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富士杂交后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志  伊凯  王冬梅  杨巍  杨锋  张景娥 《果树学报》2004,21(2):95-102
通过对富士12个杂交组合、502株实生苗的调查,研究了富士杂交后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果实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仅存在加性效应,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通过杂交育种改善苹果含糖量是一条有效途径。苹果含酸量受一对主效基因和加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的遗传效应表现为完全显性,以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富士、东光、长红、锦红均为显性杂合体(Mama)。苹果果实肉质、质地、果汁及果心大小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果实分别呈现肉质变粗、质地变硬、果汁减少、果心变大的趋势。果肉颜色为质量性状,有色对无色表现为显性,杂交后代的平均果肉颜色级次略低于亲中值。  相似文献   

2.
1976和1977年进行了苹果杂交育种,共有7个杂交组合(醇露×新红星、醇露×富士、富士×新红星、红星×赤阳、金冠×红星、印度×赤阳、印度×金冠),1980年定植。从杂种后代果实色泽的变化可以看出以下倾向:苹果果实色泽由果实底色和青苷色共同作用,色泽的表现受其亲本的色泽程度及质量的影响;果实底色受多基因遗传控制,黄色与绿色底色的遗传因子作用是相互独立的,苹果红色是主基因遗传控制,是带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的质量性状遗传,红色对黄色或绿色表现为显性;红色品种基因型大多是杂合的,而无红色品种基因型大多是隐性同质或同质程度较高;醇…  相似文献   

3.
以216株"富士"×"粉红女士"杂交F1代实生苗为试材,对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实色泽、风味、成熟期等性状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果皮表色遗传表现为简单的质量遗传,红色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果形表现了明显的趋中变异现象,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及含糖量呈退化的负向优势,后代群体有劣变趋势。杂交后代果实分别呈现肉质变粗、质地变硬、果汁减少的趋势。双亲晚熟,杂交后代未分离早熟类型,表现双亲遗传优势。  相似文献   

4.
对以3个类型山定子为母本、以寒富苹果为父本的3个杂交后代群体共162株实生树的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不同杂交组合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群体理论值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果实综合品质与果肉颜色相关联,淡黄色和黄色果肉综合品质较好;果实甜、酸、涩性状遗传相对独立,可滴定酸含量由一对主效基因和加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隐性纯合体表现为酸含量低,显性纯合体和杂合体受加性多基因影响有极酸含量和酸含量2种表现;果肉肉质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1代群体肉质变粗;果肉质地、果汁多少、果心大小均表现为趋中变异。在高寒地区培育苹果品种应采用少组合、大群体的育种策略,每个组合至少应有5 000株杂种苗供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个苹果杂交组合的587侏后代本性状的遗传倾向的研究看出,在河南郑州地区,苹果杂种的童期一般为5年,6年生苹果杂种实生苗一般开花株率为25%,7年生可达50%以上;童期的长短主要受亲本的制约;干周15cm为杂种植株童期即将结束或已结束的标志。苹果杂种初次开花结果的部位主要为短果枝,约占60%,大多数杂种具有腋花芽结果习性。苹果杂种的果实一般均小于亲中值,平均较亲中值小38.5%。色泽的遗传表现为红对黄为显性,但在红×红的后代中有相当比例的绿黄果。果实的风味遗传相当复杂,但无论甜×酸或甜×甜,后代中果实风味酸甜的所占比重最大,并且甜×甜的后代中可出现甜的类型。富士和金冠是培育优质新品种的最好亲本;新红星的红色遗传传递力似乎较强。  相似文献   

6.
网纹甜瓜果实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6份网纹甜瓜材料按Griffing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15个,对网纹甜瓜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折光糖含量、果肉厚度和果形指数的遗传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控制,其中单果质量、折光糖含量和果形指数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果肉厚度的遗传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M-14为综合性状较优,利用潜力高的亲本材料。选用6份网纹甜瓜材料按Griffing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15个,对网纹甜瓜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折光糖含量、果肉厚度和果形指数的遗传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控制,其中单果质量、折光糖含量和果形指数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果肉厚度的遗传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M-14为综合性状较优,利用潜力高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番茄绿果与红果颜色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浪  刘婧仪  梁燕 《园艺学报》2016,43(4):674-682
以绿果番茄‘绿樱’和红果番茄‘TTD1003A’为亲本材料,构建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遗传群体,采用标准比色卡,对成熟果实的果色、果皮色、果肉色和胎座胶状物质颜色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F_2代分离群体中,果色分离比例为,红︰棕︰黄︰绿=9︰3︰3︰1;果皮色为,黄色︰透明=3︰1;果肉色为,红︰浅黄︰浅绿=12︰3︰1,即果色、果皮色和果肉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分别由两对、一对和两对核基因控制;果实绿色相对果实红色为隐性,果皮透明相对果皮黄色为隐性,果肉浅绿色相对果肉红色为隐性,果皮与果肉颜色独立遗传。同时,运用色差仪测定果实表面颜色的L值、a值和b值,计算色光值后,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分析得出:番茄果实绿色对红色的遗传可能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MX2-ADI-AD),其中两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作用更为明显。在F_2代中,色差仪测定指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6%~89%,而多基因遗传率接近0,即该组合控制果色性状的主基因遗传力很高,多基因遗传力很低,对番茄果色的选择应在分离早期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越橘果实糖酸性状在后代中的变异和遗传倾向,为越橘品质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越橘半同胞系杂交组合为试材,连续2 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亲本及杂交组合后代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及有机酸的组分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糖、酸组分和总糖、总酸平均含量在绝大多数组合中低于或接近于亲中值,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变异;总酸变异系数大于总糖,各组合均分离出一定比例的超高亲单株。2)杂种后代的糖含量呈连续变异,趋近于正态分布,总糖的广义遗传力(H~2)和遗传传递力(Ta)平均值分别是0.74和0.93,主要表现为多基因控制并以加性效应为主的数量遗传;杂种后代枸橼酸和总酸呈偏正态或多峰分布,可能为由主效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H~2平均值分别为0.69和0.72,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Ta分别为0.94和0.86,表现为受加性效应影响大,而酒石酸H~2和Ta平均值分别是0.37和0.74,表明酒石酸的遗传效应小,受环境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不能稳定遗传。【结论】越橘果实糖酸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均存在衰退变异,糖含量是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且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糖含量受低糖亲本影响大;越橘果实酸含量受父本影响,其中枸橼酸是主要有机酸组分,能较稳定遗传,而酒石酸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不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9.
‘红玉’ב金冠’苹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酸组分在苹果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方法】以苹果品种‘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的实生群体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糖组分含量在‘红玉’与‘金冠’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亲本与其杂交后代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是主要糖组分。亲本的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比例要低于杂交后代中2者的平均比例。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9.86、15.46、23.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71.59%、65.56%、182.55%;果糖、葡萄糖的遗传主要是加性效应引起的,蔗糖的遗传除存在加性效应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果实中酸的主要成分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和草酸,草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都呈不连续变异,苹果酸呈连续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草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55、0.04、0.03、0.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0.09%、57.62%、84.26%、91.57%。【结论】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草酸、枸橼酸、琥珀酸可能是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并受微效基因影响;分别控制琥珀酸、枸橼酸含量的2对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房桂萍  成玉富  徐强 《蔬菜》2023,5(5):11-16
为探究2个茄子组合品种的果形指数遗传规律,选用3种果形指数差异显著的高代自交系茄子(长筒、高圆和短筒果形)为材料,构建了2个杂交组合(组合Ⅰ:长筒×高圆,组合Ⅱ:高圆×短筒),采用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果形指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果形指数遗传属于数量性状,2个组合果形指数遗传模型均适于E-3模型,即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组合Ⅰ表现出一负一正的主基因加性效应,组合Ⅱ表现出2个负向的主基因加性效应,2个组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均大于显性效应,说明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组合Ⅰ中B1、B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大于主基因遗传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B2世代环境效率较高,为48.49%;组合Ⅱ中B1、B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F2的多基因遗传率大于主基因遗传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B1和B2世代遗传受环境因素影...  相似文献   

11.
以富士、新红星等苹果品种为亲本组配11个杂交组合,获得482棵杂交单株.对杂交后代的开花株率、花量、果形、果实色泽、风味和果实综合品质等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野苹果分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建立合适的用于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为材料,利用人工授粉方法构建了分离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作图亲本多态性、杂种纯度和群体内部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的遗传差异较大;排除了15株不确定的个体,确定110株作为新疆野苹果遗传图谱构建的作图群体;株系间无重复现象;64对SSR引物组合在作图亲本间共检测到23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91个位点在P<0.01水平上符合孟德尔期望分离比,占多态性位点总数的82.30%。【结论】选取该群体作为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梨12个杂交组合、342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梨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个趋于变小,分离广泛,各组合杂种后代果个的传递力平均为75.2%,平均变异系数为37.5%,果个与亲中值、母本和父本的相关程度相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数量性状遗传,杂种后代分离较广,其组合传递力平均为100%。以浓香型大南果梨为父本的两个组合后代中分别出现15%和38.1%的浓香型品系。果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8.1%,遗传力为0.446。果心总体呈增大趋势;石细胞数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4.
苹果果皮色泽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苹果杂交育种,对苹果果皮色泽(底色和表色)的遗传动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皮色泽受底色和表色的共同作用,色泽的表现受亲本色泽程度及质量的影响.果皮底色和表色均为主效基因控制.果皮底色受多对基因遗传控制,底色黄色和底色绿色之间可能是不完全显性.果皮表色是带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的质量性状遗传,表色红色对非红色是显性,但色泽程度受若干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甜椒果实颜色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甜椒果实不同颜色材料配组杂交, 研究了商品成熟果和生理成熟果果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甜椒商品成熟果和生理成熟果果色的遗传属于质量性状遗传, 分别为不同的核基因控制。商品成熟果绿色对淡黄色是由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淡黄色对白色是由两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控制, 绿色对白色有3对基因差异, 绿色基因有显性上位作用, 只需1个绿色基因G的存在, 即可抑制淡黄色与白色性状的表达; 生理成熟果红色对橙黄色是两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A trial, at the Grove Research Station in southern Tasmania, studied the thinning effect of benzyladenine (BA) on five year old red ‘Fuji’ apple trees. Untreated control trees were compared with trees treated at four timings, from full bloom (FB) to 30 d after full bloom (AFB), with four concentrations of BA (50, 100, 200 or 400 mg I-1). The most effective time of thinning was 20 d AFB, whe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also increased thinning. Further advantages of this successful thinning were reflected in better fruit size and weight. At 30 d AFB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A depressed fruit weight. Return bloom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both 20 and 30 d. AFB sprays with a concentration effect at 20 d AFB. Timing of sprays had no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of russet which was increased only by applications of 400 mg l-1. Both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and later timing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shoot numbers and total growth. Reduction in mean shoot length was related more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BA used than to differences in the timing of sprays. BA has shown potential as a thinner for red ‘Fuji’ apple at 20 d AFB.  相似文献   

17.
 以甜樱桃(Prunus avium L.)黄红皮品种‘雷尼’为母本,红皮品种‘8-100’为父本杂交获得的90株F1代群体为试材,利用RAPD、ISSR和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了含8个连锁群共50个分子标记(30条RAPD、15条ISSR、5对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全长634.6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12.69 cM。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分析其果皮红色性状的QTL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发现了两个加性效应QTL和1对上位性互作QTL分布在Chr1和Chr7染色体上,两个加性效应的遗传贡献率(H2)分别为32.28%和47.52%,1对上位效应的遗传贡献率(H2AA)为37.87%,加性和上位性的效应位点与环境互作均为0。研究结果表明樱桃果皮红色性状的遗传受两个加性效应QTL和1对上位性互作QTL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