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作物间套种是一种传统的农业技术,是生长在同一田地上的2种或2种以上的农作物,它们的生长时间与生产季节均相近,按照一定占地比例将它们进行种植的技术。阐述了国内外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的概况,论述了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农作物间套种的原则,并提出了发展农作物间套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旱地具有适宜多种作物间作的优势,通过耕作制度和布局形成的调整,发展以“一优两高”为目标的多熟制、多模式的间套种植,使旱地农业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浙江省磐安县近几年来,在旱地上推行了分带轮作间套、两熟改三熟、推广春玉米以及改粮粮复种为粮经、粮经饲多元间套,大大提高了旱地的经济效益。同时,采取合理设置带距、改善立地条件、掌握好季节和共生期、抓住重点作物春玉米的技术改革和甘薯  相似文献   

3.
棉田间作套种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熟立体问套复种制是以提高棉田整体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体系,改革棉田耕作制度,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对提高棉田效益、稳定棉花生产具有战略意义.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可以解决耕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矛盾.根据我国棉花生产实际及其有利条件,归纳总结了当前棉田间套制度的主要技术模式,提出了未来棉田间套作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多元多熟种植制度复种指数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90年代种植制度变革的新特点,分析了间套作、复种及复种指数的意义,讨论了区别间套作的共生期标准、作物标准熟期与熟数系数以及面积系数等概念,提出了多样化的多元多熟种植条件下复种指数的计算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浙凤糯7号(SP5×SRM)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选育而成的中熟、优质、高产鲜食和加工兼用型白糯玉米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宜浙江省全省不同地区的春、秋季节与熟制的净作和间套种植。其  相似文献   

6.
正间套作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内土地生产能力的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栽培技术。农作物间作是指在同一个地块或者同一个生育期内,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长发育时间相同或相似的农作物。而套作技术主要是指在前茬作物生长后期,在前茬作物行间播种或者其他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方式。间套作技术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光和内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具有积极作用。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  相似文献   

7.
一、"多熟制"的意义 "多熟制"是在我区小麦预留行套种玉米实现一年两熟的基础上,为克服作物共生期间的诸多矛盾和便于机械作业,加大小麦播幅和留行宽度,并运用套种、复种、地膜覆盖栽培等种植方式和综合配套技术,使作物赢得更长的生育期和有效积温,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一年多种多收,简称"多熟制".目前,我区以一年三种三收为主,所以,又普遍称之为"三熟制".  相似文献   

8.
间套作是在主要作物间隙种植其它作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农作物间套种可以使有限的耕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农民增产增收,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玉米和花生是传统的农作物,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这两种作物的共生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推广,成为主要的间套作方式之一。结合间套作作物的特点,选择相互适应的农作物进行套种,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复种指数,作物间可以相互影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通过共生期营养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标杂A1棉田高效益多熟种植制度,指在麦(油)棉两熟套作和麦(油)后移栽或直播棉花以外,标杂A1棉田实行棉花与蔬菜、瓜类及其他经济作物间套作,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多熟制种植方式。我国各地棉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结合当地生态条件、水肥条件、主要作物种类、耕作栽培习惯,创造了  相似文献   

10.
麦后复播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光、热、水资源及作物品种、品质的制约,多年来,北疆农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一年一熟制。近年来,124团在加大滴灌小麦种植力度的同时,以增加职工收入和作物复种指数为切入点,大面积推广麦后复种"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大力推进麦后免耕复种技术。麦收后,利用麦茬地和原有滴灌带及时免耕精量播种青贮玉米,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1.
多元多熟种植复种指数高、作物收获种类多、产量高、资源利用率高;稻田多熟制种植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多种经营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蔬菜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协助下,实施优势农作物多元多熟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创新并总结出了完善成熟的优势农作物生产新模式、新技术和一套立体种植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对优势农作物多元多熟种植技术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与玉米、豆、菜、药等间、套、复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很广泛,其增产的作用,首先在于充分利用土地、光照和温度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产量和总产量。吉林省无霜期跨度较大,一般在115—140天左右,作物是一年一熟制。近几年因地制宜的采用玉米或春小麦与米、豆、菜、药等间、套、复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等多种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云南在内的西南5省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该区地形复杂,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是我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其中玉米是主要的旱粮作物。由于该区多数地区热量条件三熟不足,两熟有余,玉米多以间套作种植。“麦/玉/豆”和“麦/玉/苕”套作种植模式是该区玉米的主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翟洪民 《新农村》2013,(4):21-22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县,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矛盾十分突出。为种足种好棉花,增加农民的种植效益,近年来,该区围绕农业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先后示范推广了蒜套棉、麦套棉、西瓜套棉、土豆套棉等两熟制间套复种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在有水浇条件的地块,进一步发展了三熟制立体种植技术,具体模式有:大蒜‖菠菜/棉花,小麦/棉花‖西瓜,菠菜—  相似文献   

15.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从广义上来说,指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将原来一年只播种一季农作物的耕地,重复播种一季或两季,变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从而增加复种指数。因此改变耕作制度能使作物种植结构向着多元化、多熟制、多样化、多效益、多种经济方面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勐海县中海拔稻作区耕作制度模式进行探索与经济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间套复种为主体的多熟种植是当前耕作制度改革的核心。近年来南疆地区多熟种植也有很大的发展和新的突破,为新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产、增收发挥了很大作用。现根据实践总结出适宜南疆发展的多熟种植模式和效益简述如下。1粮食高产多熟立体种植模式1.1小麦、地膜复播玉米“  相似文献   

17.
<正> 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稻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五十年代前后,这个地区部分稻田原实行中稻一休闲(冬沤或冬干晒垡) 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行了沤改旱、一熟改两熟、单季稻改双季稻、发展油稻稻等耕作改制,熟制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这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稻田;多实行稻麦两熟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南部稻田多实行肥稻稻或油稻稻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由于熟制类型单一,多数是复种连作,导致稻田土壤结构变坏,肥力日趋衰退,影响农作物持续增产.实践证明,实行多种复种方式相配合,建立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一、立体种植的概念 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是传统的农作物多熟制、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种层次,多种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一、立体种植的概念 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是传统的农作物多熟制、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种层次,多种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20.
间套作是一种充分利用光、温、水和土壤资源,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的集约化农业栽培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玉米-大豆间套作是在我国应用较早、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大豆间套作种植模式,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占据重要位置.经过多年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表明,合理的间套作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