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龚建辉 《水利渔业》2006,26(1):54-54
长吻鱼危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近年来,天然水域长吻鱼危产量急剧减少。因此,如何保护天然水域长吻鱼危资源,已是人们该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于2004年进行水库养殖野生长吻鱼危试验,旨在摸索一条保护该鱼的有效途径。1材料与方法1.1水域选择网箱设置  相似文献   

2.
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鱼危)属,俗称鲴鱼,分布于我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以长江水系为主.为探索长江水体网箱养殖长吻(鱼危)技术,2009-2011年在扬州市江都区长江三江营夹江水域开展了长吻(鱼危)网箱养殖试验.试验对长吻(鱼危)网箱养殖环境、网箱制作、网箱设置、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网箱管理等方面技术进行了认真总结,形成了网箱养殖长吻(鱼危)生产操作规程.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长吻(鱼危)又名江团、(鱼危)鱼,隶属于鲶形目(鱼危)科(鱼危)属,是我国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著称,尤其是鱼膘特别肥厚硕大,干制成的“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渔谚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长吻(鱼危)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支流,近年因过度捕捞,天然资源严重缺少。为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开展人工养殖长吻(鱼危)大有可为。一、长吻(鱼危)的生物学特性长吻(鱼危)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口下位,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均  相似文献   

4.
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又名江团、肥沱,隶属鲶形目,(鱼危)科,(鱼危)属.长吻(鱼危)的养殖和人工繁殖,江西虽有个别单位试验过,但尚未见有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长吻(鱼危)幼体长江丽棘虫感染率高达84.5%,感染强度为16.4(1~48).1龄长吻(鱼危)感染率96.3%,感染强度17.1;2龄鱼为76.6%、15.6;3龄鱼体内未检出长江丽棘虫.80%长江丽棘虫集丛分布在长吻(鱼危)危小肠的前段,雌体明显多于雄体.长江丽棘虫在长吻鱼危幼体种群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6.
长吻(鱼危)又称江团、(鱼危)鱼,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以肉质细嫩,肉肥味美而著称。尤其是鱼膘特别肥厚,为名贵鱼肚,食者无不称赞。渔谚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长吻(鱼危)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及支流,近年来,由于长期过度捕捞,使江河的长吻(鱼危)资源严重缺少,为保护这一名贵鱼种资源,开展人工养殖长吻(鱼危)鱼大有可为。广东省经过近一年的试养,收到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现推广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库网箱饲养长吻鮠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吻(鱼危)(属鲇形目、(鱼危)科、(鱼危)属)又名江团、肥沱,最大个体达18.5 kg,是我国近几年被纳入人工养殖的品种之一.江西省万安生态水产科技园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长吻(鱼危)的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1999年5~10月,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长吻(鱼危)进行了相对渔获量、种群结构和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统计显示:长吻(鱼危)只占(鱼危)科渔获量的1/18,且95%是2龄及2龄以下的个体.其体内有3种蠕虫寄生.首次在长吻鱼体内检出鳔等睾吸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  相似文献   

9.
水库网箱饲养长吻鮠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小专 《水产科技情报》2003,30(6):256-256,260
长吻(鱼危)(属鲇形目、(鱼危)科、(鱼危)属)又名江团、肥沱,最大个体达18.5 kg,是我国近几年被纳入人工养殖的品种之一。江西省万安生态水产科技园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长吻(鱼危)的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长吻鱼危俗称鱼回鱼 ,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中 ,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长吻鱼危属温和的肉食性鱼类 ,肉质细嫩腴美 ,营养丰富 ,历来被视为鱼中珍品 ,特别是它那硕大厚实的鳔干制成的“鱼肚” ,更是享誉海内外。扬中地处长江之中 ,采集天然野生长吻鱼危亲本较为方便 ,1 998年已在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开始野生长吻鱼危人工繁殖试验 ,经过几年的研究 ,现已掌握了一套野生长吻鱼危人工繁殖的技术 ,年繁长吻鱼危夏花 2 0万尾左右。野生长吻鱼危亲本由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 ,繁殖的后代生长快 ,抗病能力强 ,深受广大养殖单位的欢迎。1亲鱼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