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该文以樟子松作为试验材料,以Pt(1、3)菌根剂、ABT3号生根粉、HRC吸水保水剂等生物制剂作为处理试剂,对比了不同生物制剂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t3菌根剂效果最好,成活率、细根总长度、苗木高度、苗木地径、针叶长度及针叶面积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78.26%、150.23cm、15.751cm、0.518cm、6.156cm、0.623cm~2,显著高于对照。建议樟子松造林时采用Pt3菌根剂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油松和樟子松2 a生苗木为材料,通过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辽西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生理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各水分条件处理下,油松2 a生苗木MDA含量均小于樟子松,但CAT和Pro含量均高于樟子松,说明油松苗期抗旱性更强。在40%FMC处理时,油松MDA、CAT和Pro含量都小于对照,说明该水分水平未能使苗木出现干旱状态;而樟子松MDA、CAT和Pro含量都高于对照,苗木已经出现干旱状态。在30%FMC和20%FMC处理时,油松和樟子松苗木MDA、CAT和Pro含量都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在干旱半干旱辽西地区培育油松和樟子松苗木时,土壤水分临界值应分别大于田间最大持水量40%和50%。  相似文献   

3.
接种菌根菌对樟子松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樟子松育苗过程中,进行接种菌根菌发现:菌根苗比普通苗高高出39%以上,地径比普通苗大37%以上,同时在干旱年份,接种菌根茵的苗木成活率提高18%~30%.在几种接种菌根中,与培育的苗木相同树种的林地土接种效果最好,为高效菌根。  相似文献   

4.
土壤酶是土壤的组成成分之一,参与完成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其活性反映了土壤生物化学的方向和强度.本文通过对接种油松苗木和非接种苗木根际土壤酶的研究试验,旨在探索接种菌根真菌对油松幼苗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土壤采自呼和浩特市园林局第二苗圃培育菌根苗木的基地,不施加任何肥料.供试植株为经过菌根化处理的油松苗和未经菌根化处理的油松苗.  相似文献   

5.
外生菌根菌剂在油松育苗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志鹏  张良谱 《林业科学》1993,29(5):401-407
将工业液体发酵法生产的厚环乳牛肝菌固体菌剂与彩色豆马勃孢子粉剂,细菌菌剂及磷马以不同的模式进行组合。应用到油松容器育苗中,并将生长百天的菌根化油松苗在山西黄土高原造林。结果表明,将厚环乳牛肝菌与细菌混合接种并施磷肥效果最佳。接种菌根真菌并施肥的处理优于菌根真菌单接种的处理,单施肥处理优于驿照但不及其它处理。接种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生长,尤其是增加苗木的干重和对磷元素的吸收,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在...  相似文献   

6.
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丰产素等生物制剂处理2年生樟子松苗木,在内蒙古加格达齐进行了田问造林试验。并对樟子松造林成活及地下根系生长效应进行了研究,观测苗木成活率、根系生长等因子。结果表明:Pt菌剂3号ABT生根粉制剂显著地提高了樟子松成活率,它分别比对照高29.3%和23.6%,也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特别是细根的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苗木细根长度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生物制剂提高成活率是通过增加细根量来实现的。表3参10。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菌根化育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在自然条件下,没有外生菌根真菌与其共生,便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中国林科院开发推广的Pt(Pisolithus tinctorius,彩色豆马勃)优良菌株,系与松类共生的最适外生菌根真菌,利用其培育菌根化苗木,不仅能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在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松树截根菌根化育苗造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优良Pt固体菌剂,对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进行了截根菌根化接种育苗造林。结果表明,截根菌根化接种方法,使供试松苗形成了大量菌根,Pt菌根指数大于60,苗木质量明显改善,用菌根化苗木造林,幼林成活率与生长量都明显提高。菌根化幼林还具有一定抗旱性和抗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芽苗移栽根菌根化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松林砍伐迹地上或贫瘠的地区应用芽苗移栽截根接种Pt菌剂能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苗高提高了6.25%-21.2%,地径提高了6.67%-20%、侧根总数提高了100%-110%、菌根感染率提高了18.8%-110%。在松林砍伐迹地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Pt菌剂与乡土菌根菌对Pt菌有一定的换制作用,接种苗木的菌根感染率有所下降,对苗木的生长作用不明显。截根接种Pt菌剂及截根未接种的苗木冬季的苗高生长情况可以看出,该技术能有效促进苗木的木质化。  相似文献   

10.
对兴安落叶松开展 PT菌根剂在育苗技术上的应用研究表明 ,人工芽苗截根接种 PT菌根剂可明显提高兴安落叶松苗木的苗高、地径生长量 ,增加根系体积。利用温室培育菌根化苗木与田间芽苗移栽相结合的办法可大大缩短兴安落叶松的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ABT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云南松种子飞播造林试验应用中表明,种子萌芽期可提前7天,苗全期提前8天,而且种子出苗整齐,根系发达,同时由于种子发芽期提前,减少了鸟、鼠、危害种子时间。  相似文献   

12.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以林下为对照,分析研究子午岭油松林的林隙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油松林林隙内和林下更新树种在组成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油松在林隙内的重要值远远大于其在林下的重要值,是林隙更新的主要树种;2)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生长良好,7年生以上的幼树在林下分布已很少,地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50cm以上的幼树数量分布在林隙内也远远大于林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存活的概率大于林下;3)方差分析表明,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与林下的高度生长差异极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表明,林隙内油松幼苗幼树的更新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沙区樟子松苗期干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樟子松 1年生留床苗、2年生留床切根苗、2年生移植 (未切根 )苗的干物质比较 ,结果表明 :含水量 ,2年生切根苗 <未切根 2年生苗 <1年生苗 ;生物量 ,2年生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2年生未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年生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2年生苗干物质主要由地上部分组成。研究结果为 :切根苗质量超过未切根苗 ,一级苗数量多于未切根苗 ;苗木在苗期积累了大量干物质 ,根系及径生长旺盛 ,樟子松在苗期非常适合沙区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地理起源及进化繁衍规律的探讨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史变迁、冰川影响、地形特点、生态条件的分析与植株原始形态的调查检测 ,提出四川盆地的马尾松种源是我国古老马尾松的原始类型。由于盆地的特殊地形 ,使马尾松渡过冰期的影响得以保存而生长到现在。经检测该地区马尾松针叶树脂道数目最少 ,只有大多数种源的一半 ,条叶型苗木比例最高 ,比大多数种源高 2  6倍。树脂道少与条叶型苗木多都是较为原始的形态特征 ,证明四川盆地种源属于原始类型 ,是马尾松地理起源种群。又由于盆地东南部与外界沟壑相连 ,植物基因交流渠道通畅 ,使得马尾松从原始分布区 ,经过渡地带不断进化繁衍到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5.
以尤溪县坂面镇坂面村湿加松和马尾松造林早期效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造林成活率、胸径、树高等指标,结果表明:4a生湿加松径生长和高生长明显快于同期的马尾松生长,在成活率上两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方式效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年生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抚育方式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穴状和带状抚育幼林成活率最高,为92.15%,而对照仅为82.17%。整地规格、抚育方式及二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湿地松胸径、树高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整地、抚育方式湿地松生长量分析,结合经济评价,丘岗地湿地松造林以中穴整地、穴状和带状抚育为宜。幼林抚育能明显提高林地肥力,并且抚育强度越大,林地肥力恢复与提高越快;抚育能减少林地被种类、多度及盖度。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园林植物紫荆(Cercis chinensis)根围分离到一种长针线虫。经形态学观察和28S rDNA D2D3区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松长针线虫(Longidorus pinus Xu, Ye, Wang&Zhao)。其雌虫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体长3 048~3 464μm,唇区明显缢缩,宽9.5~10.5μm,侧器囊袋状,齿尖针长66.0~69.5μm,导环距体前端27.5~30.0μm,尾长31~33μm,短圆锥形,尾长与肛门处体宽比值=1.5~1.6。松长针线虫河北种群28S rDNA D2D3区与GenBank数据库的山西种群进行序列比对,相似性为99.2%~99.9%。松长针线虫是河北省长针线虫新纪录种。紫荆是松长针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华山松、川滇桤木、圆柏、蓝桉等5个树种在昆明寻甸羊街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间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川滇桤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明显优于其它4个树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其树高、地径、冠幅等3个生长性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超过了兰桉、云南松、华山松的各项指标低于川滇桤木,但其地径、冠幅生长性状均高于兰桉,表现出了良好适应性.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5个树种的树高和地径的曲线模型,模型拟合性好,相关指数的平方(R2)均在0.98以上,反映出5个树种4 a生的生长规律,为当地造林树种的筛选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类型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58块标准地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8竹1杉1阔、7竹3杉+阔、6竹3杉1阔+松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退笋产量、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大于纯竹林,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大于纯竹林;8竹1松1杉+阔和7竹2松1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次之,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略大于纯竹林,但每株母竹出笋、新成竹数和退笋产量则低于纯竹林;6竹3松1杉+阔、5竹4松1杉+阔、4竹4松1杉1阔、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组成较差,其出笋、成竹各项生长指标以及每公顷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湿地松受雨雪冰冻灾害折断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松是江西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受损尤为严重,突出表现为折断。笔者利用赴江西省指导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工作的机会,对江西省湿地松受雨雪冰冻灾害折断的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了经验及教训,以期对林业灾后重建及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