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白痢鸡伤寒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白痢鸡伤寒是一种经蛋垂直传播且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传染病。为在种鸡群中进行血清学检查,检出并淘汰阳性鸡以确保无白痢的健康种鸡群,达到种群净化的目的,本研究应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江苏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某种鸡场的5133羽新兴黄鸡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鸡白痢鸡伤寒的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7%。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通过为时40 d试验,对阳性鸡群与阴性鸡群的产蛋率,受精率及孵化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鸡白痢鸡伤寒抗体呈阳性鸡群的上述生产性能在不同程度上低于抗体呈阴性鸡群。鸡白痢疾鸡伤寒阳性带菌鸡群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低于鸡白痢阴性鸡群为8.1%~21.8%、0.87%~1.6%、10.6%~11.4%。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安徽地区鸡群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现状,采用鸡白痢抗体平板凝集试验对安徽地区不同饲养规模、养殖方式、品种、生物安全和净化措施条件下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鸡白痢血清抗体的平均阳性率为25.54%,最低为0%,最高达90%。小农户鸡白痢阳性率(54.62%)高于规模(27.64%)和中小规模鸡场(17.52%);散养方式(54.62%)下鸡白痢阳性率高于平养(23.96%)和笼养(18.09%);不同品种的鸡白痢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地方品种鸡阳性率高于成熟的商品化品种鸡。鸡场采取的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和净化措施能显著降低鸡白痢阳性率。综上所述,安徽地区鸡群中存在普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感染水平的高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生物安全水平和净化措施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鸡白痢是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由鸡沙门氏菌引起,能造成鸡的大批死亡,对养鸡业的危害较大。在介绍了鸡白痢发病特点的同时,提出其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经常对禽舍及饲养用具进行消毒,对鸡群进行定期检疫及注射疫苗,鸡群发病时进行药物治疗,要做到养防检治,对症治疗等。  相似文献   

4.
禽白血病毒(ALV)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均可以垂直传播。通过禽白血病病毒(ALV)J亚群抗体和群特异性P27抗原的商品化ELISA检测试剂盒和全血平板法等调查了江西省13个种鸡企业的8个地方品种鸡群ALV和S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LV-P27抗原、ALV-J抗体均有检出,江西省地方鸡ALV-J亚型感染相当严重,迫切需要净化。江西地方品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率相差较大,同一品种鸡在不同场之间的SP感染率差异明显。生物安全措施会影响鸡白痢的感染情况,在鸡白痢的净化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淘汰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来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禽白血病毒(ALV)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均可以垂直传播。通过禽白血病病毒(ALV)J亚群抗体和群特异性P27抗原的商品化ELISA检测试剂盒和全血平板法等调查了江西省13个种鸡企业的8个地方品种鸡群ALV和S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LV-P27抗原、ALV-J抗体均有检出,江西省地方鸡ALV-J亚型感染相当严重,迫切需要净化。江西地方品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率相差较大,同一品种鸡在不同场之间的SP感染率差异明显。生物安全措施会影响鸡白痢的感染情况,在鸡白痢的净化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淘汰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来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黔东南小香鸡原种场鸡白痢净化前后鸡群之间的差异,在对黔东南小香鸡原种场鸡白痢检测净化过程中,对每个世代在死淘、产蛋、种蛋孵化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过净化后的子代鸡群在生产性能方面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在鸡群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者鸡群自身体质问题诱发各种疾病,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当前,鸡白痢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比较常见,其发病速度快,病死率高,是养殖场在饲养环节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能从根本上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养殖场通常会安排专业的兽医工作人员,定期为鸡只进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对沙门氏菌及对产蛋率受精率控制,进行服用速服宁对鸡群的平板血检白痢阳性、产蛋率、死胚率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速服宁可以控制减少鸡场禽沙门氏菌,鸡白痢阳性鸡转阴效果好,种鸡可再一次使用,鸡产蛋率和受精率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1基本情况城西张军养鸡场,场址建在涡阳县城西俞庄村村西200m,共饲养不同批次的蛋鸡、种鸡1.2万套。目标鸡群为3000只,为罗曼商品代蛋鸡,约430日龄,产蛋率为54%。2前期准备(1)观察整体鸡群,确保鸡群健康和精神状态良好;对病鸡特别是白痢病患鸡、体弱体残、不产蛋鸡予以淘汰;用5  相似文献   

10.
雏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雏鸡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别是7~10日龄的雏鸡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着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本病以发热、拉白色粥样或粘液性粪便为特征,偶尔有神经型的发生。运城市某肉鸡场饲养的7600只4日龄雏鸡曾发生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综合诊断为神经型鸡白痢,用恩诺沙星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以供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塑料大棚饲养肉食鸡,投资少、见效快,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严,如果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水平较低,鸡群极易发生传染病,如:球虫病、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此法要求在饲养肉鸡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努力为肉鸡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肉鸡出栏体重和成活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养鸡实际情况,对大棚内环境的控制方法总结以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肉用种鸡场的调查,发现该场鸡群从孵化出壳后到开产期间的整个生长、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一直存在鸡白痢、禽霍乱、葡萄球菌病、新城疫等传染病及球虫病,且出现了三个死亡高峰;不同时期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的表现形式不一。1~30日龄鸡群死亡高峰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善,雏鸡抵抗力下降,並感染雏鸡白利所致;101~110日龄鸡群死亡高峰是由于感染球虫病之后继发禽霍乱及葡萄球菌病所致;171~180日龄出现第三次死亡高峰,原因是免疫鸡群发生了慢性鸡新城疫。经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加强饲养管理、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合理的药物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黔东南小香鸡原种场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状况,通过全血平板凝集法检测黔东南小香鸡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在采集的2 711份血清中检测出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305份,总感染率(阳性率)为11.25%(305/2711);鸡白痢在种母鸡、种公鸡、后备种鸡、商品鸡中均有感染,感染率分别为7.32%(54/738)、3.74%(4/107)、7.98%(65/815)和17.32%(182/1051),商品代鸡鸡白痢感染率显著高于种鸡群(P0.05)。黔东南小香鸡原种场鸡白痢感染严重,迫切需要净化。  相似文献   

14.
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生产性能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在生产性能上的差异,在对安徽省某地方品种鸡开展禽白血病和鸡白痢检测净化研究中,对获得的净化鸡群和非净化鸡群在死淘、产蛋、种蛋孵化以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净化鸡群及其后代的死淘率较非净化组有较大程度降低;6~11月龄间月均产蛋率较非净化组提高5.91个百分点;蛋重显著高于非净化组(P0.05),且料蛋比较非净化组低0.46个点;净化组鸡群种蛋在合格率、受精率、出雏率和键雏率指标上均高于非净化组;净化组后代3月龄内体重除1月龄母鸡体重外,其他均高于非净化组,其中2月龄母鸡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非净化组相比,净化组后代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3月龄总增重较非净化组增加24.80 g,料重比降低0.05。综上结果可见,鸡群经过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后在生产性能上明显优于非净化鸡群,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开展种鸡群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对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江西省部分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鸡群进行了鸡白痢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614份鸡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194份,阳性率为32%;不同品种及类型的鸡感染率差异较大,最高达45%,最低为14%。鸡白痢杆菌病在江西部分地区鸡群中感染较普遍,阳性率很高,且流行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在生产性能上的差异,在对安徽省某地方品种鸡开展禽白血病和鸡白痢检测净化研究中,对获得的净化鸡群和非净化鸡群在死淘、产蛋、种蛋孵化以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净化鸡群及其后代的死淘率较非净化组有较大程度降低;6~11月龄间月均产蛋率较非净化组提高5.91个百分点;蛋重显著高于非净化组(P<0.05),且料蛋比较非净化组低0.46个点;净化组鸡群种蛋在合格率、受精率、出雏率和键雏率指标上均高于非净化组;净化组后代3月龄内体重除1月龄母鸡体重外,其他均高于非净化组,其中2月龄母鸡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非净化组相比,净化组后代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3月龄总增重较非净化组增加24.80 g,料重比降低0.05。综上结果可见,鸡群经过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后在生产性能上明显优于非净化鸡群,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开展种鸡群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对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鸡志贺氏菌病和鸡白痢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腹泻病鸡群中鸡志贺氏菌病和鸡白痢的发生情况,利用鸡鲍氏型?鸡痢疾型志贺氏菌凝集抗原和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抗原对河南省6个县市52家鸡场的鸡血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鸡鲍氏型、痢疾型志贺氏菌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5%和14.6%,鸡白痢为3.2%。所有县市的鸡鲍氏型志贺氏菌血清抗体阳性,4/5的县市鸡痢疾型和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78.8%的鸡场为鲍氏型血清抗体阳性,61.2%的鸡场为痢疾型血清抗体阳性,24.4%鸡场为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不同鸡群中,鸡鲍氏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85.7%,鸡痢疾型为0.0~60.0%,鸡白痢为0.0~30.0%。不同品种鸡中,罗曼鸡鲍氏型?痢疾型血清抗体阳性率都较高,其次为固始鸡。不同日龄中,22~28日龄鸡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鸡鲍氏型为68.8%,鸡痢疾型为27.1%,而鸡白痢仅为6.5%。混合感染中,鸡鲍氏型和痢疾型混合感染占待检血清总数的10.1%。  相似文献   

18.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与其今后的成活率和产量率息息相关,分别介绍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以期指导养殖户对鸡群育成期的饲养。育成鸡指7~20周龄的大、中雏鸡。鸡群育成期是完成骨骼、体重、输卵管及卵巢发育的阶段,需要较高的能量,以保证体重的增长,从而保证今后高的成活率和产蛋率。因而,鸡群育成期对于整个养殖过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鸡白痢作为一种传染疾病,如果净化程度不够,就会造成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养鸡成本增加,所以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对鸡白痢的的临床特征和病变特征作了阐述和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在实验室里做了检查,从而提出防治方案,希望其能得到综合的防治并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鸡白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禽类疾病,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由于鸡白痢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因此对于家禽养殖具有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鸡白痢还具有较强传染性,因此一旦鸡舍内某只鸡感染,其他鸡群也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导致严重后果,引起大范围鸡群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鸡白痢,可以使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分析了鸡白痢的发生原因,并就中药治疗进行简单介绍,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