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
Pt菌根剂在湿地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是对外生菌根专一性极强的树种,在自然条件下,没有外生菌根真菌与其共生便生长不良,往往导致育苗失败。由中国林科院开发推广的Pt(Pisolithustinctorius彩色豆马勃)优良菌株,是与松类共生的最适外生菌,利用其培育的菌根化苗木,能有效地提高苗...  相似文献   

3.
Pt菌根剂在油松造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菌根研究在建国前几乎是空白.1984年在重庆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菌根学术会后,菌根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不仅涉及林木外生菌根,也包括了许多有内生菌根的植物,如:洋槐、白腊、油茶、柑桔以及各种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Pt菌根剂造林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Pt菌根剂的作用原理以及在造林实践中的应用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尤其在落叶松、樟子松两个树种造林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Pt菌根生产及其松树育苗菌根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t菌根生产及其松树育苗菌根化应用研究刘邦业,沈根度,雷枝秀,孔凤英(江西景德镇市枫树林场333000)在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下,用于营造松树的山地自然条件一般都比较差,尤其是在土壤贫脊、水土流失严重的立地条件下造林屡遭失败。为了提高和保持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Pt菌根剂在落叶松,樟子松造林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t菌根剂1ml/株,2ml/株,5ml/株三种不同剂量分别在落叶松,公造林上试验,3年后观测结果表明,落叶松地径,苗高,当年高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15.00%,30.12%,41.10%,樟子松地径,苗高,当年高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26.72%,25.98,28.62%。  相似文献   

7.
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在湿地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苗圃地培育湿地松苗木 ,分别进行 4种处理 :①稳态营养 Pt菌剂 ;②不施肥 Pt菌剂 ;③稳态营养 松林土 ;④常规施肥 松林土。生长季末测定苗木的高度和地径。测定各小区标准木的叶、茎、根鲜重及干重 ,侧根条数和总长。按“十分法”目测吸收根外生菌根感染率。观测结果表明 ,湿地松苗木形成外生菌根的能力较强 ,无论是人工接种还是天然感染 ,菌根感染率均超过 85 % ,其中稳态营养下 ,人工接种Pt菌剂感染率最高 ,可达94 8%。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的苗木生长最佳 ;稳态营养下松林土处理的苗木其次 ;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再次 ;常规施肥 松林土处理最差。如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相比较 ,苗木的株高、地径分别提高 2 0 5 %、14 0 % ;侧根条数及总长分别提高 2 5 6 %、4 0 9% ;叶、茎、根、整株鲜重分别提高 34 6 %、4 3 7%、38 8%、37 0 % ;各部分干重分别提高 2 5 7%、38 6 %、4 2 4 %、32 7%。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松林土处理相比较 ,各项指标的差异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的综合效应 ,同时说明稳态营养条件下 ,靠松林土感染真菌形成菌根也能获得较好的生长结果。但是 ,仅靠人工接种优良菌剂 ,不科学  相似文献   

8.
9.
Pt菌根剂在落叶松、樟子松造林中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t菌根剂1ml/株、2ml/株、5ml/株三种不同剂量分别在落叶松、樟子松造林上试验,3年后观测结果表明(以2ml/株剂量为例),落叶松地径、苗高、当年高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15.00%、30.12%、41.10%;樟子松地径、苗高、当年高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26.72%、25.98、28.62%。Pt菌根剂在这两个树种造林上应用效果显著,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在石屏县龙朋林场进行云南松芽苗截根Pt菌根化育苗试验研究。试验分不同剂型、剂量,处理分播种、芽亩移栽、芽苗截根移栽。试验结果,各种处理株根菌根感染率均达100%;为了找出不同处理差异,各处理经镜检,查100cm长度侧根段上感染的菌根数,检查结果,播种处理的(B组)感染幅度83.3~92.0%,芽苗和芽苗截根移栽的感染幅度为66.7~93.3%。  相似文献   

11.
针对神木县土石山区常绿树种造林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对苗木选择、鱼鳞坑改造、改变浇稳根水次序等技术措施,使常绿树种的造林成活率由60%提高到9l%~93%,为大面积栽培常绿树种探索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针叶树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在1992年引种长白松、斑克松和小干松,以樟子松作为对照,营造试验林。到1999年已经基本稳定,而且生长量除小干松以外都接近于樟子松,白松树高为樟子松的112.5%,胸径为88.6%,斑克松树高和胸和戏分别为樟子松的87.5%和54.3%,小干松树高为樟子松的29.2%,试验认为,长白松和斑克松可以扩大造林,小干松虽然保存率比较低,生长比较缓慢,但是也已经稳定下来,应该继续进  相似文献   

13.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14.
针叶树种结实量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针叶树种结实量的预测方法、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在林业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阔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天然林皆伐,有计划地保留阔叶树和马尾松母树,留养少量优良小径阔叶树,栽培杉木,形成针阔混交林.一代杉木采伐后,利用伐根萌芽更新,培育二代杉木,继续经营针阔混交林.经长期经营培育,现针阔混交林由马尾松、栲树、枫香、拟赤杨,其它阔叶树构成,各树种平均树高12~18 m之间,平均胸径15.7~26.2 cm之间,平均活立...  相似文献   

16.
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目的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与试验,结合有关研究成果,筛选出105种以乡土树种为主的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优良常绿和落叶阔叶目的树种.从地带性建群树种、广泛应用程度、技术熟化程度并充分考虑阔叶树种的防火型、生态型、经济型、景观型等多功能,分别5个选择层次,其中第一层次的首选树种有木荷等11种,第二选择层次为石栎等10种,第三选择层次为马褂木等4种,第四选择层次为刨花楠等44种,第五选择层次为短柄枹等36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是我国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 ,在国民用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天然更新对森林群落的重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伐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人为干扰因素之一。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适宜采用择伐 ,不适宜采用皆伐。择伐强度在 3 0 %以下有利于天然更新。林隙中更新树种的种类和数量通常多于林冠下 ,林隙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8.
应用Li-cor 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生长季节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叶面积指数(LAI)的时间动态, 比较4种岷江冷杉林分LAI的差异性,分析LAI与海拔和坡向之间的关系,探讨林分尺度和小流域尺度上LAI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小流域LAI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为单峰曲线,峰值(5.82±1.32)出现在8月中旬;4种岷江冷杉林LAI平均值为5.44±0.83,不同林分之间LAI差异极显著(p<0.001),LAI顺序为:藓类-箭竹-岷江冷杉林>草类-箭竹-岷江冷杉林>草类-杜鹃-岷江冷杉林>藓类-杜鹃-岷江冷杉林;随着海拔升高,LAI先增加,后减小,转折点出现在海拔3 000 m处,LAI(y)与海拔(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 -22.408 6 0.019 6x-0.000 003 360 1x2 (R2 = 0.999 6, p<0.001, n=12);半阴坡LAI(5.51±0.91)比半阳坡(5.36±0.72)大,差异显著(p<0.05);林分尺度上的LAI变异系数(10.02%~12.22%)约是小流域尺度上的(19.79%~22.80%)1/2,随着海拔升高,其变化比较复杂,3 800 m处最大(23.09%),3 500 m处最小(7.64%),且半阴坡(16.58%)>半阳坡(13.44%).  相似文献   

19.
榆林沙区自然环境恶劣,植被稀少。因此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不仅要应用乡土树种,还要引进外来优良树种,以丰富榆林市的树木资源,使绿化达到更完美的效果。而如何将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协调应用是关键所在。只有在保护好乡土树种资源的同时,有原则、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引种,使之不发生生物入侵,才是正确的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香樟因其树干舒展、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寿命长、四季常绿及材质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科技进步和植物栽培技术的提高,香樟的栽植范围得到扩展。本文较系统地从香樟生物学特性、在徐州栽植的可行性、栽植和养护管理的关键环节等方面,阐述香樟在徐州地区的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