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起源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但是这一过程以什么为标志,即驯化与种植开始于什么行为?在有关农业起源问题的探讨中,没有明确地说明。农业起源的过程实际上是驯化的植物种质变化的起源与人类驯化行为起源的结合体,两者缺一不可。前者在后来表现出与野生状态的差别,后者则带来工具的进步。由于气候变化是新旧石器之交的关键因素,而农业是其产物,而能够在其中找到直接的决定因子的是贮藏行为,并且只有在中纬度地区,贮藏才能诱发种植与驯养。因为高纬度地区人类无法生存,低纬度地区人类不需要贮藏。中纬度地区因为气温因素,导致人类必须依赖于贮藏度过采集食物的缺乏期。贮藏诱发了种植;贮藏参与了驯化,贮藏产生了农作物。动物的贮藏行为导致了驯养,家畜因此而起源。  相似文献   

2.
<正>"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六畜是指猪、牛、羊、马、鸡、狗(《现代汉语词典》),足见猪在家畜中的地位。按照我国的传统文化,农历2019年为己亥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猪年"。猪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始终是人类的好朋友。猪美食,全家宝在狩猎时代,野猪是人们重要的肉食来源。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人类开始驯化野猪,并将其作为最  相似文献   

3.
唐盈 《古今农业》2014,(2):100-105
农业起源问题一直是农业考古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因此,人们一直都很关注家畜驯化的历史,家猪的驯化更是研究的热门。近些年了,随着牙釉质发育不全、食性分析和DNA分析这些新兴科技手段的应用,学界在此问题上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罗运兵等人通过运用新技术手段,证明了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猪已经是驯化的家猪,距今约9000年左右。这与已经发现的土耳其Cayonu遗址基本处于同一时期。这一结论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发现,这些新发现为探索农业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佐证。笔者也指出研究过程中也要注意到新技术手段还不是很完善,应该结合多种研究手段,综合分析,以期得出一个比较合理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家养族的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确实不是适应动物或植物自身的利益,而是适应人的使用或爱好”。据D·R·马歇尔的研究,人类曾栽培过3000多种植物,当今全球种植的150多种作物,几乎都是原始农业时期驯化完成的,马、牛、羊、豕、犬、鸡等“六畜”也都是距今1.1万年到5000年间开始驯化家养的。  相似文献   

5.
西亚地区是世界三大农业独立起源地之一,考古遗址的发掘状况分析,西亚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后旧石器时代"早期(约公元前16000~公元前12500年),或在前新陶器时期晚期(约公元前9500~公元前8500年)已发展较为成熟。西亚农业起源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条件的变化及社会发展有较大关系,在西亚农业起源的历史进程中,羊的畜养与麦驯化最具代表性。本文以西亚考古遗存为依据,对西亚早期羊的畜养与麦的驯化分别进行研究、比较,推断出麦的驯化极有可能是源于羊的畜养。  相似文献   

6.
家畜行为与生产及遗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畜是在人为或者半人为条件下,经过千百年驯化驯养而形成的动物品种或品系,其特色为满足人类要求而带有人们喜好的烙印。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尽管大多数家畜都是人工选择的产物)仍然使得世界上家畜种类繁多,形态、构造千差万别,同时也构成了家畜行为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家畜行为与生产、遗传之间究竟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既是家畜行为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长期存在争论、现在仍未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笔者就家畜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家畜行为对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行为改良生产性状、家畜行为的群体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进展等问题展开综述,并就上述问题研究前景等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畜禽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西部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岩画,为研究草原原始畜牧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原始畜牧业首先经历了拘系圈养阶段,其依据除动物岩画外,甲骨文、考古学资料和民族学资料为其提供佐证。此后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既使放开这些动物,它们也不逃之夭夭了。此后古代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野牧”。从狩猎向放牧业转化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狩猎经验的积累;第二,气候的变化;第三,新材料—青铜器的运用。通过对动物岩画地观查,有七种动物被驯化变成家畜、它们是马、牛、山羊、绵羊、骆驼、狗和鹿  相似文献   

8.
铁元神 《农业考古》2015,(1):241-248
家马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其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自不待言。全文试图以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甘青地区早期族群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以及家畜饲养结构及人畜关系的变化为切入点,借助考古和民族学材料、历史文献等系统分析甘青地区早期家马的利用问题。并最终论证甘青地区在青铜时代早期就已驯化野马,但不排除驯马技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家畜生态与畜牧业家畜生态学是研究家畜禽性状与环境系统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即专门从事研究自然因素、饲养管理和人类社会经济等因素,对不同畜禽种别的地理分布,群体数量,形态机能及生产力等的影响与作用,以及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风土驯化方面的新兴边缘科学。虽然它的出现和发展较晚,在十九世纪的生物进化论与自然地理学的启发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才诞生,到六十年代前为第一阶段,侧重研究家畜的引种驯化和适应性问题,重视区域性畜牧业的调查,进而引起了对品种资源的保存,重视合理利用及生态条件研究。第二阶段为六十  相似文献   

10.
比起家畜家禽,圈养条件下野生功物的饲养管理技术落后得很悬殊。这并不意味着野生动物的研究与饲养人员劣于从事家畜家禽事业的人们,而在于,作为一门学问,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只是当人们开始认识和发现野生动物的珍贵和资源的贫乏之时,才算正式排上了日程。尽管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围养驯化并不见得晚于家畜家禽  相似文献   

11.
蒙古草原家畜驯化与畜牧起源方式探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开蒙古草原这本浩翰无边的地书,它会告诉你:今日的戈壁荒漠,昔日曾是人畜繁盛。这里从旧石器时代起,就人迹琳琅。从连绵的阴山脚下到贝加尔湖周围都有旧石器时代人类留下的遗迹。到了新石器时代,细石器更是遍布于整个草原。草原青铜器文化更是闻名于世。这里是家畜驯化中心之一,它们大都是食草动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区域生态类型的特点。那么,蒙古草原上那大群的马、牛、羊、驴、驼究竟是怎样被驯化的?畜牧业是如何起源的?本文应用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分析有关材料,提出粗浅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的起源南京大学历史系张之恒农业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根本标志,而稻作的起源则是农业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成果,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驯化阶段、诞生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3.
据1980年美国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史前社会方式》一书,第271页上记有世界最古的农作物和家畜出土时间和地点及一图表,现译述如下:近年来,考古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在旧大陆和新大陆所驯化的动植物。驯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局;仅仅是这些品种所在的位置,就可以表示出在广阔的地区上面,具有某些古代驯化的动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4.
卢茂村 《农业考古》1997,(3):270-274
安徽古代家禽家畜———羊安徽省博物馆卢茂村羊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考古学家认为,山羊被驯化至少已有12000年。山羊乃是亚洲野山羊进化而来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捻角山羊是我国家山羊的野生祖先。传统的观点认为狗是世界上最早被饲养的动物,然而新近国外一些...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粱的起源、驯化和传播,中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猜想。最早有印度起源说,再有非洲起源说,中国高粱中国起源说,以及多元起源说等。本文从高粱历史遗存的考古发现、古籍记载、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等方面论述了栽培高粱的起源、驯化和传播。认为高粱起源于苏丹热带草原,距今8 000~6 000 a前开始驯化栽培,并向非洲大陆、印度、中东、西亚等周边传播,距今5 000年前传播到印度,4 000~3 000 a前传播到中国西南的云、贵地区。由于远古时期就开始传播,受不同地域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的影响,原始高粱的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特性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的变异,形成了现今五大高粱栽培种之间的差异。中国高粱非中国起源,但中国无疑是高粱的重要驯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家兔,现代英文写作 Rabbit,德文写作 Kaninchen,它是人类驯化的穴兔(Wild rabbit,学名 LepusCuniculus),属啮齿目(Rodentia)兔科(Leporidae),也是啮齿类动物中成为人类家畜的唯一代表。诚然,在我们所知的啮齿类动物中,天竺鼠也被人类所饲养,但严格来说,天竺鼠是供科学试验而饲养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畜。在近现代,一般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几乎到处都可见到野生兔子,而人类要捕获它们并作为家畜饲养可想而知也是比较容易的。在古代,野兔亦很早与人类的文化发生了联系,尤其是兔子那种特有的长耳形态、机警  相似文献   

17.
早期中国社会的犬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利华 《农业考古》1992,(3):265-270,274
家犬是我国古代家畜的重要成员之一。《史记》记载的所谓“五扰”、“六扰”之说,就都包括有家犬。早在史前,家犬便作为人们忠实的役畜,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犬的驯化、饲养起于狩猎,最初也主要服务于狩猎;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其它家畜特别是驴、马开始驯养,家犬才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经济意义和重要地位。所以,在文献记载中,家犬的历史,是一部扭曲了的历史,在它积极作用于人类社会的时  相似文献   

18.
农业考古无论在我国还是在那些考古工作比较发达的国家,都不是新近才开始的。许多农业工具、农作物遗存和家畜骨骼(广义的农业应该包括家畜饲养)等,很早就已为考古工作者所发现,并且一直是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许多农业考古的课题,诸如农业的起源、各种农作物或家畜的起源与传布、农业耕作制度的发展、农业对于古代文明发生的作用等也是很早就有人注意和研究过的。不过以前的那些研究一般是分散进行的,考古学家、农史学家  相似文献   

19.
稻谷起源的新证据(摘要)──对江西万年吊桶环遗址出土的稻属植硅石的研究美国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赵志军稻谷(Oryzasacira)是重要的谷物之一。有关人类在何时何地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问题仍在争论之中。中国长江中游地区被认为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对...  相似文献   

20.
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内在创造能力的形成,人类由此开始进行真正的生产与活动,因此,农耕起源的研究,是探讨人类文化与文明进程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农业最早产生的中心地区之一,对农耕起源的问题虽已逐渐展开研究,但仍未深入,因此,下面仅就我国考古所得的资料,和世界其它地区的情况作一比较,以图有助于我国农耕起源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