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者通过室内试验,对层流区、临界区,以及不同材质、不同直径管子的紊流区摩阻系数进行了测定,并与国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有关问题,提出了个人风解,推荐了大口径输油管道紊流混合摩擦区摩阻系数所应采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3.
长输管道水力瞬变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各种管道边界的瞬变方程和管道水击的连锁Allievi方法,针对具有实际元器件和边界的长输管道的不稳定流动,设计了基于特征线差分解法的分析流程和仿真计算程序。利用长输管道水击数值计算所得线路上各节点的瞬态值进行B样条曲线拟合,实现了水力瞬变过程中线路水力坡降线及某些水力参数变化情况的图形输出 。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提高长输管道仿真精度和速率,基于MacCormack格式基本原理和流动方程建立了长输液体管道水力瞬变流动仿真模型。以某管道为例,分别采用该仿真算法和特征线法模拟了阀门关闭和流量增加引起的瞬变流动,并探讨了MacCormack格式中不同边界条件处理方法及Courant常数值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acCormack格式可用于精确仿真长输管道瞬变流动过程,采用特征线法求解预估层边界参数后,其振荡幅度、收敛速度均优于特征线仿真方法;同时,采用特征线法处理MacCormack格式边界条件较线性外插法更易收敛。研究成果可为长输管道瞬变流动仿真提供参考。(图8,表2,参22) 相似文献
6.
管道内壁表面特性与流体摩阻的关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在实验室,采用小口径管路的对比试验,证明了管道内壁表面特性对流体摩阻的影响情况,以及管壁在亲液或增液的情况下将有不同的流体边层特性。文中简要介绍了所采用的五组对比试验的过程,及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管道内壁喷涂一层不被流体润湿的材料,可使管输液体沿程阻力大为减小。且当管径愈大,流体粘度愈大,流速愈大时,效果愈明显。据此,提出在长输管道采用F_4或F_46内壁涂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油气管道安全防护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长输管道应急事故救援力量难以开展真实工况训练。设计了由短距离装配式钢质管道与调节阀组成的长输管道事故模拟实装训练辅助装置,并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调节阀在某一特定开度下的实际压差流量曲线与相应长度的同管径管道的阻力特性基本一致,验证了选用调节阀模拟长距离管道水力摩阻的可行性。该装置通过敷设短距离管道,实现了在有限场地条件下与实际管道一致的上下游泵站工况,起到以短代长、减小训练规模、降低管道敷设工作量的作用,并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管道泄漏、堵塞及阀门误动作等事故工况,提高了管道应急事故救援人员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9.
管道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Черникин·A·B 《油气储运》1999,18(2):26-28
介绍了计算机水力摩阻系数λ的通用公式,在分析现有计算摩阻系数公式的基础上,借助于专门的过渡函数,求出了新的通用式。 相似文献
10.
在管道设计的各个阶段,长输管道的总长度在设计规范澡没有明确的规定。针对长输管道建设的特点,进一步叙述了在长车管道线路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管道长度的确定问题,给以明确的步骤及要求,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自适应网格法对长输管道的水力瞬变进行了计算,通过求解水击偏微分方程,在解的大梯度区自动加密网格。以一个站间管道的末段为例,用特征线法和自适应网格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网格法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水击压力波的前沿位置。 相似文献
13.
14.
输气管道压气站能耗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输气管道压气站能量损耗计算的数学模型。结合压气站机组实例,分析了影响压气站能量损失的各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燃烧过程和排气过程的损失最大,认为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输气管道压气站节能改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海底管道发生油溢事故时形成的空气、油膜和海水组合体模型,详细分析了模型的辐射亮温与油膜厚度、有效发射率增量与入射角间、不同频率下辐射亮温与油膜厚度间的关系,认为利用微波遥感技术检测海底管道是否泄漏、泄漏量和污染区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根据此理论设计了机载微波辐射计航测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管内单相流体沿程摩阻系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莫迪图线和鲁克-怀特方程为基准,从众多关系中筛选出单相流体的圆管内各流动区沿程摩阻系数的一整套计算公式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区分界限。按单相流体沿程摩阻系数λ与雷诺数Re、相对粗糙度ε的关系分为五种流型区域:层流区、层流与紊流之间的过渡区、紊流光滑区、紊流混合摩擦区和紊流粗糙区。除小范围的层流与紊流之间的过渡区流动较复杂,目前尚无充分认识外,其它四个区都有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
LNG储罐内BOG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NG储罐漏热引起的BOG蒸发速率、BOG压力(罐内压力)的运行控制是LNG接收终端正常运行的关键。通过对LNG储罐内流体热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储罐内流体的计算模型,开展了储罐热负荷、BOG排出速率对BOG蒸发速率和压力的影响的动态模拟分析,提出了BOG蒸发和排出速率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