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cDNA文库的PCR筛选法获得苎麻内源肌动蛋白基因片段,采用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中苎1号为材料,结合RACE技术获得了苎麻的Actin1蛋白编码基因(BnACTIN1)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665832,2009年8月1日公布),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1782bp,编码区长1134bp,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Blastn分析表明,BnACTIN1基因与桑树(Morusalba:DQ785808)、蓖麻子(Ricinus communis:AY360221)、棉花(Gossypium hirsutum:AY305723-305736)等植物的肌动蛋白基因序列有高度的同源性。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棉花Actin蛋白家族AAP73451.1、AAP73457.1聚为一类,三者之间的亲源关系最近。建立荧光定量PCR体系,用18SrRNA和Histone3内参基因对表达水平均一化,分析BnACTIN1基因在苎麻纤维细胞伸长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株高97cm时最高,约为株高11、150和220cm时表达量的230倍以上,是株高47cm时期的20倍。本研究揭示的所获得BnACTIN1序列为苎麻的Actin1蛋白编码基因,其最高表达时期开始于纤维快速伸长时期,但稍早于纤维发育的高峰期,推测该基因可能与韧皮部纤维伸长过程中的肌细胞骨架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中苎1号为材料,采用简并RT-PCR法、RACE技术以及全长cDNA文库筛选,克隆苎麻果胶主要多糖组分的合成关键酶UGlcAE cDNA序列,序列长度为1 257 bp,编码区长723 bp,可编码241个氨基酸序列。实时定量PCR证实,UGlcAE表达量为根部>叶片>韧皮部>木质部,在根部的表达量占优势。该结果对我们后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调控果胶的合成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中苎1号为材料,采用简并RT-PCR法、RACE技术以及全长cDNA文库筛选,克隆苎麻果胶主要多糖组分的合成关键酶UGlcAE cDNA序列,序列长度为1 257 bp,编码区长723 bp,可编码241个氨基酸序列。实时定量PCR证实,UGlcAE表达量为根部>叶片>韧皮部>木质部,在根部的表达量占优势。该结果对我们后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调控果胶的合成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鹅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其种蛋品质的异同。随机选取浙东白鹅(65周龄)、四川白鹅(76周龄)、豁眼鹅(66周龄)的种蛋各50枚,分别测定其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三品种间蛋的比重、蛋黄重、蛋壳比例、粗蛋白、粗灰分及蛋壳中钙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浙东白鹅的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黄颜色、蛋白重、蛋白比例、蛋壳重指标均高于四川白鹅与豁眼鹅(P<0.05或P<0.01);豁眼鹅的蛋形指数、蛋壳颜色、蛋黄比例、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浙东白鹅与四川白鹅(P<0.05或P<0.01);四川白鹅的多数指标介于浙东白鹅与豁眼鹅之间。不同品种鹅蛋品质差异为蛋品质的选择改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并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合理消费鹅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设置了4种灌溉施肥方式(雨养玉米、常规灌溉施肥、滴灌施肥、1/2滴灌施肥),研究其对春玉米株高、茎粗、根系、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自然降雨条件下,滴灌施肥方式可明显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对玉米前期的地上部生长发育有较大作用;施肥总量一致的前提下,采用滴灌施肥有利于保障玉米的有效成穗,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生育期灌水675 m3/hm2的滴灌施肥模式,较常规灌溉施肥方式节省灌水50%前提下,产量达11310 kg/hm2,提高42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2.2 kg/m3,提高0.26 kg/m3。因此,滴灌施肥技术在春玉米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的水稻逆境响应基因OsMsr1的表达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植物的逆境反应机理和发现新的水稻耐逆基因, 采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芯片(含51 279个转录本)分析了超级稻两优培九母本培矮64S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全基因组在低温、干旱、高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水平, 筛选出众多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降低的基因。OsMsr1 (Oryza sativa L. multiple stresses responsive gene 1, GenBank登录号为EU284112) 是其中一个受高温、低温与干旱诱导、在各生长发育时期与组织器官均显著上调的基因, 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其表达水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所得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吻合, 因此, 此基因为一多逆境响应基因。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包含其完整ORF (open reading frame)的cDNA克隆。根据其ORF序列进行预测, 此基因编码一个包含89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 分子量约为10 kD, pI约为5。搜索有关数据库, 在水稻、玉米、小麦与拟南芥中找到有高相似性的基因, 但功能未知, 也未发现相同与类似的已知功能的基因保守结构域。对其可能的启动子序列分析, 发现5个与逆境反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因此, 我们认为该基因为一新的水稻耐逆候选基因, 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个新的水稻逆境响应基因OsMsr1的表达与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植物的逆境反应机理和发现新的水稻耐逆基因, 采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芯片(含51 279个转录本)分析了超级稻两优培九母本培矮64S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全基因组在低温、干旱、高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水平, 筛选出众多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降低的基因。OsMsr1 (Oryza sativa L. multiple stresses responsive gene 1, GenBank登录号为EU284112) 是其中一个受高温、低温与干旱诱导、在各生长发育时期与组织器官均显著上调的基因, 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其表达水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所得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吻合, 因此, 此基因为一多逆境响应基因。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包含其完整ORF (open reading frame)的cDNA克隆。根据其ORF序列进行预测, 此基因编码一个包含89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 分子量约为10 kD, pI约为5。搜索有关数据库, 在水稻、玉米、小麦与拟南芥中找到有高相似性的基因, 但功能未知, 也未发现相同与类似的已知功能的基因保守结构域。对其可能的启动子序列分析, 发现5个与逆境反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因此, 我们认为该基因为一新的水稻耐逆候选基因, 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羊踯躅psy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花瓣着色中的分子机理,[方法]以羊踯躅花瓣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1 638 bp的psy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RmPSY (GenKank登录号为KX230461)。[结果]序列分析表明,RmPSY开放阅读框为1 296bp,编码432个氨基酸。羊踯躅PSY为亲水性的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48.91 kD,等电点为8.78。RmPSY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它植物PSY蛋白氨基酸的相似性达到81%。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羊踯躅PSY与葡萄PSY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羊踯躅花发育的不同阶段均有表达,在花蕾期表达量较低,在初开期表达量最高,盛开期表达量有所下降。[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揭示RmPSY基因参与调控羊踯躅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羊踯躅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功能,为其花瓣着色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羊踯躅瓣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cDNA中克隆获得到2098 bp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RmPDS.序列分析表明,RmPDS基因包含一个长度为1743 bp编码58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β-catenin在人工诱导发情绵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检测绵羊发情后第10、12、14、16、18天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不同时期的绵羊子宫中β-catenin mRNA表达,其中绵羊发情后第10天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天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之后相对保持恒定,到第18天又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均可用于检测绵羊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绵羊发情后第10~18天,β-catenin在子宫中的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苎麻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妤  刘峰  郭清泉  张学文 《作物学报》2008,34(8):1358-1365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 (Linn.) Gaud.]栽培种湘苎3号为材料, 通过简并引物RT- PCR 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苎麻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基因的全长cDNA分子, 其序列全长为849 bp, 编码一段189个氨基酸的推导蛋白质。经基因比对及蛋白质结构分析与已报道的几种植物生长素结合蛋白有高同源性, 认为是苎麻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cDNA, 命名为BnABP1。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ABP1在苎麻三麻成熟期的茎、叶和芽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表达量为芽>叶>茎, 相对内标分子18S rRNA的表达量依次为0.755、0.632和0.360。但在根中没有检测到表达, 说明该基因更多地表达于细胞生长旺盛的幼嫩组织。  相似文献   

12.
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苎麻 [Boehmeria nivea (Linn.) Gaud.] 栽培种湘苎3号为材料, 通过简并引物RT-PCR结合RACE技术首次成功克隆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BnCesA1 5′端450 bp序列以外的全部cDNA 序列, 序列长3 276 bp, 编码一段93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基因比对及蛋白质结构分析确证是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BnCesA1在苎麻根、茎、叶和芽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表达量为茎>叶>芽>根, 相对表达量依次为 0.791、0.381、0.319和0.183。从其表达模式可以推测该基因同时参与了苎麻细胞初生和次生细胞壁纤维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苎麻油纤兼收对纤维产量及单纤维支数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钝感苎麻NG1为材料, 于三麻现蕾始期摘除花器, 每7天收获一次种子和原麻, 并与同期收获的自然开花结实株(ck)比较. 结果发现: 虽然同期收获的开花结实株的原麻产量低于摘除花器株, 但前者的单纤维支数反而高于后者. 种子成熟期迟于纤维工艺成熟期两个星期, 于种子成熟期收获, NG1的单纤维支数比工艺成熟期下降仅5.20%, 原  相似文献   

14.
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的光周期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恒蔚  周瑞阳  徐俐 《作物学报》2003,29(2):222-224
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头、二、三麻均能成花, 但头、二麻雌性败育, 三麻雌性可育, 雄性发育正常, 年度间表现稳定. 对其光周期特性研究分析表明: (1) 6至7月, 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在13.0 h/d至13.5 h/d之间, 败育发生早而彻底; (2) 经SD+LD和LD+SD处理, 雌性表现为相邻节位间由可育到不育或不育到可育的跃变,  相似文献   

15.
苎麻基因组微卫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栽培品种芦竹青为材料,经MseⅠ酶切并与相应接头连接,然后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T)15杂交,再用链亲和素包被磁珠(Dynabeads M-280)捕捉杂交产物,以21碱基接头寡核苷酸为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双链目的片段,回收300~1 000 bp DNA片段,然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这样就构建了苎麻富含(GA)n微卫星的部分基因组文库。随机挑取36个克隆,以锚定简单重复序列为引物对其进行PCR筛选。测序分析了22个阳性克隆,每个克隆都含有微卫星DNA,阳性克隆率为61.1%,微卫星种类以与探针互补的(GA/CT)n为主,占83.3%,同时还存在(TG/AC)n和三碱基、六碱基为单元构成的苎麻微卫星,如(GAC)n、(ACG)n、(TCT)n、(TCG)n、(GAA)n、(CCGACG) n、(GAGAAA)n等。最后以18个微卫星位点设计了18对苎麻微卫星特异引物。GA/CT重复单元的长度从7到40范围内变化,平均为19.2,显示了它们将产生良好多态性,为一种强有力的遗传标记。苎麻微卫星DNA标记可广泛应用于苎麻基因型鉴定,基因和QTL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系谱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测试了卡拉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对于3个不同基因型苎麻子叶再生的影响,还测试了卡拉霉素对于苎麻种子发芽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子叶对于卡拉霉素有着较高的敏感性,20-25mg/L的卡拉霉素就能完全抑制苎麻子叶再生;羧苄青霉素能显著抑制苎麻子叶再生;浓度在500mg/L以下的头孢霉素对苎麻子叶再生没有明显影响。此外,苎麻种子对于卡拉霉素也较敏感,100mg/L卡拉霉素处理30d能使苎麻种子实生苗全部黄化(白化)死亡。  相似文献   

17.
周瑞阳 《作物学报》1995,21(2):240-243
研究了5个品种(系)、3个环剥时期及两种密度下,环剥对苎麻(短日植物)开花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环剥能诱导头麻成熟期已有花芽分化的品种(系)于5至6月的自然长日下只开雄花,比短日(10小时光照)处理株花蕾多、花期长,但环剥不能诱导同等条件下无花芽分化的品种开花。对成熟茎环剥比成熟前环剥、稀植比密植表现出更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8.
比较折梢与环剥对圆叶青及黄荆皮品种成花诱导效应的差异。对圆叶青,折梢远不及环剥的成花诱导效应,但黄荆皮的折梢与环剥处理株几乎具有同等的成花诱导效果并优于圆叶青。环剥及折梢应于6月上、中旬进行。折梢角度应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根据苎麻转录组测序中的ACS基因片段, 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湘苎3号中克隆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命名为BnACS1, 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JQ970520。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674 bp, 其开放阅读框长1 470 bp, 编码489个氨基酸多肽, 预测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4.55 kD和6.37, 与苹果(AB034993)、枇杷(GQ370520)、苦瓜(AF248734)、牡丹(DQ337250)、烟草(AY426755)和胡杨(AB033502) ACS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74%、74%、72%、71%、70%和70%, 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75%、74%、71%、71%、70%和74%。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 BnACS1基因在根、茎、茎尖、叶片、雌花和雄花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根和雄花中表达较高, 在茎中表达最低。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BnACS1受ABA和干旱的诱导表达上调, 不受高盐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