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鳃蚯蚓呈现出了面积逐年增加,程度逐年加重的趋势,鳃蚯蚓已经成为了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主要的水稻害虫,鳃蚯蚓在水稻田的泥土中主要取食腐殖质,虽然鳃蚯蚓不会直接对稻苗产生危害,但是,因为鳃蚯蚓其自身鳃部能够在泥土中不断翻动,进而会导致稻田土壤疏松,造成米东区水稻的秧苗不能很好地发根,进而间接引发赤枯病,这已经成为了导致赤枯病大面积发生最为主要的原因,对于米东区水稻的产量会有很大影响。为了对鳃蚯蚓进行防治,米东区从江苏引进了毒死蜱.辛硫磷、从辽宁引进了左膀右臂、从济南引进了百虫硫磷、从陶氏益农引进了乐斯本等多种类型的杀水稻鳃蚯蚓化学的药剂。本文中,笔者就对水稻鳃蚯蚓发生的特点进行阐述,探讨其防治药剂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上旬,首次在我团棉田发现双斑萤叶甲危害,属零星发生,面积6.7公顷。2006年我团双斑萤叶甲发生面积达到533公顷,是2005年的80倍。经调查,2005年平均百株虫口低于20头,危害时间短,程度轻;2006年平均百株虫口密度为32头,根据6月26日调查,受害最重的10连十斗棉田,点片的虫口密度达到了百株68头,在棉田外可以看见成片枯黄的棉花。  相似文献   

3.
鳃蚯蚓俗名摇泥虫、红砂虫一是中稻秧苗期重要害虫之一,春季育秧时期。该虫以泥面为界限,昼伏夜出。秧田浅水或湿润时,借助尾部几十对鳃毛,伸出泥外3~5毫米摆动进行呼吸和取食,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而导致小麦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市小麦茬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已达到25万亩,约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1/3。直播稻在我市种植仅2~3年历史,一般农户对直播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尚不清楚,防治技术关键也未能掌握,导致近两年部分地区直播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我站于2006年进行了小麦茬直播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专题调查研究,利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和“三层三级目测法”,摸清了安徽省潜山市稻田在多年使用除草剂后的杂草主要种类。针对各草种平均密度、频度和多度以及主要杂草的危害程度,提出了早期干预策略,采用“一封一杀一补”模式控制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7.
2007年围场县小菜蛾总发生面积7万亩,防治面积7万亩,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主要发生特点是发生期早、为害时间长,虫口密度高、抗药性强,防治成本高等。  相似文献   

8.
卢强 《农村科技》2008,(2):27-27
一、发生情况 2005年在我场7连及6连棉田首次发现双斑萤叶甲,当时发生时间较晚,仅在个别棉田小范围局部危害,数量也不多。由于2005年在粘土地连队是零星发生,危害面积小,虫口数量低,危害不严重,未引起重视进行防治。2006年双斑萤叶甲在我场的6连104号粘土地的种群数量迅速上升。2007年,双斑萤甲发生面积大,扩散迅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库尔勒地区设施农业蚯蚓数目的急剧增加已经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土壤肥力,成为设施农业生产的新问题.研究不同化学、生物农药及施药方法对蚯蚓的防治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对比设计法,不同药剂的施用方法为播前土壤处理或者随水冲施.[结果]灭蚓灭线生物肥浸提液(冲施)和2.5;联苯菊酯水乳剂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5d,田间防效均达到75;左右.纯生物制剂淡紫拟青霉和守护大地土壤修复剂播前土壤处理药后10 d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66;和76.26;.[结论]四种防效显著的药剂及其使用方法可在当地设施农业蚯蚓危害严重温室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栗瘿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屏南县山地综合开发规模的逐年扩大,锥栗栽培面积逐年增多,而广大果农缺乏栗瘿蜂的科学防治知识,以致造成该虫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逐年加剧。据调查统计,一般损失产量20%-30%,多者损失40%-50%(表1),已成为制约栗树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1998—2005年对该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观察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发病情况与危害特征 1.1发病情况。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凤城市的发生始于2004年,由当初的小面积发生至2006年的大爆发,近两年由于得到有效控制,发生面积逐年缩小,但仍然不可忽视此病的防控。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灰飞虱传毒所致,因此,防控条纹叶枯病也是防治灰飞虱的过程。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带毒,经过卵传播,可连续传至几年。病毒在虫子体内需1~3周才能传毒。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黑龙江省稻瘟病大发生与防治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5年是黑龙江省稻瘟病有史以来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损失最多的一年。全省发生面积超过66.67万hm^2,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3,病害发生危害最重的是穗颈瘟。病害发生期间,笔者到佳木斯、萝北、集贤、绥化、依兰等地区的新华、江滨、二九0、柳河、铁力、江川、佳莲、松花江农场及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梧桐河农场种子公司等单位和水稻农户进行调查。另据报道,佳木斯市水稻种植面积14.13万hm^2,近9.33万hm^2发生稻瘟病,病害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铁力市稻瘟病是近20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全市稻瘟病受灾面积1.39万hm^2,其中绝产面积0.65万hm^2,3~5成灾面积0.23万hm^2,5~7成灾面积0.51万hm^2,受灾农户10210户,粮食减产7.68万t,经济损失达1.25亿元。该病在沿山、江河、湖泊等湿润小气候利于发生,穗颈瘟发生和危害严重,出现局部绝产地块。  相似文献   

14.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寿螺,学名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 Spix),又名苹果螺,是大型水生螺类,原产于南美州亚马逊河流域,20世代80年代后期我县从广东省引进饲养,当时是以其蛋白质丰富,营养成分高供人们食用。但由于人们对福寿螺危害性缺乏认识,加上管理不严,盲目扩散饲养,而且福寿螺的味道不佳,销路不畅,失去市场经济价值,造成生产过剩,弃置野外,致使福寿螺成、幼螺体流散进  相似文献   

15.
直播稻田稆稻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盐城市里下河稻区直播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全市2005年直播稻面积仅有3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2006年-2007年直播稻  相似文献   

16.
桑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蓟马(Pseudcden drothrips mori Niwa)属缨翅目蓟马科,是小型昆虫.食性较杂,近年来在瓜果、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上,蓟马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多种经济作物及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桑蓟马在中国各省蚕区和日本都有发生,每年发生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这2段时间.它的一生经历卵、若虫、自然态成虫和成虫4个阶段.以若虫和成虫危害桑叶.若虫和成虫均以锉吸式口器刺破叶背或叶柄表皮吮吸汁液,使叶面形成无数褐色小凹点,被害叶片因失水而卷曲,提早硬化,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危害尤重.有时成片桑园上、中部适熟叶卷缩,锈迹斑斑,叶质降低而不能饲蚕.近几年来,因农村种植各种果树、大棚辣椒等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云南省春季比较干旱,桑蓟马在开春桑树发芽就开始危害,并从春至秋虫口密度呈上升趋势,且全年都有发生,大有"小虫成大害"的趋势,给养蚕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桑园管理经验及对云南省部分蚕桑生产地区桑园桑蓟马危害的调查了解,将桑蓟马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本地褐稻虱迁入期偏早,峰次多,数量大,8月中旬以来受“麦莎”、“珊瑚”等台风和多雨天气的影响,又补充迁入大量褐稻虱虫源,加上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有利条件,灯下虫量大,田间虫口密度高,属大发生年份,局部地区为特大发生年份。全市共有5次较大面积的总体防治,即8月1~2日、8月19~20日、9月1~2日、9月9~10日和9月前复查补治,有效抑制了褐稻虱发生危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奉化市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奉化市发生危害情况 据奉化市农林局近两年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奉化市发生已有3年以上,目前仍以点发生和零星发生为主,全市较大面积连片发生的主要处于本市象山港北畔的莼湖镇飞跃塘一带,发生面积达133.5hm^2以上,其他各镇、街道发生面积较少,危害程度也轻,但分布范围较广,如不注意,隐患比较严重。据宁波镇海、慈溪等地调查报道,该恶性杂草也已大量入侵,镇海于90年代开始发生,当时对该杂草认识不足,未引起重视,近年来,发生范围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9.
粘虫也叫行军虫、夜盗虫。是一种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该虫具有暴发危害和迁移为害的特点,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水稻、小麦、谷子等作物叶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虫口密度大,防治不及时,可造成作物严重损失,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0.
义县二代粘虫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Mythimna separate)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或剃枝虫。粘虫在义县地区主要危害代为二代,有时可达三代,主要危害麦类、玉米、高梁、谷子、糜子及水稻等,在其猖獗发生年,也能危害豆类,棉花和蔬菜等。粘虫以幼虫危害,低龄幼虫潜伏在心叶及叶腋中成条状啃食叶肉,仅留表皮。3龄后将叶边缘咬成不规则缺刻或咬断麦、稻、谷穗。虫口密度大时一夜即可吃光一片农田,只剩主脉,再结队转移到其它农田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