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徐志祥  李刚 《食用菌》2000,22(3):6-8
本文以摇瓶培养的灵芝菌丝体为样品,对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时的多糖提取和测定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研究,最终得到了一个多糖提取和测定的最佳条件,使得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多糖含量的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灵芝四品种管理要点张钧(山东济宁市食用菌实业中心272143)目前我国出口的灵芝以赤灵芝为主,国内品种以泰山赤芝10号、12号较好。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以南韩灵芝和日本赤芝GL-4较好,比国内品种和其它国家引进的品种都有明显的优势。1性状泰山10号...  相似文献   

3.
灵芝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不同灵芝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灵-1、灵-2、灵-3和灵-4有5条相同的酶带,它们具有灵芝的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但它们在酶带条数、Rf值及酶活性上有差异,各菌株均有特征酶带。灵-1、灵-2、灵-3酶谱相似,关缘关系较近。但灵-4的酶谱与它们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野生与栽培灵芝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依次用乙醚、甲醇回法提取,对醇,醚提取物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挥发油的种类分别为22种和10种;在测得的野生灵芝的22种挥发油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居多,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酸,占挥发油总量的50.68%。  相似文献   

5.
灵芝富锗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灵芝TW的富锗液体深层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灵芝TW富锗能力较强,添加100~3000ppm范围内的Ge-132,在26℃,130rpm条件下培养96小时富集锗的范围为0.437mg/g~7.822mg/g;Ge-132能促进TW灵芝菌丝体对还原糖的利用并提高菌丝体收率;Ge-132对TW灵芝发酵的pH值、发酵周期及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发酵终点pH值为4.5~4.9之间,发酵周期为96小时,发酵终点蛋白质含量在31.2%~35.6%之间。  相似文献   

6.
灵芝有效成分研究综述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灵芝有效成分研究综述陈国良,陈晓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1106)灵芝有效成份非常丰富,目前已分离到的有效成份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主要有效成份有下列数种。1灵芝多糖灵芝多糖(GanodermalucidumPolysaccha-ride)目前已分离到的...  相似文献   

7.
灵芝成份的提取─—I三萜类化合物黄伟光,戴文英(云南省供销社科学研究所昆明650223)我国医家认为灵芝(Ganodermaluci-dum)子实体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用其制成水煎剂、酊剂、糖浆、片、丸、胶囊以及灵芝酒供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心...  相似文献   

8.
以灵芝、酸枣仁、枸杞为主要原料,经提取、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等工艺制备得到灵芝复配速溶颗粒。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产品配方,最终确认产品的最佳配方:灵芝提取物添加量为5%,酸枣仁提取物与枸杞提取物添加比例为1∶2,赤藓糖醇添加量为53%。经该配方制得的灵芝复配速溶颗粒具有淡淡的香气,微甜有回甘,品质良好。产品制备工艺成熟,可操作性强,为灵芝在食品工业领域的研发,延伸灵芝产业链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灵芝中粗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利用苯酚-硫酸法对同一菌种液体发酵的菌丝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子实体及其孢子粉中的粗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灵芝菌丝体中粗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的含量,菌丝体中粗多糖含量是灵芝老化期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的6倍,是灵芝孢子粉中粗多糖含量的2.8倍。而粗多糖在灵芝子实体的生长过程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另外,不同品种的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南韩灵芝最高,达到1.58%,而紫灵芝中粗多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为1.05%。  相似文献   

10.
为解析灵芝科真菌的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采用MISA、Codon W软件对赤芝、紫芝、松杉灵芝、重伞灵芝、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sp. BRIUMSc、白肉灵芝、南方灵芝等8个真菌全基因组的重复序列、SSR位点和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8种灵芝科真菌基因组两两比对,发现SSR数量与基因组大小无显著相关性,SSR类型都以短重复类型(单核苷酸至三核苷酸)为主,SSR位点在基因组中的密度不一。灵芝科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灵芝科真菌倾向于使用GC丰富的密码子以及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与毕赤酵母相比,8个灵芝科真菌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更接近于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它们可能更适合与灵芝科真菌互为基因异源表达宿主。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灵芝菌丝体中三萜与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十九种不同来源的灵芝菌株的生长速度及长势,从中选出了菌丝体阶段生长性能良好的10个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测定了菌丝中三萜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灵芝菌株在三萜和多糖含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多糖含量以汉城2号,日本灵芝,南韩灵芝为高;三萜含量却以韩国灵芝、灵芝0772、灵芝0771为高,并且二者的含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为灵芝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灵芝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选用优质紫芝,以10 ̄20目的粉碎度,80 ̄85℃热水浸提三次,可使其有效成分提取完全,将减压浓缩后的浓缩液分别制成灵芝冲剂和口服液,省却醇沉工艺。保证了制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添加β-CD,降低了制品的苦味,提高了制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省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以及全国多地收集的31个栽培灵芝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序和分析,结果 9个野生菌株有灵芝、紫芝、南方灵芝、有柄灵芝、树灵芝等。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与31个栽培灵芝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曾令奎  吴云  冯小俊 《食用菌》2008,30(2):32-33
以灵芝G9为材料。分别以木屑、棉子壳、玉米芯、术屑和棉子壳及玉米粉的混合料为主料培育盆景用灵芝。综合分析,表明,以棉子壳木屑玉米粉混合料为盆景用灵芝培养料最好。  相似文献   

15.
徐雪玲 《食用菌》2011,(6):46-47
近年来,松溪县芝农充分总结栽培灵芝经验,结合生产实际及我县现有的生产条件,改进以往的卧式栽培灵芝方式,采用短段木(相对原有的30cm)等距离栽培灵芝的方法,不仅能生产出朵形大、质量高的灵芝子实体,而且有利于提高灵芝孢子粉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灵芝生产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究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分别堆料发酵0 d、4 d、8 d、12 d、16 d,对比分析堆料发酵不同时间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发菌情况、出芝时间、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影响。结果:发酵4 d、8 d的培养料栽培灵芝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好,发菌成品率高,且出芝整齐、生物学效率较高;发酵0 d、16 d的培养料栽培的灵芝综合表现都较差。研究为优化灵芝培养料堆料发酵时间、桉树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灵芝枣是依据女性身体代谢特征,营养需求特点研制的一种美容养产品。以灵芝和马芽枣为主要原料,配以枸杞、黄芪、肉苁蓉等中药作为辅助材料,经白酒浸泡,黄酒配制,灭菌等工艺制成一种既味道甜美、醇厚,又美容养颜、滋补强身的保健食品。该产品尤其适合28风以上的女性食用。  相似文献   

18.
粤北地区桑枝屑栽培松杉灵芝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粤北地区可再生资源桑枝替代伐木材栽培松杉灵芝,以桑枝屑为主料,加入麸皮等辅料用袋栽法栽培松杉灵芝。结果最适宜粤北地区栽培松杉灵芝的配方是配方②(桑枝屑79%,麸皮18%,石灰1.5%,食糖1.5%)。  相似文献   

19.
灵芝(Ganoderma spp.)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灵芝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代谢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功能。笔者总结了灵芝三萜的分离纯化、结构、生物活性及高产三萜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灵芝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灵芝三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灵芝多糖水提醇沉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大型药用真菌,古称“仙草”。历史上有“许素贞仙草救夫君”之传说,民间有若干灵芝浸酒、泡水饮用治病的验方,充分说明灵芝较高的药用价值。灵芝中所含高分子多糖体,即灵芝多糖,就是灵芝药用价值的代表成分。作为灵芝中重要的有效成分,灵芝多糖对人体的作用十分明显。既能强化人体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在自然环境中对疾病的抵抗力,又可利用其生物活性及其药理作用,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蔓延与恶化。因此,灵芝多糖被认为是营养、疗效兼备,可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是极具开发应用前景的菌类产品。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