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宝鸡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霞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102-106,110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宝鸡市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0年来宝鸡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较大的生态赤字反映出目前宝鸡市对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需求已经严重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压力之下。宝鸡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宝鸡市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宝鸡市生态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对宝鸡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个人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的最大成分是肉类,其次是奶类,两者占个人总足迹的64%以上;(2)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的大小与年龄并无很大的关系,而与消费水平、个人偏好密切相关;(3)中小学生中男生的个人生态足迹大于女生的个人生态足迹。通过上述分析,希望为宝鸡市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宝鸡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对宝鸡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0 a来宝鸡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生态安全等级属于Ⅳ安全级,宝鸡市生态系统所承受压力偏大;提出了加强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0—2014年盐源县生态足迹的计算,评价盐源县生态现状及生态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盐源县生态足迹最高,达4.418 0 hm~2/人。生态赤字也在2010年达到最高,为3.349 0 hm~2/人,在2010年后生态赤字状况有所改善。2000—2014年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在2014年达到最低,仅1.040 3 hm~2/人。从盐源县生态足迹结构分析可知,盐源县耕地所占的生态足迹过大,超过其他5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总和。盐源县的生态赤字状况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可见盐源县的生态状况向乐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鲁东丘陵区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200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鲁东丘陵及其近海海域2006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77916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527 hm2,生态赤字为4.233893 hm2,反映出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研究区域的资源消费超过了其生态阈值,处于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这种计算结果,提出了能够促进鲁东丘陵区和近海海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重庆市2007年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并与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从不同视角分析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9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89hm2,产生生态赤字1.3509hm2,其中化石燃料用地、草地和耕地生态足迹占的比重较大。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比起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明显偏低,但是由于重庆市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费需求将长期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这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昕  任志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718-1720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对1995—2004年宝鸡市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表明:10年来宝鸡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生态安全等级属于Ⅳ安全级,宝鸡市生态系统所承受压力偏大;最后提出了加强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引入生态足迹强度、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数来分析福建省2010—2019年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0—2019年福建省的生态足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态承载力呈平稳上升趋势,生态赤字呈波动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数逐年递增,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加强;未来依然要从减少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3方面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9.
张楠  朴金星  程国玲  李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68-12769,12789
根据1978~2011年黑龙江省人口、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78~2011年黑龙江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440.2万hm^2/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1.4832hm^2增加至2011年的5.0789hm^2。6大类型土地中,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依次为:化石能源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评价株洲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株洲市2001~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洲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394 6 hm~2逐渐增加到2013年的2.487 5 hm~2;同期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由0.528 4hm~2逐渐下降到0.509 9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866 1 hm~2逐渐增加到1.977 5 hm~2。同时根据预测出的研究区域2016~202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2025年研究区域人均生态赤字将增加到2.569 9 hm~2,表明当前株洲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中等不可持续状态,并呈现向强不可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西昌市1985—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西昌市20a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空间表现,以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总平均从1.1753hm2.人-1增加到5.2479hm2.人-1;除建设用地人均承载力上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人均承载力均下降,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5年的1.0372hm2.人-1下降至2005年的0.7769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呈现显著上升,生态足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滁州市统计年鉴》(2007)数据,对滁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137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67 0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970 1 hm2,区域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2004-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辽宁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2.587 5 hm2/人增加到2007年的3.340 1 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0.565 2 hm2/人降低到0.559 0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则由2.022 3 hm2/人增长到2.781 1 hm2/人.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辽宁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应涮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黑龙江垦区2010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2010年生态足迹为3.202hm2/人,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1.166hm2/人,生态足迹赤字为2.036hm2/人,这表明黑龙江垦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太行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河北省太行山区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太行山区人均生态足迹为12.526 731 hm2,而实际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376 76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15 hm2,太行山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因此,从区域长期的发展战略看,太行山区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种植业和林业的结构,使其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市2005年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05年西安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为1.020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35 hm2/人,生态赤字为-0.785 hm2,万元GDP足迹为1.632 hm2,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1.15,发展能力为1.17,显示西安市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蒋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70-9071,9088
以生态承载力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对河南省2008年生态子系统承载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及分析,并提出增强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杜运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811-8813,8827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南京市1995-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13年间增长了63.28%,而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383 4 hm^2/人增加到2007年的4.368 7 hm^2/人,13年间增加了83.30%,说明南京市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方法]根据2006—2015年江苏省相关统计数据,研究江苏省的生态足迹总量动态变化、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2006—2015年江苏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3 547.882万hm~2/a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90 hm~2上涨为2015年的9.67 hm~2。不同类型土地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江苏省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自2012年下降明显。[结论]整体看来,江苏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鹤壁市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鹤壁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主要支撑,运用生态足迹法定量测度鹤壁市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鹤壁市2008年生态赤字为4.2247hm2·人-1,处于非可特续发展状态,并且煤炭资源开采与消耗较大.鹤壁市的发展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针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