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卫矛属植物对旱、寒、盐、有害气体的侵害均有较强的抗性,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现对植物抗旱性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卫矛属植物的形态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植物分子水平的抗旱性研究作了综述,并对卫矛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卫矛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开发和栽培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影响植物抗旱性的各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抗旱基因工程上的应用现状。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最重要的逆境因子。人们对植物的抗旱性进行了多层次研究,并从各种生物中鉴别和定位了几十种与提高抗旱性相关的基因,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的抗旱性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人们发现了更多的抗旱基因,对已知抗旱基因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成功转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提高了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减缓缺水植物的氮代谢紊乱,增强其抗旱性。即在水分胁迫时,氮素营养水平较高的小麦叶片具有较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较低的蛋白酶、肽酶及核糖核酸酶活性,从而使蛋白质和RNA保持较高的水平,且游离氨基酸大量积累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也有所降低。并进一步证明,氮素对氮代谢的良好影响是因为改善了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此外,对氮素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和旱区增施氮肥的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旱机理及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影响植物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和植物各种生理代谢过程,是植物成活与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文章从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相关基因等抗旱机理研究、抗旱性鉴定方法方面对近年来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抗旱性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严重影响植物的分布与生长发育,研究和探索植物的抗旱性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植物的抗旱性是由很多机理共同起作用的,主要包括植物形态适应、酶调控以及激素调节等。通过对这些机理的研究,为抗旱性植物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园林建设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13项解剖结构,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法,按照抗旱性水平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的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特性在种与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为异面叶,各项解剖结构在种与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对抗旱性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孔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气孔长度上表皮厚度气孔宽度叶片疏松度下表皮厚度栅海比叶片紧密度气孔开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运用隶属函数法,结合各指标所占权重,6种卫矛属植物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卫矛西南卫矛疏花卫矛欧洲卫矛大果卫矛矩叶卫矛。经聚类分析,6种卫矛属植物分为3类,抗旱性强的有卫矛,抗旱性中的有西南卫矛和疏花卫矛,抗旱性弱的有欧洲卫矛、大果卫矛和矩叶卫矛。  相似文献   

7.
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植物抗旱性中的作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引用相关文献综述了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及抗旱性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必需元素氮、磷、钾、钙及有益元素钠和硅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植物抗旱性中的作用,并对今后植物抗旱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亚精胺(Spd)是植物体内一种常见的多胺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广泛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pd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作用机理,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从Spd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对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生理机理和分子机理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AMF提高沙棘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沙棘抗旱性的机制,对与沙棘菌根化苗木的抗旱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AMF侵染率的增加,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RP)降低.AMF侵染率较高的植物体内SOD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可有效清除宿主植物体内因干旱胁迫而积累的超氧自由基,降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减轻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程度,增强了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4种苹果属(Malus Mill.)植物的抗旱性,通过叶片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探讨4种植物的抗旱反应,旨在为苹果属植物的抗旱性能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抗旱性最强,其次是珠美海棠,然后是西府海棠,抗旱性最弱的是平邑甜茶。  相似文献   

11.
松属9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及抗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陕西省引种的松属9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方法]对采自延安大学植物园引种栽培的9种松属植物针叶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定,并选取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下皮层层数、气孔距离及叶肉厚度5项指标,作为9种植物叶片的抗旱性指标,对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最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3项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的抗旱性评价结果可知,9种松属植物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美人松〉奥地利黑松〉樟子松〉班克松〉西黄松〉白皮松〉小粒赤松〉欧洲黑松〉华山松。[结论]松属9种植物中抗旱性最强的为美人松,最弱的为华山松。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乡土树种抗旱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干旱区,水分是影响林木生长和产量的主导生态因子。因此,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过程关键在于树种的选择,首先是树种抵抗干旱生境能力强弱,其次考虑其代谢效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植物的水分关系反映植物内部水分状况的优劣,而植物水分生理和抗旱生理生化指标是判别植物抗旱性强弱的重要依据。在植物的抗旱性研究中,由于抗旱机理的复杂性以及植物对干旱适应性的多样性,要寻求一个通用的抗旱性指标是不现实的。只有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物种的耐旱性。应用数量分析手段综合评价植物的抗旱性,可进一步从整体上揭示植物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实质。本文选择了17个植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生理生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供试植物苗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7种具观赏价值的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7种植物的抗旱性,测定分析了叶保水能力,肉质化程度,和水分饱和亏缺等生理指标,旨在为城市绿化选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试验植物的抗旱性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7种植物大致分为3类,抗旱性较强的猬实、贺兰山丁香为1类,抗旱性居中的沙冬青、沙木蓼为第2类;抗旱性较差的互叶醉鱼草、蒙古扁桃、柄扁桃为第3类。将7种植物的抗旱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猬实贺兰山丁香沙木蓼沙冬青蒙古扁桃柄扁桃互叶醉鱼草。  相似文献   

14.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干旱胁迫下,植物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来响应逆境胁迫,以增强其抗旱性。从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三个方面综述植物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研究发展及实践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杨小兰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36-39,54
本文综述了植物对于干旱胁迫在细胞水平、生理生化水平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水平上的响应,重点介绍了基于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的抗旱基因工程以及渗透保护物质积累的抗旱基因工程的新进展,最后对通过基因工程改善植物抗旱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香蕉MaASR1基因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MaASR1基因转入拟南芥后增强其抗旱性的分子机制,运用DNA芯片技术来筛选野生型拟南芥和转MaASR1基因拟南芥在不做任何胁迫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的差异基因。发现MaASR1提高拟南芥抗旱性与乙烯信号途径有密切的关系,对基因芯片中与乙烯途径相关的上调和下调大于2倍的差异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的验证。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MaASR1的转入通过提高At ACS6和At ACO1的表达水平提高了拟南芥体内的乙烯合成水平。MaASR1的转入可以通过正调控乙烯反应和提高ERF类基因的表达来赋予植物抗旱性。以上结果为解析MaASR1基因作为转录因子通过乙烯途径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气体信号分子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信号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并且对植物的抗逆性有较为明显的缓解作用。从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3种主要气体信号分子的来源出发,介绍了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抗旱性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气体信号分子诱导植物产生抗旱性的机理,分析了其在植物抵御干旱胁迫中的作用,并对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抗旱性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旱性研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条件会引起植物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本文综述了干旱对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渗透调节、植物内源激素、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为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植物的抗旱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施钙增强作物抗旱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因素,本文概述了干旱胁迫下外源钙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低浓度的钙可提高种子活力与幼苗的抗旱性。施用钙肥可抑制植株体内活性氧物质的生成,保护细胞质膜的结构,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激素的运输,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性。细胞内的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传递胁迫信号,调节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梭梭及其它几种植物解剖学及水分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以相对含水率和自然饱和亏缺为指标排出的几个种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梭梭>油蒿>柠条>沙枣。以临界水分饱和亏缺为指标排出的几个种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梭梭>柠条>油蒿>沙枣。梭梭及其它几种植物各指标间的不同步性反映了几种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方式不同。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几种植物抗旱性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梭梭在所测几种植物中抗旱性最强,这种特性大大提高了其在库布齐沙漠稳定生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