中等生产力苗圃,小于100kg/亩属低生产力苗圃。以亩高、地径与苗木根、茎、技、叶各器官干重的相关性来确定育苗密度和苗木分级标准,适宜的育苗密度为6—7万株/亩,苗木分级以茎根比1.25—1.50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容器苗质量评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叶樟、猴欢喜、木莲3种容器苗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研究其根系水势和根生长潜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容器苗地径和全苗干重与各形态指标间显著相关,是反映容器苗质量的重要形态指标;苗木根系水势和根生长潜力回归极显著,是苗木质量评价重要的生理指标和活力指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林分郁闭度对半夏地上部生长性状、块茎形态性状、叶片形态性状和生物量及其分配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对半夏株高、茎基径的生长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半夏株高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林分郁闭度为0.5时,半夏块茎长、块茎宽、块茎高,以及单株总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茎鲜重、单株块茎鲜重、单株总干重、单株叶干重、单株茎干重和单株块茎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在不同的林分郁闭度下,半夏生物量向叶、茎和块茎传输的分配趋势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在湿地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苗圃地培育湿地松苗木 ,分别进行 4种处理 :①稳态营养 Pt菌剂 ;②不施肥 Pt菌剂 ;③稳态营养 松林土 ;④常规施肥 松林土。生长季末测定苗木的高度和地径。测定各小区标准木的叶、茎、根鲜重及干重 ,侧根条数和总长。按“十分法”目测吸收根外生菌根感染率。观测结果表明 ,湿地松苗木形成外生菌根的能力较强 ,无论是人工接种还是天然感染 ,菌根感染率均超过 85 % ,其中稳态营养下 ,人工接种Pt菌剂感染率最高 ,可达94 8%。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的苗木生长最佳 ;稳态营养下松林土处理的苗木其次 ;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再次 ;常规施肥 松林土处理最差。如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相比较 ,苗木的株高、地径分别提高 2 0 5 %、14 0 % ;侧根条数及总长分别提高 2 5 6 %、4 0 9% ;叶、茎、根、整株鲜重分别提高 34 6 %、4 3 7%、38 8%、37 0 % ;各部分干重分别提高 2 5 7%、38 6 %、4 2 4 %、32 7%。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松林土处理相比较 ,各项指标的差异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的综合效应 ,同时说明稳态营养条件下 ,靠松林土感染真菌形成菌根也能获得较好的生长结果。但是 ,仅靠人工接种优良菌剂 ,不科学  相似文献   

16.
于202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苗圃对毛红椿14个家系1年生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其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家系间的各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号、7号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其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比群体均值提高19.84%~28.54%、24.38%~36.32%、23.95%~35.56%、23.03%~33.82%、23.86%~35.42%、25.93%~38.52%、23.65%~34.99%。毛红椿家系各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其中叶生物量、苗高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25.38%、22.80%,苗高和叶生物量指标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经苗期多性状指标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毛红椿优良家系:7号、12号、3号、8号,其苗期生长较好、根系发达。研究结果可为毛红椿的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杨树圃地连作对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圃地连作次数的增加,圃地苗木地径、苗高、单株鲜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系含水量、根系总数量和毛细根数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连作2次较对照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氮磷钾肥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3414”不完全回归施肥试验设计,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辣木幼苗的农艺性状及生物量等指标,同时对辣木幼苗的总生物量进行方程拟合,以期筛选出最大总生物量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辣木幼苗地径、株高、壮苗指数、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生物量,施用氮肥的较不施肥增加475.67%、406.04%、84.70%、757.15%、7 991.07%、17 792.20%、2 281.61%;施用磷肥的较不施肥增加29.11%、49.37%、100.15%、105.38%、141.89%、44.89%、96.48%;施用钾肥的,地径、株高、壮苗指数、根干重、茎干重较不施肥减少15.89%、15.86%、25.14%、30.53%、25.47%,叶干重、总生物量较不施肥增加4.18%、1.52%。氮磷钾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对辣木壮苗指数的影响表现为P2O5>N>K2O,对地径、株高、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生物量6个指标的影响表现为N>P2  相似文献   

20.
开展降香黄檀9种不同容器规格的苗木培育试验,结果表明:9种不同容器规格的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和生物量表现最好的均是12 cm×15 cm的无纺布袋。苗高表现最差的是9 cm×13 cm白色塑料袋。主根长表现最差的是10 cm×15 cm白色塑料袋。地径、根幅、地上部分叶鲜重、地上部分茎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全株鲜重最差的是8 cm×11 cm的无纺布袋。12 cm×15 cm的无纺布袋可在生产中用以培育降香黄檀苗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