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明百棉1号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化组合及其此长彼消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探讨高产田产量构成因素的密、肥效应参数,利用百棉1号2006-2007年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春棉品种区试A组及2008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生产试验A组共37个点的观测资料,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互变模型,多元多项式曲线回归及模拟选优等方法,研究了该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以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所建密、肥效应模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百棉1号,应在适当控制密度的前提下,力求促使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方可实现理想的产量结构;从产量目标性状密、肥因子效应多项式回归模型模拟得出,在平均密度48 838株/hm2,施N 216.96kg/hm2、P2O5147.94kg/hm2、K2O 115.59kg/hm2条件下,皮棉期望产量可达1 615.58kg/hm2,其理想产量结构为单株铃数17.23个、单铃质量6.32g、衣分41.33%。  相似文献   

2.
刘涛  贾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77-16179
[目的]研究玉米的水肥搭配,以充分发挥肥力的增产作用,提高玉米产量。[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进而研究不同肥水结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平均产量为471.7kg/亩,变化范围为437.6~496.5kg/亩。土壤含水量为14.5%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6.3kg/亩,施肥量超过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小于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为18.0kg/亩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5.4%,当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水肥产量效应方程为报酬递减函数,当产量超过最大值后,随土壤含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反而降低,理论上当土壤含水量为23.0%,施肥量为35.0kg/亩时,产量达到最大值549.0kg/亩。[结论]水肥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综合考虑水肥效应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甜玉米种植最佳施肥模式,在中山市三角镇进行了甜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甜玉米经济效益最高的施肥方案为纯N 375 kg/hm~2、P2O_5112.5 kg/hm~2、K_2O 187.5 kg/hm~2,对应可获得产量为16 323.0 kg/hm~2,最佳经济效益为35 098.5元/hm~2。  相似文献   

4.
王志纯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6):59-63,98
为了解闽北区域甜玉米品种的特性以及施肥方式对品种产量等多个性状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品种×施肥处理)正交试验方法比较该区域2个主栽品种与1个后备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方面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闽甜6855高产、稳产,种植风险小,可以在闽北地区扩大种植;金百甜10号具有高产优点,但是存在一定的种植风险,需选择好合适的种植季节;而后备品种金珍甜1号的产量等多个性状存在缺陷,因此不适合在闽北地区推广.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优良的甜玉米品种不仅带苞叶产量要高,还要求其出穗率、出籽率性状指标也要高.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等缓释肥有利于甜玉米的增产;有机肥替代无机化肥后产量未有显著差异,因此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方式既改良土壤,又保障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甜玉米品种耐热性鉴定试验,筛选适宜华南地区夏季播种的优质耐热型甜玉米品种。【方法】以粤甜38号等8个甜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粤甜39号为对照种)在广州进行夏季种植,利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法对不同甜玉米品种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热性好的甜玉米品种。【结果】与甜玉米产量高度相关的农艺性状为穗粗、总粒数、结实率和穗位高。利用耐热性材料培育的粤甜40号和粤甜59号综合表现较好,鲜穗产量分别达16 840.3、15 264.4 kg/hm~2,分别比对照种粤甜39号增产19.1%和8.0%,净穗产量分别达13 179.3、11 700.9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增产37.4%、22.0%,适宜在华南地区夏季种植。【结论】粤甜40号和粤甜59号的综合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种粤甜39号,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适宜广东地区夏季大面积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6.
普通配方肥与新型多元活性配方肥料对比田间肥效试验,使用新型多元活性配方肥料水稻长势明显,增产率达13.89%。在和常规区产量相同和低增产效果的前提下,新型多元活性配方肥料可以较常规实现最大减少化肥使用量13kg/亩,减肥潜势大。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杂交玉米益玉8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50 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试验表明不同直播密度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直播3500-4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650.00-680.00 kg/667m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连续2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众麦1号小麦品种上研究了"双膜缓释肥料"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小麦底施45%(24-15-6)"双膜缓释肥料"40 kg/亩、拔节期追施尿素10 kg/亩与习惯施肥相比,可以明显改善小麦成产因素;增产40.0~57.0 kg/亩,增产率8.6%~10.2%,经统计分析,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收94.0~134.8元/亩。施用"双膜缓释肥料"可以减少施肥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对杂交油菜黔油2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杂交油菜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50 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10.5万~12.0万株/hm2产量最高,产量达2 775~3 270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麦3414完全肥效试验可知:小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产量均呈抛物线曲线关系.我市高沙土地区中等肥力土壤,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纯氮16.0kg/亩,纯P2O54.8kg/亩,K2O6.77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